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中的美國與蘇聯互相競爭,也彼此影響,一國的舉動往往會對另一國的政治局勢產生極為重要的作用。比如1961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甘迺迪的最終獲勝就離不開赫魯雪夫的暗中幫助,用赫魯雪夫的話來說,是他為甘迺迪投出了神聖的「一票」,而這一切肯那個要從1959年赫魯雪夫美國之行與一些西方記者的較量說起。
(圖)赫魯雪夫
西方的媒體與蘇聯有很大不同,在蘇聯,所有報道的新聞都需要經過層層審核,要符合國家的意志。而在美國,他們的媒體首先關注的是曝光度,然後還會夾帶很多個人的意見和傾向,因此在赫魯雪夫在與這些記者打交道時,就會發現有很多陷阱。是的,50年代末的美國記者就很會給人「挖坑」了。
有一次,赫魯雪夫應艾森豪的某位朋友之邀,去參觀一座機械加工廠。赫魯雪夫這些人,從心裡瞧不起資本家,但是對於工人卻有著天生的好感,不管他們是哪的工人。於是,在那家工廠,他一如既往的親切慰問了那些工人。其中的一位則給出了積極的回應,他給赫魯雪夫遞了一根雪茄煙,這讓赫魯雪夫很高興,隨即將自己佩戴的一隻手錶送給了這位工人。這件事立刻被美國媒體抓住了,他們質問赫魯雪夫:「當年尼克森先生曾在莫斯科的機場贈與一名蘇聯工人現金,而你們的媒體激烈的抨擊了尼克森的行為,認為他是在收買工人,如今您也做了這樣的事情,您怎麼解釋呢?」
赫魯雪夫是個實誠人,對於這麼無聊的問題,居然一本正經的回答了。「因為那位工人很熱情,送給我一支雪茄,於是我出於人之常情,給予了回贈。可見這並非收買,只是相互間的一種真情,顯然與尼克森的行為不同。」在赫魯雪夫看來,美國媒體如此關注他的一舉一動,就是為了抓住一切可能的漏洞,詆毀他這個代表團團長,繼而達到詆毀蘇聯的目的。然而,謹慎的赫魯雪夫還是讓美國記者找到了漏洞。
(圖)赫魯雪夫訪美
在一次的採訪中,赫魯雪夫提到,要「埋葬」革命的敵人。這種言論對於赫魯雪夫而言,再平常不過,不只是在美國,在柏林、在維也納、在倫敦,面對任何西方國家的元首,他都能說出這種話。他從不掩飾自己渴望戰勝資本主義的決心,也從不掩飾自己對於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然而,這一次,別有用心的美國記者卻引申了他的話,在他們的報道中,赫魯雪夫的話變成了「蘇聯人想要埋葬美國人民」。這顯然是會引起美國人的極大不滿的,赫魯雪夫於是解釋到:「我不打算埋葬任何人,我是指,美國的工人階級會埋葬他們的資產階級,而這是你們內部的事情,你們的人民會自己選擇該走什麼樣的道路。」不過這些解釋顯然起不到太好的效果了。
(圖)美蘇冷戰
吃了虧的赫魯雪夫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了。1961年美國總統大選之際,赫魯雪夫再一次獲得了與美國記者交鋒的機會。當時,尼克森、甘迺迪是總統之位的競爭者,依據蘇聯當時的觀察,他們更傾向於甘迺迪登上總統之位,認為這位年輕的紳士有助於改善美蘇關係。然而,當時擔任副總統的尼克森得到了總統艾森豪的力捧,因此被認為占據一定的優勢,而決定與尼克森一同競選副總統之位的洛奇則是赫魯雪夫的朋友。於是有這層關係在,也使尼克森自信能獲得蘇聯方面的支持,至少可以讓蘇聯保持中立,不發布不利於己的消息。當時,蘇聯扣押了參與間諜活動的鮑爾斯,以及幾名美軍飛行員,美國當局希望蘇聯能夠釋放這些人。
(圖)甘迺迪與尼克森
對於華盛頓方面的請求,赫魯雪夫陷入了沉思,在他看來,釋放鮑爾斯等人沒有問題,但現在卻不是時候。由於親身體會到了西方媒體的煽動能力之強,赫魯雪夫相信,如果在美國大選前釋放鮑爾斯,美國媒體必然會大肆渲染,將這一切歸功於當時擔任副總統的尼克森,並鼓吹若尼克森上台,必能改善美蘇關係,從而使尼克森在競爭中占據優勢。但是,這卻不是蘇聯希望看到的。因此,赫魯雪夫推遲了釋放鮑爾斯的命令。
(圖)赫魯雪夫與甘迺迪
甘迺迪成功當選總統後,赫魯雪夫曾在日內瓦與其會面。一見面,赫魯雪夫就開玩笑說,自己曾在美國大選中投了他一票。在得知事情的始末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也承認,在當時選舉競爭極為激烈的情勢之下,很小的優勢都能起決定性作用,赫魯雪夫的做法確實是實實在在幫到了他。於是,甘迺迪也不失風度的感謝赫魯雪夫,「感謝您在美國大選中投了我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