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百年歷史的日本尤海姆蛋糕店,一直以來深受大眾的喜愛。他們家的招牌是素有「蛋糕之王」之稱的巴姆庫漢年輪蛋糕,
年輪蛋糕起源於德國東部的薩克森·安哈特州,是馬格登堡名產,被譽為德國蛋糕之王,是德國糕點機構的象徵,是極具特殊含義的蛋糕。它製作複雜,蘊含深深祝福和圓滿長久的含義,所以是聖誕節、婚禮等慶祝場合的主要糕點。年輪蛋糕的獨特之處就在其如同樹的年輪一般的層層紋路,製作年輪蛋糕需要一種特殊的設備,有一根不斷旋轉的鐵棒,師傅將原料調製好後,慢慢的淋在鐵棒上,淋均勻後,便送入高溫烘烤,等這層皮差不多熟了之後,便可淋上第二層,就是這樣的一層一層淋,一層一層烤,才能出現這麼美麗的花紋。
年輪蛋糕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但其實最流行年輪蛋糕的國家卻是在日本。這種又好吃又講究的點心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走親訪友,在日本都是送禮上選。
最早將年輪蛋糕介紹到日本的,第一個烤制出巴姆庫漢年輪蛋糕的就是公司的創始人,德國糕點師,卡爾・尤海姆。而鮮有人知的是,它的原點卻是在1909年的青島。如今,源於青島的尤海姆蛋糕店已是百年老店,成為日本首屈一指的蛋糕店。
卡爾・尤海姆,1886年12月25日出生在萊茵河畔的一個小鎮。卡爾的生日正巧是聖誕節。在德國家庭,聖誕節時有做各種點心的習慣。或許是瞑瞑中的一種影響,卡爾從小就和點心有緣,並很早學會了做點心。1908年,有人提議他到當時作為德國殖民地的青島工作。
卡爾從柏林坐上國際列車蕭邦號,經波蘭橫跨西伯利亞進入大清領地。然後轉乘火車途經奉天、錦州、山海關、天津,再換乘山東鐵路抵達了青島。到達青島的卡爾,在希塔斯・博拉姆拜克公司的一家點心店找到了工作。當時,這家點心店正想找一位年青人幫忙。
上圖右側建築即為蘭山路上的哈利洋行,日本資料記載最初尤海姆在此處開店,據董事長河本武介紹,是聽尤海姆夫人艾麗絲所描述,應該有誤。
卡爾似乎很幸運。因為他的勤奮,來到青島僅僅6個月後,老闆就將店面轉讓給他。1909年卡爾獨立,「尤海姆」糕點店正式營業了,位置在蘭山路原哈利洋行的後面,也就是現在中天賓館的位置。當時尤海姆製作的年輪蛋糕就已經被評價為「真正的德國味道」。據說,潛心研究點心工藝的卡爾,會將一種叫「巴姆庫漢」的年輪蛋糕,製作的無與倫比。
「Juchheim’s」糕點店位置(王棟提供)
以上資料是源自日本網站介紹的信息,但是,關於日本方面的這個尤海姆故事,文史學者王棟先生當年聯繫到曾經在青島生活過的德國教授馬維立,馬老提出了質疑。他證實說,從1908年下半年或1909年初至1913年,尤海姆一直是哈利洋行百貨公司的糕點師,1914年才獨立開店,名字就是「Juchheim’s」。據他考證,尤海姆店的具體位置是海因里希親王大街(今廣西路),位置大概在青島市南公安分局大門的斜對面。
「Juchheim’s」糕點店(王棟提供)
經王棟考證,當初「Juchheim’s」糕點店就是後來的老工商局的臨街底層,也就是上圖中間橙色建築所指位置。
25歲時,回故鄉探親的卡爾認識了22歲的艾麗絲。1892年生於哈茨山的Sankt Andreasberg,在商業學校學習過會計。恰好,她也在點心店工作。
1914年7月28日,卡爾和艾麗絲兩人在青島正式舉行了婚禮。5天後,他們的祖國德國對法俄宣戰,青島陷入孤立。11月1日,日英聯軍對青發動了總攻。11月7日,德軍向日軍投降。
隨後,卡爾作為戰俘被日軍收容,並於11月中旬移送至日本。1915年9月,發生了一件卡爾未曾料想到的事。卡爾被關押的日軍叫去,告訴他留在青島的妻子艾麗絲已身懷六甲。為何不是戰士的卡爾會成為俘虜,至今無可考證。1915年9月20號的《朝日新聞》報道了從青島有28名新俘虜抵達大阪的消息。卡爾的名字也在其中。
卡爾・尤海姆被收容在大阪俘虜收容所。1917年大阪俘虜收容所遷至廣島的似島,全體俘虜都轉到那裡。儘管俘虜的生活條件不是很好,卡爾還是利用聖誕節拿到的麵粉和砂糖做了人型餅乾等點心。
卡爾•尤海姆(左)和他在似島德國俘虜技術工藝品展覽會上的年輪蛋糕宣傳單(右上)。
在廣島被命令修路的俘虜們,後來在逐漸高漲的日德親善呼聲中獲得了更大的活動空間。一次在廣島的物產陳列館舉辦德俘作品展銷會。不負眾望的卡爾・尤海姆有機會以「巴姆庫漢」參展,大獲成功。由此,卡爾產生了認為在日本尋找出路的想法。
1918年11月,德國棄戰,次年簽訂講和條約,俘虜都被釋放。在卡爾去向未定時,妻子認為日軍占領的青島已經不適合發展。卡爾便聽從了妻子的建議,最終留在日本。
卡爾和東京銀座新開的歐風咖啡廳簽訂了3年的合同。任點心生產部主任。然後又把妻子及四歲六個月的兒子鮑比叫到身邊。此時,距上次與妻子在神戶港會面已過去5年。當時尤海姆製作的點心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其中評價最高的當屬年輪蛋糕。
