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通訊員:馬愛彬消息:
農民採收秋葵
10月11日,記者在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里沙漠邊緣的甘肅民勤縣大壩鎮王謀村看到,100多畝黃秋葵將小村莊裝扮得格外美麗,一米多高的秋葵莖幹上掛滿了碧綠如羊角般的果實,煞是惹人喜愛。
農民採收秋葵
「秋葵是極具營養價值的新型保健蔬菜,可以藥膳兩用,素有蔬菜王之稱。」正在採摘秋葵的村民王芳告訴記者,秋葵具有種植成本低、效益高、自身抗病蟲害能力強的特點,從播種到第一批嫩果形成僅需45至60天,整個採摘期最少4個月,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產品遠銷成都、重慶。
農民採收秋葵
近年來,為促進經濟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民勤縣大壩鎮不斷探索經濟發展新路,針對農業生產實際,在種植結構上下功夫,巧做「加減法」,在確保糧食增量的同時減少種植面積,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積極培育地方名優特新農產品,依託市場抓特色,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大壩鎮人大主席孫明介紹說,黃秋葵每畝大概投入成本5000元,畝產1500公斤,按照市場價格每公斤6元計算,可實現純利潤4000元,按每人每小時10元計算,105畝秋葵可帶動群眾增加務工收入20萬元以上。
秋葵莖幹上掛滿了碧綠如羊角般的果實
有特色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增效。正是看到了黃秋葵的經濟效益,大壩鎮將繼續在有限的土地上孕育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以特色種植開拓市場,進一步擴大黃秋葵種植規模,讓更多村民跟著一起種,讓土地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目前,已完成明年擴種面積土地流轉工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及精深加工項目正在積極籌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