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場比疫情更可怕的全球災難正席捲而來

2020-03-05     霂霖清看世界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流浪地球》

瑪雅人曾經預言,2012年將有一場星系更新。

「一場席捲地球的災難,會毀滅整個世界」

但經歷了2020年的魔幻開局,

讓我們不得不懷疑,瑪雅人是不是搞錯了日子,

把「2020」誤算做了「2012」。

庚子年的災難潮

這不是電影劇照,這是史上罕見的澳大利亞山火。

當新冠病毒的信息流鋪天蓋地,當你被武漢封城的消息震驚時。

大火已經逼近了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

這場從2019燒到了2020的大火,至今仍未徹底熄滅。

燒毀的森林面積高達12000萬公頃,綿延 1400 多公里的海岸線。

相當於從江浙滬燒到了東北。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龐貝古城,最後的夕陽是怎麼樣的。

但俯瞰澳洲大地,我們卻可以凝視真正的人間煉獄

澳大利亞人民的損失難以估量。

你只能從紙面上看到,有1800萬人失去了家園,3500棟房屋被摧毀,還有10億隻動物葬身火海。

你無法想像的是,就在疫情肆虐時,澳大利亞的首都坎培拉,還有雪梨,數百萬居民已經被毒煙鎖城,橙色的霧霾無處不在。

……

「人們哄搶口罩,但口罩沒有用,醫院也不安全。」

「我們從未經歷過,更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一邊哭泣,一邊咳喘不止的孩子讓人看的撕心裂肺。

人們焦慮,緊張,憤怒,最終只能歸於茫然。

沮喪的科研人員面對鏡頭卻只能說:我們卻束手無策

更加殘酷的是,大火仍在虎視眈眈伺機反撲。

風暴、沙塵、冰雹又接踵而至,暴雨洪水也轟然降臨。

至此,大自然的報復仍然沒有結束。

2月5日,超過70萬隻蝙蝠入侵澳大利亞。

人們仰望天空,看著遮天蔽日的景象,表情卻只能麻木。

國內的微博網友說:「你哪怕告訴我明天世界末日,我也不會奇怪。」

在知乎網站上,關於「2020會不會是真正的世界末日」,已經引起了超過三十萬人的瀏覽關注。

三十幾萬人的緊張和焦慮,微博上關於末日景象的討論持續火熱。

你可以說他們是大題小做、大驚小怪。

但如果我們將時針撥回2020年來臨的那一刻。

你就會意識到,未來的史冊將這樣記載:庚子年,天災人禍,無人倖免。

1月12日,菲律賓火山爆發,數萬名居民撤離。

1月14日,克什米爾雪崩,至少有76人死亡。

1月16日,烏克蘭客機被飛彈擊落,176人死亡。

1月17日,非洲經歷了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

2020,一場比疫情更可怕的全球災難正席捲而來

1月18日,加拿大經歷罕見雪災。

1月20日,武漢新冠肺炎全面爆發。

1月21日 ,印尼爆發洪水,數千房屋被毀。

1月21日,西班牙遭受強風暴。

1月23日,美國爆發四十年來最致命流感。

1月25日,土耳其6.8級地震,21人死亡。

1月31日,澳大利亞山火逼近坎培拉,大火已持續了五個多月。

2月7日,奈及利亞爆發不明疾病,死亡15人。

2月11日,巴西發現了神秘病毒,90%的基因組成無法識別。

直到最近,智利境內92座火山又要瀕臨大爆發……

2020,災難潮滾滾而來。

這些零散的事件,看似偶然,背後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澳大利亞,山火引發的煙霾已經飄至紐西蘭、入侵巴西南部,直到最近,我們在南極也發現了來自澳洲的煙羽。

在日本,未經處理的核廢水被直接排入海洋,一部分放射性物質會污染懸浮物質,繼而污染整個海床,並逐漸傳播到整條食物鏈

所以,你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每一場災難的背後,都有或多或少的關聯或共性。

在這場災難潮里,有些已經過去,有些仍在惡化。

而有些,卻剛剛到來——

「一場將波及78億地球人口的巨大陰雲」,已經悄然籠罩在我們頭頂。

1月7日,發表在bioRxiv的論文表明: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提取的冰核樣本中,發現了33種不同病毒的遺傳信息,再一次證實了古老病毒的存在證據。

在這33種病毒里,有28種是此前從未記錄過的新病毒。

一旦環境和溫度條件許可。

這些凍結在冰川中的病毒就會再度活躍、繁殖、傳播甚至發生變異。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早有先例。

2016年8月,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爆發炭疽病疫情。

調查發現,氣候變暖促使永久凍土層解凍,在此地區消失了75年的炭疽桿菌,捲土重來。

而一個被忽視的消息,也證明了,我們並非杞人憂天。

2020年1月,全球平均氣溫破紀錄。

成為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1月。

而更可怕的是,南極氣溫首次超過20℃,打破了南極地區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

為什麼說可怕?