1921年,尤海姆夫婦在橫濱開新店,新店按妻子的名字取名為E・尤海姆。卡爾負責烘焙甜點,伊萊莎負責招呼客人,生意很好。店面的櫥窗里總是擺放著被稱之為「金字塔蛋糕」的巴姆庫漢年輪蛋糕。卡爾的烘焙技巧也愈發精進。他做出來的甜品堪稱完美,就連切蛋糕的時候,卡爾甚至不用量尺就能精確分割一整條年輪蛋糕。卡爾對原料的要求也近乎苛刻,所有甜點都必須採用一流的食材,就算日本買不到,也要專門從澳大利亞進貨的程度。店裡的規章制度嚴格而瑣碎,從「賣剩下的甜點不能第二天再出售,必須當場焚毀」,到「店員應該每日洗一次澡,每3日修剪一次指甲,絕不能穿著弄髒的工作服進行作業」都有詳細規定。
創業時的總店,從後面的架子裡可以看到巴姆庫漢年輪蛋糕。
「E・尤海姆」名聲大振,往來的客人絡繹不絕。年輪蛋糕開始在日本家喻戶曉。
但1923年9月1日發生了關東大地震,東京和橫濱都化為廢墟。尤海姆一家坐上了英國收容外國受災者的冬果拉號。當時,他們還有一個7個月大的女兒。滿載避難者的冬果拉號返航神戶。卡爾與伊萊莎在震後想盡一切辦法借到了一筆重啟資金,在神戶重新開始。 經過夫婦倆的努力,他們的新店再次成功了。由此奠定了尤海姆公司的基礎。
新店鋪在神戶三宮,名字仍是「Juchheim’s」。是英國人米切爾氏設計的神戶最初的歐風館。新店的也是業績蒸蒸日上,同時建立了清潔的現代化新工廠。工廠建完不久,1930年10月,被指定為在神戶舉行的昭和天皇即位紀念閱艦式的進獻糕點。
在度過了又一段幸福安穩的短暫歲月之後,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開始了。卡爾的員工們接二連三地奔赴前線。很快,太平洋戰爭造成的物資短缺、限制使卡爾夫婦的甜品店愈發難以維繫。1944年,由於無力續租,卡爾一家人失去了他們的店面和住所。一家人只得輾轉住進了神戶市郊的六甲山酒店。
1945年6月,用以維繫生計的作坊也因空襲停工。8月,年僅59歲的卡爾因中風,終於死在了異國他鄉,死在六甲山酒店一張普通的椅子上。那天,正是日本投降的前一天。他死後,他的家人無法在戰爭的混亂中訂做符合卡爾高大體型的棺材,只得匆匆用一塊帆布裹著他的屍體焚燒並掩埋。
隨後戰爭結束,美軍占領日本。艾麗絲因其德國身份,被聯合國最高總司令部強行驅逐出境。但好在,卡爾創立的年輪蛋糕店並沒有就此消失。1948年10月,曾經在「JUCHHEIM』S」工作的山口政榮、川村勇等3人以復興店鋪為目標開設了「尤海姆商店協會」。1950年在神戶生田神社前重新把尤海姆店面開了起來,這也是尤海姆的第三次開店。1953年,艾麗絲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終於得以申請重新返回日本,又重新回到日本打理店面並擔任第二任社長。回到埋葬著卡爾的土地上。她說:「我要一直留在日本直到我死去。」尤海姆再一次,在卡爾和艾麗絲製作「美味蛋糕」的指導下,向著新時代邁開了步伐。
艾麗絲和卡爾如今都長眠在蘆屋市的一座小公墓里,永遠躺在彼此身邊。
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尤海姆受到更多顧客的認可。艾麗絲始終堅持「正直和誠信」是生意興隆的秘訣,始終不變的是只用純正的原料,不加多餘的添加物的基本理念。1971年5月2日,艾麗絲在兵庫縣神戶市去世,尤海姆夫婦的墓座落在兵庫縣蘆屋市的蘆屋市陵園。
艾麗絲去世後,管理層的河本春男繼任社長。由於尤海姆夫婦失去了後代,「尤海姆」後來的經營權也過繼給了河本家,1985年河本春男將社長的職位讓給了長子河本武,之後經營至今。另外尤海姆夫婦在戰前的徒弟們開設的公司多年前一直在和「尤海姆」爭奪商標權力,直到2004年雙方才達成和解。
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和日本的兩次大地震後,尤海姆公司逐漸成為日本最大的食品企業之一。1960年開始從「金字塔蛋糕」正式更名為「巴姆庫漢」,從此年輪蛋糕家喻戶曉。2010年,為了迎接百年店慶,該公司的750名員工還曾分批來到青島旅行,追尋創始人尤海姆的足跡。
尤海姆的遺志一直被承傳下來,已有了100年的年輪。自從卡爾的第一塊巴姆庫漢年輪蛋糕問世以來,受到了廣大顧客的厚愛。這是卡爾的製作流程被尤海姆的大師們完整的傳承下來的結果。 追求只使用純正的天然原材料製作極品美味蛋糕的宗旨,始終沒有變。
從1909年源起青島,橫跨兩次世界大戰的年輪蛋糕如今已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點心類伴手禮之一。100年來,年輪蛋糕也在不斷地融入日本的飲食習慣,日本蛋糕師根據東方口味特點不斷改良工藝和配方,使得這一原本十分「德式」的西點,成為如今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甜食之一,進而風靡東亞地區。
本組圖文由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