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北大副教授丁延慶的小視頻挺火,他的教育理念也引起了網友熱議。
自稱六歲就背下了新華字典的丁教授從小就是一個「神童」,後來考上了北大。
他的妻子也是北大畢業,夫妻倆是妥妥的「強強聯合」。
沒想到,他們的女兒卻成績不盡如人意,完全沒有乃父乃母當年的樣子。
丁教授稱這是「天道」,自己可以接受女兒的平庸,「而且必須接受,不管你多麼優秀,你的孩子大機率都是一個普通人。」
在小視頻的下面,有網友開始留言吐槽,第一條是這樣的:
「我爸是自己不優秀,但他接受不了我不優秀。」
這條評論的點贊量,高達1.5萬!
看來,有太多網友已經「苦父母久矣!」
這讓人想起了那則小幽默:
孩子因成績不好,又被媽媽罵笨鳥。
孩子不服氣地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
媽媽問:那第三種呢?
孩子說:這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自己平庸卻要求孩子優秀,這樣的家長在他們的子女眼裡,可能就是那令人討厭的第三種笨鳥吧!
有家長也跟著留言,仿佛茅塞頓開的樣子:
「北大教授都可以接受(孩子的不優秀),我還有啥不能接受的。」
言外之意,是人家北大教授那麼優秀還接受孩子不優秀,不優秀的自己接受孩子的不優秀,也理所應當。
02
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優秀的北大教授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並不能推導出父母平庸就必須接受孩子不優秀的結論。
丁教授嘴裡的「天道」,他在視頻里也做過解釋,其實指的就是均值回歸理論,孩子的身高也罷、智商也罷,都會向整個社會的平均值靠攏。
丁教授是神童,智商比較高,所以他的孩子大機率要比他差。
對於優秀的北大教授來說,從他的高點向平均值靠攏就是走向平庸。
而對於那些平庸的家長來說,結果可能恰恰相反,他們的孩子,會大機率比自己優秀。
如果丁教授說的「天道」是正確的,那麼不優秀的家長要求孩子優秀,和優秀的家長接受孩子不優秀一樣,可能也符合教育規律!
03
其實一個人的學習成績不好,不外乎有兩點原因:
一是先天資質不夠,二是後天努力不夠。
先天的資質由老天爺決定,咱說了不算,但後天的努力,咱們卻可以自己掌握。
從某種意義上講,北大教授的孩子比父母資質平庸了一點,正是那些普通父母的希望所在。
你想,如果自己孩子的資質提升了一些,一漲一落之間,豈不是讓自己的未來有了翻盤的機會!
哪怕兩個孩子的資質一樣,你比他多努力一些,不也就能超過他麼!
畢竟,就算大家都是「笨鳥」,天天都努力去飛的那一隻,也能比那隻認命不飛的鳥飛得更遠。
04
說實話,作為北大教授的孩子,就算真的平庸,也平庸不到哪兒去。
北大的丁教授說「接受自己的女兒平庸」,和清華的劉瑜教授說「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一樣,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凡爾賽的成分。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題目叫《北大附中的「平凡日常」,對很多人來說並不平凡》。
一條記錄北大附中一名學生一天普通校園生活的視頻,激起了眾人的羨慕之情。
「從語文課上裝幀精美的古文抄本,到體育課上裝備齊全的擊劍課程,從飄蕩著誘人香氣的校園咖啡廳,到擺滿了先進設備的生物實驗室……」
文章這樣描述視頻中的內容,完全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種天天刷題的中學生活。
丁教授也在視頻里介紹過北大附中的教育理念,可以說領先於全國絕大多數學校。
丁教授的女兒還小,還在北大附小讀書,但我相信,孩子受到的教育,生活的環境,也一樣是其他地方許多孩子難以企及的。
即使是「平庸」,她的人生也會成為很多人的天花板。
05
真的,一個名校教授說「我接受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和一個農民工說「我接受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代表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人家坦然認命,因為命已經很好。
你也跟著起鬨,可能一無所有。
誠然,如果自己的孩子窮盡了各種辦法之後仍然不優秀,我們一定要選擇接受。
但我們千萬不能盲目跟風,聽別人凡爾賽了一通,於是自己也傻乎乎地放棄努力。
清華教授的孩子「普通」了,北大教授的孩子「平庸」了,這說明我們普通人的孩子,仍有機會。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fu9gnkB-4LL0rMdHQP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