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明 大江東去
亞明先生說過,「中國畫有規律而無定法」,
他遵循此理在中國畫創作中窮物之理,
因此,他的藝術之作,
既是中國傳統哲學和文化的延續,
又溢滿著新的時代風采。
亞明先生
亞明先生原名葉家炳,1924年9月29日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1939年,年少貧困的亞明在淮南參加新四軍,並於194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5歲的他走上革命道路後,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烽火中出生入死,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亞明先生(左二)與戰友在山東沂蒙山 1947年
1941年,亞明先生在我黨領導的淮南藝專畢業後,從事部隊戰時宣傳和革命文藝工作,曾任美術記者、編輯、主編等職;1949年渡江戰役後,在無錫蘇南行署任《蘇南農民畫報》主編。1953年,調赴南京,任江蘇美術工廠主任,不久即受命領導江蘇全省美術工作,負責籌建中國美協江蘇分會、江蘇省國畫院、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江蘇省美術陳列館。
亞明 滾爐前 紙本水墨 1960年作 中國美術館藏
1956年,32歲的亞明,以黨員藝術家的身份出任中國美協江蘇分會副主席,1960年出任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全面主持畫院及江蘇省美術界的領導工作。亞明先生在任期間,正確執行和捍衛黨對知識分子的各項有關政策,真情尊重新老藝術家,認真貫徹黨的文藝工作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清醒並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對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的至關重要性,在以往的特殊年月里,他面對壓力,極為難能可貴地保護、團結了江蘇一批享有威望的文化棟樑;滿腔熱忱地培養了一代美術新人,這為20世紀60年代以後,江蘇美術事業的繁榮和輝煌,奠定了必要的前提條件和根本基礎。
亞明先生(右二)訪問蘇聯並與當地藝術家交流 1953年
1960年,由亞明先生負責籌劃和帶領的「江蘇國畫工作團」,在省委和省政府的支持下,跨越祖國山河二萬三千里,進行寫生和創作,後以「山河新貌」畫展隆重舉行於北京,實現了中國傳統山水畫在思想上、筆墨上的一次歷史性大變革,在中國畫壇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劃時代影響,「新金陵畫派」及其代表人物也因此而為世所公認,並由此被載入中國現代美術的史冊。
亞明 1974年作 人民萬歲
「文革」期間,亞明先生數次被錯誤審查,長期受到極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屑流言蜚語始終堅持革命信念,致力於黨的工作,並同文藝界的一些極「左」思潮進行鬥爭,就在他被審查期間,還隻身撲入數九寒天的冰河裡救起一個農民的孩子;亞明先生在種種嚴峻的考驗面前,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人格和品質。
亞明先生訪問英國時為畫家瓦奇先生進行寫生 1997年
1972年,亞明先生被任命為江蘇省創作組副組長,1975年任江蘇省美術創作組組長。1977年,經亞明先生的多方努力,江蘇省國畫院重新恢復建制,他再任副院長,實際負責畫院各項領導之責,江蘇省國畫院也再次煥發出生動活潑的局面。在他的親率下,畫院畫家以昂揚精神涉足「三湘四水」、雲貴高原、千里秦嶺、長白山麓、巴山三峽;他手繪藍圖,建畫院新樓於南京城西四明山;由他主持培養的又一代畫壇新人再展新姿於中外畫壇。
亞明 1976年作 峽江圖
1979年,亞明先生出席第四屆全國文代會,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並任中國美協常務理事。1980年亞明先生被選為中國美協江蘇分會主席。他曾極力促成「文革」後的全國當代著名畫家於北京的大聚會,增進了全國畫家的大團結;他積極參與籌建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並任院務委員。亞明先生1979年起兼任香港文匯報《中國書畫》的主編,此後又應聘兼職南京大學教授。
亞明 大教堂
1985年初春,亞明先生在北京首次舉辦個人畫展,彭沖副委員長在展廳致熱情洋溢的祝詞,數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和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的主要領導及北歐五國駐中國使節蒞臨觀展,祝賀亞明先生在藝術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亞明 1978年作 黃山雲海
20世紀80年代後期,久居喧囂鬧市而感心力疲憊的亞明先生,幾經考慮後,由南京遷住蘇州東山,「讀書、寫字、作畫,飲茶、聽雨、種花」,並對中國畫理法作深入探源,以求更高的領悟和發展。他在此完成《長江萬里圖》《黃山攬勝圖》《日寇南京大屠殺》等多幅巨製長卷;以水墨之新法,花十載之功,作歷代罕見之大型山水壁畫近20幅,凡來此參觀者,無不對亞明先生徹底獻身藝術的精神敬之、嘆之!
