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孩子要上學了,家長該如何辨別「孩子在幼兒園有無被虐待」

2019-07-13     育兒琦說

孩子說「被老師打了」

3歲多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告訴我說「老師打他的頭了」,因為孩子說話「真真假假的」,一開始我沒在意,後來又一連說了好幾遍,弄得我就很糾結:相信他說的話,貿然找老師調查理論,萬一最終結果是孩子「說謊了」,冤枉了老師,就會讓老師傷心;不調查理論的話,萬一是真的,又怕孩子受委屈……我該怎麼辦?一讀者朋友這樣問我。

其實我是很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的,假如這件事情是我遇到的,我同樣會感到很糾結、很難做,因為三歲多的孩子有時候確實分不清現實和幻想,說的話的確不太靠譜。

之前同一小區的一個孩子,從幼兒園放學回家後,就哭著給他的媽媽說「有小朋友騎兒童玩具小車撞了他」,孩子說的是真真切切、有鼻子有眼的,孩子媽媽聽完後就很氣憤,第二天直接帶著孩子去幼兒園找老師了,當著許多送孩子家長和老師的面,質問老師是怎麼回事。老師說她當時在現場,但那個小朋友並沒有騎車去撞人,只是兩人在玩具車上起了爭執,而小區那個孩子一生氣就哭著跑走了,兩個小孩子之間是沒有任何的肢體接觸的,更不存在誰騎車撞誰的事情……

在胡亂鬧了一通之後,小區孩子媽媽才想起來檢查孩子身上是否有傷,可孩子身上沒有任何的傷痕;而那個騎車的小朋友平時也表現良好,並沒有任何打人的習慣;那位在場的老師也很受家長們的信賴,不會偏袒任何一方。可見「小朋友騎車撞人」的事情是沒有的。而最終,幼兒園小朋友都不怎麼和小區那個小朋友玩兒了,他的媽媽也覺得面子上掛不住,帶著孩子轉學了。

其實,這也並不能代表小區那孩子是故意說謊了,只能說是他在與其他小朋友爭執後太生氣,把幻想出來的事情當做成了現實而已。

所以,家長判斷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時,也不能只聽孩子的「一面之詞」,但若是孩子總是說,家長也不能對此掉以輕心的。

那麼,家長該如何判斷「幼兒園的老師對孩子是否有虐待行為」呢

一、身上有無法解釋的傷痕

小孩子日常磕磕碰碰也是難免的,小孩子之間也確實容易起爭執,臉上、身上明顯部位掛點小彩也是難免的,就算是家長親自看孩子,也不能保證孩子完全不受一點傷的。所以,不要單純因為孩子受了一點皮外傷就斥責老師。

重要的是,老師要對孩子受的小傷做出合理的解釋,說出受傷過程的一些細節。例如:在課外活動時,跑太快磕傷了等這樣的描述,而孩子身上的傷痕也是符合這樣描述的,這就沒什麼問題了。

若是老師不願意說出孩子受傷的過程,或是老師給出的描述與孩子身上傷痕不符,那就要引起警惕了。例如:孩子跑太快磕的傷,一般是在下巴、手掌、肘關節以及膝蓋前側。若是擦傷在小腿及手臂的內側,就有可能是因為被推倒或被拖行造成的傷害。

此外,孩子身上但凡有任何的印記都要仔細的觀察,包括淤青、紅印子等,想想單純的磕碰會不會產這樣的印記!

除此,小孩子的四肢、額頭確實容易因為不小心而受到傷害,但是在被衣服遮蓋的部位以及頭皮中出現各種傷痕,那麼你就更加需要提高警惕了。

二、行為習慣的改變

平時的一些行為習慣,在去幼兒園之後突然有了很大的改變。例如:

  • 孩子之前很活潑愛笑的,去了幼兒園之後就開始變得膽小害怕起來,在平日裡也有更加多的焦躁行為。
  • 原本是性格溫和的孩子,在上了幼兒園之後就變得很容易發脾氣、愛爭鬥,開始暴力對待自己的玩具或者寵物。
  • 有很明顯的「倒退行為」,突然之間啥都不會了,變得特別容易尿床尿褲子,開始重新吸手指,開始怕黑等。

當然,在孩子剛上幼兒園確實是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的,行為上有一些變化也是正常的,但若是孩子已經去幼兒園很久了,但情況依舊沒有變好,甚至更加糟糕,那就需要引起你的警惕了。

三、經常做噩夢

在白天小孩子遭遇了一些令他恐懼的事情,雖然他們用言語可能說不明白,甚至在意識層面上已經全部忘記了,但在孩子的潛意識之中,它依舊是會有留存的,並且在晚上做夢的時候,這些情緒會被釋放出來。

