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鳳山犧牲後70年,妻子獨守這份愛情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2020-06-15   尋人故事

原標題:施鳳山犧牲後70年,妻子獨守這份愛情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如果能夠早幾年看到這條消息,外婆就不會懷著遺憾離開了。」1946年,江蘇連雲港籍烈士施鳳山在四平犧牲,此後七十年,他的妻子施柏氏獨守這份愛情直到生命最後一刻。2020年6月5日,頭條尋人發布《江蘇連雲港籍烈士施鳳山,靜待親人四平烈士陵園祭掃》一文,幫助施家人再次得知了有關施鳳山烈士的消息。

頭條尋人發布的信息

施鳳山出生於1921年,家裡有一個哥哥。1943年,22歲的施鳳山受到國家號召,參軍入伍,成為五師教導二旅六八六團的一位戰士。1946年4月,施鳳山在四平犧牲,年輕的生命戛然而止。(由於時間久遠,陵園登記的信息和家屬提供烈士證上的信息存在出入,具體犧牲時間有待進一步核實。)

在江蘇連雲港的老家裡,妻子施柏氏沒能盼回離家四年的丈夫,卻等來了他犧牲的消息。「外公家在當地算是富裕人家,外婆是風風光光嫁過去的。只是嫁過去不久,外公就投身戰爭了。」施鳳山外孫女——萬小玉回憶道。

施鳳山烈士證明

施鳳山犧牲後,施柏氏就搬回了娘家,和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政府發放的補助金是唯一的經濟來源。

此後70年,施柏氏終身未嫁,獨守這份愛情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外婆生前很少提及外公,但她有時候會因為難過流一天眼淚,那是她想外公了。」萬小玉回憶道。

在萬小玉的記憶中,外婆很有愛心,非常喜歡孩子,家裡親戚的孩子都是外婆帶大的,「外婆沒有自己的孩子,她為了到晚年能夠有個依靠,領養了我母親。可是補貼金非常微弱,養活不起她們母女倆,我母親是吃百家飯長大的」。

2020年6月5日,頭條尋人發布尋找施鳳山烈士家屬的消息,並依託精準地理位置彈窗技術,將消息推送給烈士家鄉的部分今日頭條用戶,兩天後這則消息出現在萬小玉的手機上。

「在看到頭條為烈士尋親的消息前,我們一家人都以為外公的遺體已經找不到了。」在連雲港的抗日山陵園裡,當地政府為施鳳山建了一座空墓,每年萬小玉一家人都會前去祭拜。

經過核實後,萬小玉將找到外公遺體的消息告訴了自己的母親,「她聽到的時候也挺難過的,如果能夠早幾年看到消息,外婆也就不會懷著遺憾離世了。」萬小玉感慨道。

在頭條尋人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萬小玉已經與吉林四平烈士陵園取得聯繫,「我們正在和陵園工作人員商量,希望能前去祭拜」。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頭條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四平烈士陵園合作,共同為烈士尋找親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頭條尋人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