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近日,中國多地網民在社交媒體上反映海底撈門店菜品價格上漲,此事引發爭議。對此,海底撈公共關係科回應稱,由於疫情和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漲幅度控制在6%。
資料圖:此前,海底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出席招股新聞發布會。(圖片來源:中新社)
微信公眾號「投資界」6日報道,餐位少了,客單價卻上來了,一位北京的食客在微博曬出菜單稱,原本海底撈線下重新開灶令他激動不已,但一看價格頓時「傻了眼」:「人均220元(人民幣,下同),血旺半份從16漲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米飯7塊錢一碗;小酥肉50塊錢一盤,過分了啊。」
面對消費者的不滿,海底撈也顯得很無奈。據此前報道,海底撈如此解釋漲價的原因:「因為疫情的關係,海底撈各地的門店在復業後的餐桌數量、接待客戶數量方面都還有所限制,一是員工現在無法滿員工作,另外就餐的人流量也不太固定;二是成本問題,各地消費水平不同,所以漲幅也不一樣,整體控制在6%左右。」
「何止海底撈,普遍都漲了。」同樣身為明星企業的西貝莜麵村近日也被網民吐槽漲價:「本來以為海底撈漲價漲得有點多,轉眼看了下西貝的外賣菜單,土豆條燉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海底撈和西貝比真的是毛毛雨。」
有分析人士稱,海底撈等餐廳漲價背後,折射出餐飲業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損失。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損失慘重。相比去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九成以上。
雖然聲稱疫情期間遭遇重大打擊,但據悉,這兩個餐飲巨頭都獲得了「輸血」——2月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即完成核批西貝餐飲授信額度5.3億元,其中1.2億元流動資金貸款已到帳;而海底撈也從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銀行獲得信貸資金21億元。
因此,有分析稱,漲價雖然是一劑猛藥,但卻不一定長久。漲價行為可能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漲價雖然是自由,但是卻不一定明智,畢竟政策已經有所傾向;如果不具有稀缺性,那麼強行提高毛利只會進一步下降周轉,錢反而會越來越難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