所以,在幼兒園裡遭受虐待的孩子,在夜裡會頻繁有噩夢發生的。當然,這在孩子剛入園的時候是很正常的反應,但若一直是這樣就不正常了。

四、特別抗拒去幼兒園

在剛去幼兒園時有幾次這樣的現象是正常的,但若是在入園很久了,依舊每天劇烈哭鬧,找各種理由抗拒去幼兒園,那這一定是代表孩子在幼兒園待著很不開心啊!不要總以為孩子是在耍小孩子的脾氣而忽略這個問題,而是要找找孩子有此反應的原因。

當然,這還要理性的去判斷,因為孩子抗拒去幼兒園也並不一定就代表「老師打了他」,也可能是幼兒園的環境及教學理念和孩子自身的性格不合的原因。之前就看網友媽媽留言說,她千挑萬選給孩子報了「蒙特梭利幼兒園」,老師也並沒有對他不好,但孩子就一直哭鬧不願意去,過了兩個月,媽媽給換了幼兒園後,孩子每天上學都很開心。所以,有時候家長眼裡的好幼兒園,並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

五、總是逆來順受

在面對權威的時候,性格柔軟的孩子會傾向於「認同權威」,即使「權威」做的事情會讓他不開心甚至痛苦,孩子也會強迫自己去接受。有的孩子在被老師虐待的時候,不僅會極力否認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且還反認為自己「有錯」,應當被「懲罰」。

這種孩子一般會有「低自尊」的表現。在平時生活中犯了錯,或者感受到家長「有情緒」的時候,會在心中默認「自己一定會受到懲罰」,從而害怕、進入到全身緊張防備的狀態,特別是當家長冷不丁做出「抬手」的動作時,孩子會立馬露出畏縮的神情。

假如你平時並沒有嚴厲懲罰過孩子,而孩子卻出現了這樣的想法及表現,你就需要好好想想,這究竟會不會是幼兒園的老師灌輸給他的。

六、對某個老師有恐懼感

若是老師真的虐待過這個孩子,那孩子在這個老師面前會表現出明顯的恐懼感:不敢直視這個老師,不敢靠近這個老師,不對這個老師笑,看到這個老師不打招呼就趕忙繞開等。

雖然有些害羞的孩子也會有這些表現,但在此處指的是:在其他老師或者陌生人面前不會有這樣明顯的表現,但獨對於一個已經很熟悉的老師卻總顯出恐懼感,這是需要警惕的。

假如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很受孩子喜愛的老師,孩子在家裡會經常主動提到「老師和他們說了什麼」「和他們做了什麼」,在言語之間你就能感受到孩子很開心;但若是一個虐待了孩子的老師,在家中提到這個老師時,孩子的心情明顯會很低落不開心,甚至是拒絕談論與此老師有關的任何事情。

七、觀察老師

除了觀察孩子的日常狀態外,觀察老師呈現出來的狀態也是判斷孩子是否受虐待的另一個突破口。雖然虐待孩子的老師會當著家長的面「演戲」,但這樣老師的內心一定是缺乏對孩子有愛心及耐心的,並且脾氣上來就難以控制的,這是沒辦法掩飾的。

所以,你不光要觀察老師對你的態度,還要觀察老師對其他孩子的態度,若是對其他孩子一副眼中無愛、各種不耐煩、滿臉寫著「真討厭」的神態,那麼這個老師對你家孩子的態度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一旦老師的脾氣上來了,對每個孩子都會發出一樣的「殺傷力」。

理性綜合分析,孩子是否被虐待了

若是孩子只在嘴上說說「老師打他了」,但孩子的情緒、行為表現都很正常,身上也沒有什麼可疑的傷痕,也沒有特別抗拒去幼兒園,對老師也沒有什麼恐懼感等等,那麼老師虐待孩子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可能是碰了孩子一下頭,但孩子不喜歡,就說是「老師打他」,這也是有可能的。

當然沒事碰孩子頭也是不好的,或許老師的手勁還有點大,但這和發泄情緒故意產生的虐待行為還是有區別的,對此家長也要慎重考慮一下「要不要因此就與老師起了糾紛。

若是孩子不僅說「老師打他了」,還提到老師懲罰其他小朋友的場景,而孩子在行為上又有些奇怪,身上又有不明的傷痕……總之,以上七條占得越多,孩子被老師虐待的可能性就越大。

假如你已經懷疑老師虐待孩子了,也不要衝動向老師直接發難,一定要先掌握一些證據,像:給孩子隨身攜帶錄音筆;在中途「突擊」幼兒園,看看大家都在做什麼,老師有沒有因此而緊張;和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孩子扮演老師,家長扮演孩子;也可以私下問問其他家長,有沒有同樣的懷疑,之後可以組隊追責,這樣效果會更好一點。

若是你觀察了一段時間後,並沒有證據證明老師對孩子有暴力的行為,只是因為要管理的孩子實在太多了,從而聲音大了一點,有一些小的懲罰(雖然不提倡,但一個班孩子太多了,這種情況也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孩子太多看不過來,孩子容易受點小傷也能理解,對待老師家長還是要多加信任,不要要求的太完美了。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有愛的幼兒園及老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P_3LGwBmyVoG_1ZZ9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