為何說「寧可夜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有深意

2020-03-02     儒釋道國學

一直以來,春節之後都是返工返學的高峰期,以往這個時候,大家早已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準備工作了。可是今年情況特殊,因為疫情的影響,復工的時間一再往後延遲,各個政府也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因此我們只能待在家中,想必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出門上班了。可是畢竟生命安全更為重要,希望我們眾志成城,早日克服這個難關。

言歸正傳,出門在外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我們現在身處於法治社會,並且治安也特別好,所以沒有什麼值得特別擔心的事情。


可是在條件落後的古代,甚至是交通不發達的近現代,出遠門時要考慮的東西就很多,首先你得好好地規劃自己的行程,尤其是晚間的住宿問題。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句「寧可夜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這就是那時候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意思就是夜晚沒有找到住宿的地方,人們寧願住在荒郊野外甚至是長滿青草的墳頭旁邊,也不願意去那些荒落破敗的古廟落腳。

雖然這種做法在我們現在看來十分荒謬,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之中,好歹得住在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吧。


但是如果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這種選擇是合情合理的。那麼為什麼人們會做出如此的選擇呢?

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的治安不好,山野強盜層出不窮,而人跡罕至的古廟就是他們的不二選擇。平時大家在影視作品之中就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場景,這些強盜向來心狠手辣,要是遇到他們,不但會丟了財物,可能連性命也保不住。許是時間長了,人們都懂得了這些道理,因此出行的時候都會避開這些地方,筆者覺得這也是眾多原因之中最重要也是最合理的一個。


原因之二就是野獸橫行,尤其是大型的肉食動物,在當時的條件之下,遇到這些野獸想必也難逃一死。很多聰明的野獸都會去這些古廟碰一碰運氣,還有可能長期在此棲息。一個文弱書生或者是身體單薄的人,可能只會成為它們的美味佳肴,所以我們對自然要存有敬畏之心,不能去傷害這些和我們共存亡的動物,互不招惹才是兩全之策。

原因之三是考慮到當時的建築水平,那時候的建築物大多數都是採用木料,而這種建築物如果年久失修,隨時都有可能倒塌。若是趕上颳風下雨這種惡劣的天氣,建築物倒塌的風險就更大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們略顯迷信的想法,其實也不能算是迷信,只能說是一種信仰。我們現在依舊有很多佛教信徒和道教信徒,甚至還有很多基督教信徒。但是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無神論者,即使是這樣,我們也不能嘲笑別人的信仰。過去人們大多數都信佛,而古廟之中供奉的基本上都是佛像。

過去的人們希望通過向佛祖祈福,從而迎來來年的風調雨順,一個寺廟最重要的就是香客們的香火。破敗的古廟自然不會有人去上香,所以大家都會覺得這裡已經沒有了佛祖的庇護,甚至還有可能會有一些不幹凈的東西聚集。最後一個原因就是人們認為在佛像面前袒胸露乳有失體面,更是對佛像的不尊重。

其實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大家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安全。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十分安定,人們的生活也大都過得幸福,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珍惜現有的條件,有能力的則儘可能地為國家做貢獻,從過去到現在,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很艱難,取得的成果應該被好好珍惜才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okI63ABiuFnsJQVbh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