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6 日,隨著東平湖內最後一顆深水樁基和標牌的吊裝完成,標誌著京杭大運河泰安段(東平湖區段)經過近兩年的緊張施工,具備了全面通航條件。未來,千噸級船舶從泰安港出發,沿著這條黃金水道,經濟寧、棗莊、揚州、杭州等地一路向南,可通長江、達東海。
百餘艘船舶水上集中作業 打造 15 公里水上 " 高速公路 "據了解,京杭大運河泰安段航道工程是《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確定的京杭運河山東段主航道,是列入交通運輸部 " 十三五規劃 " 的內河水運建設項目和我市 2019 年重點建設項目。項目位於東平湖區內,設計為內河三級航道。2017 年 12 月 1 日,隨著一聲聲船舶的汽笛鳴響,京杭大運河泰安段航道工程正式啟動。今年 8 月 26 日,記者來到航道施工現場時,項目建設者正對航道內最後一顆深水樁基和標牌進行吊裝,這標誌著工程已全部完成,京杭大運河泰安段目前具備了全面通航的條件。
京杭大運河泰安段通航工程,起點位於東平湖八里灣船閘,向北呈 "Y" 字形連接泰安港東平港區的老湖、銀山兩個作業區。記者乘船從八里灣船閘出發,緩緩駛入剛竣工的航道,標誌牌上清楚地標註有從八里灣船閘到達銀山作業區、老湖作業區以及大清河的方向及距離。
" 為滿足千噸級船舶的通航,我們對這條總長為 15.531 公里的航道進行疏浚,目前通航水深為 3.5 米,底寬為 60 米,它就像在水上建設起的一條『高速公路』,千噸級的船舶可以從這裡駛向泰安港的各個作業區。" 京杭運河東平湖區段工程項目辦副主任楊忠儉介紹。據了解,在近 2 年的建設中,施工方累計投入各類施工船舶 100 余艘,完成土方疏浚 288 萬多立方,施工戰線長,工程量浩大。" 這 100 余艘船舶中有挖泥船、運泥船、吹泥船、巡邏船、警戒船等,如此多的船舶同時進行水上作業,要進行統一調配和使用,確保施工過程的安全。" 楊忠儉接著說,水上施工不像是在陸地上施工,它看不見摸不著,為了達到確保工程達標,施工過程中,他們推行標準化施工,運用先進的水下檢測新技術,對隱蔽工程進行全過程檢測,力求最佳的建設效果。此外,水上施工受風力大小、水文變化的影響較大,風力過大,汛期水位不斷上漲,都會影響施工進度,而且施工區域正處於東平湖的風口位置,這給他們的日常施工帶來諸多不可想像的困難。但就是在這樣的困難之上,項目建設者精益求精,做精品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和施工結束後,項目建設指揮部聘請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工程建設質量等進行全面監測。據了解,第三方機構只對指揮部負責,不與施工單位關聯,確保了檢測結果的客觀性、公正性。在這樣一系列強有力的管控措施,為工程建設的高質量、高品質打下了堅實基礎。乘船沿這條 " 黃金水道行駛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整段航道上 17 個深水樁基及標牌、21 個航道浮標已經全部安裝到位,這標誌著著京杭大運河泰安段經過近兩年的緊張施工,具備了全面通航條件。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