亞明 1978年作 喀拉蚩老城
亞明先生是經過長期革命戰爭考驗,又在藝術實踐中取得重大成就,且在中外畫壇深具影響的畫家;他是江蘇乃至全國美術界不可多得而又為同行十分佩服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多次領命出訪歐、美、亞、澳諸洲多國,為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擴大中外藝術交流、促進中外人民的友誼作出了貢獻。
亞明 1979年作 江南煙雲
亞明先生作為一位中國畫家,他深深地熱愛祖國和人民。他曾說「我以人民、生活、傳統三者為師」 。他對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愛之殊深,對祖國的山川、風物情有獨鍾。他的藝術即是傳統、生活和他個性的結晶。「筆墨當隨時代」和「借古以開今」是他終生實踐的信條,並為之竭力終生。他在中外的聲名和榮譽,並不是因為他的權位,而是出於他的藝術成就。
亞明 風正一帆懸
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亞明先生的作品就脫穎而出,在中國文化界引起人們的矚目,此後幾乎在每個時期或階段,他總能領風氣之先,為中國畫壇作出推陳出新的表率。《貨郎圖》《石壕吏》《煉鋼組畫》《太湖晨霧》《天問》《峽江雲》《長江萬里圖》《黃山圖卷》《三湘四水寫生》《世界風情寫生》等力作佳構,無不是他辛勤耕耘的記錄。這些作品,既合傳統畫之法則,又有莫大的發展和變化;合於造化和生活,又有豐富的浪漫與想像。他的這些作品是民族的、創新的、時代的,是屬於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亞明先生留給江蘇乃至全國人民的寶貴藝術財富。
亞明 1980年作 垂絲櫻花
亞明先生是中國畫革新的闖將,是「新金陵畫派」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當代中國美術界畫品和人品一致的傑出中國畫家。
亞明 1980年作 大江歌罷掉頭東
亞明先生對藝術創作問題勤于思考,具有獨立的思維悟性。他在繪畫實踐中,深入求索,舉一反三,遷想妙得,直至追根求源、洞悉深蘊。所以,他的藝術實踐與他的繪畫理論保持了和諧一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實踐上與理論上自成一格的體系。48年前在中國畫前途和命運的一場爭論中,他就「不唯上」地毅然站在了維護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邊。這不僅需要精神品格上的勇氣,更需要自己在理論上和信念上的支持。
亞明 1980年作 黃山雲海
亞明先生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中國畫有規律而無定法」的論述,反映了他在中國畫實踐和理論探索上的成果。因為有規律,才能形成獨立於世界藝術之林的東方藝術大體系;因為無定法,才能與時俱進,不斷變化和發展。「無定法」就是「活法」,掌握了活法,才能進入創作自由的境地,就能無往而不勝。現今畫界那些詆毀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危機論」「廢紙論」「忘記論」「亞傳統藝術羈絆論」等各種奇談怪論,在亞明先生半個多世紀的藝術實踐和理論面前,顯得多麼的淺薄和無知。
亞明 1983年作 大噴泉
亞明先生是當代中國畫理論方面卓有貢獻的思想者,他是抵制民族虛無主義、捍衛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建樹社會主義現今文化的擎旗主將。
2002年2月19日,亞明先生因病逝世於南京,終年78歲。
亞明 1984年 石城朝暉
亞明 1984年作 春山圖
亞明 布曼特克鄉村
亞明 採蓮圖
亞明 春風伴我行圖
亞明 高山流水
亞明 觀雲論道
亞明 海外風情
(聲明:傳播收藏知識為宗旨,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