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冬天,似乎都是由這幾個元素組成的:人與人交談時呼出的白色氣體、車窗上氤氳的霧氣、火鍋店人聲鼎沸的煙火氣……而武漢的冬天,又多了一種:「煲」從灶火上夾起時的鍋氣。
這樣的鍋氣,過去的23年間,都會在前進二路的一家老店裡,不斷升起。
這是一家專門賣煲的店,不賣三鮮煲、豬肝煲等一些最常見的種類,而是每天煨好鴨、豬肚、鴿子等5種鮮湯,來做煲的湯底,主食的種類也只有粉絲和玉米粉兩種,從下午5點賣到凌晨4點,只要你問問去前進二路宵夜過的班子,10個裡有9個都吃過這家的煲。
五種鮮湯
吃煲也可以很滋補
雞湯、鴨湯、鴿子湯、肚片湯、排骨藕湯是他家的五種口味。
肚片煲
肚片煲是老闆引以為傲的招牌,「我們家這個肚子真的是好,你可以吃哈子,豬肚這個東西啊,處理得不好就滿容易作味,我們這個,又白又厚。」這位年過半百的老爺爺拿出了一大片豬肚,給我們熱情地展示著,即使每天起早貪黑,到此刻,已經工作了一天,採訪時,提及菜品,他依舊神采奕奕。
嘗一口豬肚,順滑又具有彈性,嚼上一口,便忍不住又來上第二口。就連本來信誓旦旦要少吃晚餐的減肥星人攝影小哥,也在吃到的瞬間不由自主地發出讚嘆:「哎喲,這個湯!(哧溜~)」
一碗煲,大約有4~5片豬肚,每一片都很切得很厚,大小也絕不是細細的一條,而是約兩指粗細的樣子,吃一口肚片再來一口粉絲,一碗下肚,暖胃的同時,也飽腹感十足。
雞湯煲
裝到碗里之前,吃貨君看到小小的一罐,以為只有幾塊雞肉,結果真的端上來,才發現:雞腿、雞爪、雞塊一應俱全。老闆可能給了一整隻雞在裡面吧!
雞肉每一塊又白又嫩,用文火煲出來的湯汁很鮮美,一滴滴滲入進粉絲里,使粉絲在嗦進口腔的瞬間,不僅極其順滑,也鮮味十足。
煲里沒有給過多的作料,使得雞肉原本的風味保留得很好,淡淡的肉香在喝完之後還殘留在唇齒之間。飄著雨的寒冬,不想做飯,來這裡打包上一碗回家,又美味又滋補。
鴨湯煲
除雞湯煲以外,鴨湯煲也同樣給料豐富。雞湯配粉絲,鴨湯則配玉米粉。一口鴨肉,一筷子玉米粉,好不快活。
他家的鴨肉皮薄,皮與肉間的脂肪不是像一般的鴨肉那樣厚厚的一層,口味清淡的朋友可以放心嘗試。
眾所周知,這樣的湯煲,是在燉好的湯里加上粉絲之類的食材,所以如果把握不好火候,湯就容易煮得太干或者太過清湯寡水。
這家湯的濃度煮得剛剛好,鴨湯入口,咸香四溢,喝完的片刻,還有一絲回甘,加之玉米粉糯口的特性,體驗感非常棒。
鴿子湯煲
鴿子煲是採用的乳鴿,每一份里都有一隻小巧的乳鴿。
不止營養價值豐富,乳鴿的肉厚而嫩,在爐火上慢慢燉上一番之後,湯汁更加融進了肉里,吃肉的同時,也在喝湯。
除了肉以外,鴿子的內臟也在碗里一同呈上,重口味的老餮們大可大快朵頤。
排骨藕湯煲
排骨藕湯下煲,稍微煮不好,就破壞了一碗藕湯的「格調」。
讓我驚喜的是,喝過大大小小無數湯館,只有這一碗帶著粉的藕湯,最讓吃貨君覺得,接近家的味道。
藕看起來硬邦邦的,但咬下一口,略微帶一點粉,還可以拉出絲來。排骨煨得有些碎了,湯上還漂浮一些零星的胡椒粉粘成的「坨」,用勺子舀上一口,濃郁黏唇。
堅守23年的地道漢味
過年之前還能嘗到
其實,一碗藕湯煨得時間久不久,喝湯的人是完全能感覺得到的,這湯的家常感,在端上來的片刻就已呈現,而看到老闆,佝僂著身軀舀上一勺又一勺湯時,更是令人恍惚間,仿佛置身於過年時家中的場景。
好奇地問了問:「奶奶,這湯煨了幾長時間啊?」
「每天都起碼煨3個小時,才能煨好。」
一鍋湯、兩把粉、從華燈初上到宵夜的最後一批人散去,春夏秋冬,奶奶和她的哥哥一起,日夜如此地做著這看起來,最平凡不過的「小生意」。
問起怎麼會選擇做「煲」,爺爺從屋裡走出來,抽了口煙:「我以前是跑客車的,湖北周邊那些地方啊,我到處跑,到處吃,有麼司好吃的我都曉得,看到這個覺得好吃,闊以。後來不跑了,我就想做這個,這是我們自己的房子,一做就做到現在。」
他身後,幾平米的小屋子裡,有些模糊了錶盤的時鐘掛在牆壁上,悄無聲息地轉動著,一側的木頭夾子下,壓著一堆便簽紙,用來記錄信息。碳爐子在屋子的一側,靜靜燃燒著。
唯有那本嶄新的日曆在周遭這般陳舊的環境中跳脫出來,提醒著我,這不是回到了兒時,這樣一家太過於古早氣息的老店,的的確確屹立於餐飲更新如此快的21世紀,屹立於這條年輕人最多的宵夜街上。
看到我們打起燈,給五碗煲一起拍著全景照時,奶奶也走了進來,一邊舉起手機,一邊說:「哎,我做了這麼多年,也沒有給我的煲拍張合照喲……蠻好,馬上不做了,這拍張照,紀念哈子。」
後來我才得知,爺爺和奶奶兩兄妹打算做到今年過年,就不再繼續。「老了,每天這樣搞,身體不行了。」
店名:小胖湯館
地址:前進二路148號
營業時間:17:00~04:00
人均:22元
你喜歡吃煲嗎?
你覺得最好吃的煲是哪一家呢?
編輯 / 一甜南瓜
主編 / 白廓
攝影 / Mr.傑 來源武漢吃貨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