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一氣之下寫下這首《水調歌頭》,大氣磅礴,堪稱辛棄疾附體

2020-02-26     美詩美文的世界

在近代文壇,出現了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就是梁啟超。梁啟超出生於廣東一個鄉紳之家,十二歲做秀才,十七歲中舉,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古文教育。成年後,他的涉獵範圍極廣,在文學、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等領域,都很有建樹。這一點,讓他成為近現代不少文人的集體偶像。

梁啟超一生著作頗豐,所有著作加起來,總字數達到1400多萬字。其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應該是那一篇《少年中國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如今讀來,仍令人動容。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是梁啟超的一篇經典詞作《水調歌頭》。在這首詞中,梁啟超引經據典,讓我們見識了他的古文功底,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水調歌頭·甲午》

拍碎雙玉斗,慷慨一何多。滿腔都是血淚,無處著悲歌。三百年來王氣,滿目山河依舊,人事竟如何?百戶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劍,萬言策,兩蹉跎。醉中呵壁自語,醒後一滂沱。不恨年華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強半為銷磨。願替眾生病,稽首禮維摩。

《水調歌頭》這個詞牌,是兩宋最經典的詞牌之一,該曲牌雙調95個字,格律平仄都有嚴格的講究。蘇軾、范成大、辛棄疾等名家都用過這個詞牌填詞。其中寫得最好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還有辛棄疾的《水調歌頭·湯坡見和用韻為謝》。

宋詞沒落後,《水調歌頭》這個詞牌,能寫好的人就很不多了。到了近現代,敢挑戰這個詞牌的文人,就更是屈指可數。梁啟超這首《水調歌頭》是近現代很難得的一首詞。這首詞寫於甲午戰敗後。梁啟超內心悲憤不已,卻又無法力挽狂瀾,一氣之下挑戰了這個高難度詞牌寫下了這首妙作。全詞無論是從意境,還是遣詞造句,都有辛棄疾當年抗金不成,內心悲涼的影子,堪稱辛棄疾附體。

從遣詞的意境來看,這首詞通篇大氣磅礴,寫得既明白如話,又文筆深沉。首句,借用范增因項羽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而怒摔碎玉斗的典故,以此自況「無力力挽狂瀾」之恨。這滿腹的慷慨,恨不能上陣殺敵的情懷,古今皆然。古有岳飛、辛棄疾,然後有梁啟超。

詞的上片充滿著「血淚」、「悲歌」等熱血沸騰的意象,這是梁啟超內心的真實寫照。「山河依舊」、「人事如何」梁啟超多麼希望這國家能夠覺醒,能夠讓有識之士,獲得重用。然而現實卻是「百戶尚牛酒」,不正是「西湖歌舞幾時休」一樣的感慨嗎?「千金劍,萬言策,兩蹉跎」,寫盡無奈。

詞的下片,寫自己借酒消愁,年華漸漸老去,少年不再,意志消磨。末句以「願替眾生病,稽首禮維摩。」結尾,悲夫!想我泱泱中華,最難能可貴的便是文人士大夫的家國情懷。歷史上雖然上陣殺敵的多為武將,但文人金戈鐵馬的例子也很多。那些無法上陣殺敵的士往往也胸中藏有百萬兵,化作文字激勵國民,慷慨拒敵。這種精神財富,是值得我們永久追憶的。

從辛棄疾的《水調歌頭》到梁啟超《水調歌頭》,中間悠悠數百年。梁啟超的憤懣比辛棄疾當年抗金,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首詞大家覺得怎麼樣?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eVif3AB3uTiws8Kyh5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