因為對人類來說,20多度這個溫度是最適宜的。

可是對南極來說,這是最為致命的打擊。

NASA的地球觀測衛星,日前發布了2張南極鷹島圖片。

一張拍攝於2月4日,另一張攝於2月13日。

從圖中可以看到——不過是短短9天,冰雪就已經大面積融化。

科學家驚恐,「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

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水手長潘禮鋒也直言,「今年南極的溫度,確實有些異常。」

在我們過去的認知當中,南極年平均氣溫為零下25℃,是不折不扣的「極寒之地」。

但是,曾經的「極寒之地」,也開始「發熱」了。

甚至,開始「流血」了。

大約幾周前,烏克蘭沃爾納德斯基研究基地周圍,出現罕見一幕:

原本白茫茫的雪地,出現片片血紅。

一道道血色條紋,嵌入冰層。

2月28日,英國媒體報道稱:任何人看到「血雪」的人,都會認為這片土地在流血。

實際上,雪之所以變紅,是因為一種名為「Chlamydomonas nivalis(雪地衣藻)」的紅色藻類入侵。

但是,這種紅色藻類只會在氣候變暖之後,才會大量繁殖。

也就是說,大規模「血雪」再現南極,已經充分證明,這裡的氣溫正在升高。

而更加惡劣的預期是,「血雪」的爆發,降低了冰雪對太陽光的反射,從而加劇冰雪升溫,更多藻類將繼續甦醒,繼續加速升溫,就這樣陷入一個極其惡劣的死循環。

還有北極!

同樣的壞消息也從北極傳來,甲烷在加速釋放!

根據NASA日前發布的消息,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約200萬個甲烷點。

因為氣候變暖,導致凍土融化。

凍土層中的甲烷釋放量將會增加。

甲烷本身就是一種溫室氣體。

由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8-36倍。

這又是一個惡性循環——全球變暖導致甲烷釋放,甲烷釋放又會加速全球變暖。

然後,地球將陷入「變暖-冰川融化-甲烷流出-再變暖」的死結中。

科研人員挖洞證明北極地下存在大量可燃燒甲烷

實際上,就在兩年前,北極就有過高達32℃的氣溫!

巴基斯坦遭遇50.2℃的極端天氣,造成60餘人死亡。

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今夏氣溫達到了51.3℃,打破了1961年以來的紀錄。

2020,一場比疫情更可怕的全球災難正席捲而來

也就是說,

在人類被新冠病毒肆虐的時候。

地球已經生病了。

這是一場波及整個世界的高燒,並且不可逆轉。

暖到連常年冰雪覆蓋、寸草不生,有著「生命禁區」稱號的珠穆朗瑪峰上,也長出了植物。

這株小小的綠苗,比起澳大利亞的山火,更加讓人恐懼。

所以,讓我們回過頭再來看這條消息——

我們還能僅僅把它當做獵奇,當做談資麼?

「人類必須把全球變暖程度,控制在1.5℃以內。

否則,到2040年,地球將發生氣候大災難。」

這是聯合國氣候組織(IPCC),研究了超過6000篇科學文獻,由全球專家聯合得出的結論。

如果我們仍然繼續無視,那麼全球變暖將無法逆轉,還有22年,可能我們的歷史就結束了。

因為1.5℃的限額,人類已經用完了1℃……

最後。

校長要說,人類最大的原罪就是無知和傲慢。

這兩天國內的好消息不斷,樂觀的情緒已經普遍瀰漫。

但疫情真的就要結束了嗎?

不,當你開始思考解除隔離和復工的時候。

新冠病毒正在肆虐世界。

只因為我們身在國內,源源不斷的好消息,讓你產生了天下太平的錯覺。

看這張全球疫情數據圖,你就應該知道。

這不是結束,這只是開始。

來源:人民日報3月4日最新統計

在過去的24小時,中國境外報告的病例數幾乎是中國境內的9倍。

韓國新增851例新冠感染者,總數升至5328人;

義大利新增416例,累計確診2502例,死亡人數已經達到79人;

伊朗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336例,從副總統向下,包括衛生副部長在內的多名高官感染甚至已經去世。

世衛組織已經將新冠肺炎全球風險級別提高到「非常高」

並表示:

「現在中國以外地區才是最大擔憂,目前大約30~40個國家面臨傳播的高風險。」

「除了現在採取行動,別無選擇。」

但我們看到的是什麼?

是病例數量位居世界前三的義大利,仍在街頭狂歡。

是印度街頭已經造成43人死亡的大騷亂。

是他們的衛生部長宣稱牛尿可以治療癌症。

是法國疫情突然爆發,但成千上萬名「黃馬甲」仍然要上街抗議。

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公然宣稱,新冠病毒是民主黨的「新騙局」!

大選、股票和屯槍才是重點。

是敘利亞陷入五國混戰,中東戰火再次燃起。

是土耳其為了逼歐洲支持自己,將難民送入歐土邊境。

有疫情的不在意,沒疫情的動刀兵。

這就是我們的2020,我們荒誕而真實的世界。

即便災難潮滾滾而來。

就算巨大的陰雲已經開始籠罩。

「人類從災難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永遠不可能在災難中得到教訓。

在地球46億年生命中,歷浩劫之數,如恆河沙粒。

不論是流星撞擊,還是滅世洪水,或者是病毒瘟疫、火山噴發。

每一場災難後,地球仍是地球,而我們,卻不再是我們。

我們毀滅不了地球,我們只能毀滅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sekqXABjYh_GJGVZ9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