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的銀杏黃了!北京人家門口的這個絕美古寺秋景已進入最佳觀賞期!

2019-11-04   北京旅遊網官方號

十一月,北京這座城市

終於脫掉了鬱鬱蔥蔥的綠色外衣

拉開了它短暫卻五彩斑斕的秋景圖

地壇公園的銀杏大名在外

香山的紅葉遊客紛紛

想尋一處人少秋景佳的去處

那就來海淀區的五塔寺吧!

與北京動物園一牆之隔的五塔寺,

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

在海淀鬧市中的這個院落里

靜藏著最美秋色

創建於明永樂年間的五塔寺原名真覺寺

寺內金剛寶座上有五座印度風格佛塔

與我國同類的十餘座塔相比較

五塔寺年代較早且樣式秀美

堪稱為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

也是中外文化結合的典範

寶塔座上雕刻有精美的梵文,內容豐富

有五方坐像1561尊,還有菩薩、天王等人象

和五方佛的坐騎,獅子、孔雀、金翅鳥等造型

寶塔內有44級台階,盤旋而上

寶座頂上的罩亭為琉璃磚仿木結構

亭之南北也各開一座券門,通向塔頂台面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

刻有「佛足」一雙,表示佛足遍天下

這種「佛足」雕刻在國內已經不多見了

傳說佛祖圓寂前

留足跡於摩揭陀國一塊石頭上

後人刻佛足以示敬仰

據說我國有10餘處

北京地區則只有這一處,就在這裡

時光悠悠而過,寶塔經風歷雨無視歲月

清乾隆十六年,寺廟改為「大正覺寺」

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過七十大壽時

這裡便是主要祝壽場所,又進行了修葺

有人曾把當年盛景繪成一幅畫:

南臨長河,牌樓、山門、天王殿

大雄寶殿、金剛寶座等大小二百餘間房屋

盡顯皇家寺院的威嚴氣勢

可惜,清朝後期,五塔寺逐漸衰落

到民國初年僅剩一塔,還有兩棵銀杏樹

建國後政府對其進行大力修繕

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深秋時節的五塔寺格外美麗

是因為這裡有兩株巨大的銀杏樹

兩棵樹高達二十多米

枝葉繁茂、金黃爛漫

這兩株銀杏

據說明代建造寺院時就已種下

已是600歲高齡

在北京的古樹里也能排到前十

眼下

銀杏一片金黃

落葉鋪滿庭院

古樹與佛塔石碑交輝

正是觀賞的最好時機

抬頭是漫天金黃的銀杏葉

遠處是沉默莊重的古寺

飛檐翹角的古寺

濃烈燦爛的古樹

在五塔寺里

融合成了一副絕美秋景圖

絢爛明亮的銀杏樹

在這百年古寺中

也散發著濃濃古典氣息

間或有青黃未接的銀杏葉

與掩映其間的寺廟

交錯出了秋天動人的景象

厭倦了旅遊景點的聒噪

不如伴著初冬時節金燦燦的陽光

來到鬧中取靜的五塔寺

觀賞秋景、體味石刻與建築的幽幽古意

在城市的喧囂中獲取一份寧靜的美好

目前五塔寺還有一個用處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以古塔為中心

露天陳列著500餘種歷代石刻文物

實際上博物館按內容及功用

大體分為8個陳列區

目前展出的歷代石刻文物500餘種

還有近一半的庫藏曆代石刻

所以,博物館實際上有千餘種珍貴石刻

這裡有珍貴的北朝造像

也有藝術水平極高的金元石雕

還有唐代以後歷代墓誌

如北京現存年代最早的石刻

《漢故幽州書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闕構件

納蘭性德夫人盧氏的墓誌

《治晉齋》、《敬得堂》等名家書法石刻

……

可以說,這裡薈萃了北京石刻藝術精華

漫步五塔寺,四處可見石刻

有從老百姓家收集來的石瓮

有被遺棄了的駝碑贔屓

有墓地神道兩旁的石獸

有守墓的翁仲,各式各樣的石龍等等

這些石刻散落在寺廟裡,滿院都是

走入其中,真像走進了碑林

那些出土於北京的石雕、碑刻

與造型別致、浮雕精美的百年古塔相伴,

不同時代、不同區域的歷史見證者們,

因緣際會,一同向人們訴說

北京千年的滄桑變化,

實在是一件美事~


這個周末,

趁著北京最後的秋色

去古塔下

聽一聽石頭的訴說吧~

門票:35元。周一閉館。

地址: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國圖東側

公交:地鐵4號線國家圖書館C口出,過天橋到馬路對面,沿南長河前行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