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余逸倫
一個來自中科院骨脊椎所的老獵人。從2G入坑,在「怪獵」GU中也單刷過螳螂套裝、瓜鐮校服、GX祖龍套裝,不過近兩年科研任務繁忙,已經沒時間體驗高清版的怪獵了...
廖俊棋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生。雖然覺得怪物很酷吧,但嫌打怪練等太花時間,所以大多沉浸在有明確主線的恐怖遊戲…主要研究恐龍的形態、骨組織以及系統分類。
今年9月上線的《怪物獵人世界:冰原》,首周全球銷量就突破了250萬套;
上周,遊戲做了首次大型免費更新,「最強牙獸種——金獅子」閃亮登場!
作為「怪獵」粉絲、同時又身為一名演化生物學研究者,這個遊戲對我而言最大的魅力有以下幾點:
第一,它把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功力發揮到極致,很多看似魔性的設計,最終都能給出符合世界觀,又看似科學的解釋。
比如冰咒龍通過過冷現象(一種物理化學上的效應,即實際結晶溫度低於理論溫度)控制身體表面的冰鎧和周身的冰柱;
天慧龍通過氣囊儲存空氣並將其轉化為龍屬性的能量;
碎龍的黏菌乾燥以後會通過某些化學反應發生爆炸......
碎龍是3G的封面怪
碎龍的黏菌附著在「獵物」身上
但也有些類似溟波龍的控水能力就完全仰賴玄學了。
第二,構建了真實的生態系統,這點在10號剛發布的DLC中體現得尤其明顯。
如轟龍咬死骨錘龍;
還記得「轟爺」的「三連龍車」嗎?
金獅子通過獵殺麒麟蓄電;
金獅子「生恰」麒麟角
而諸如爆鱗龍和恐暴龍這樣的四處亂入爭奪地盤的「警察」,則更像是現實世界中的生態入侵。
恐暴龍「出警」
第三,這些怪物雖然看似魔幻,但往往在現實中也能找到原型。
如角龍頭部巨大的頸盾就和鳥臀類恐龍中的角龍類家族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恐暴龍短小的前肢也和霸王龍萌萌噠小短手如出一轍。
恐暴龍的小短手
而對於一個要時常鑑定恐龍屍體和分類的人來說,最有趣的還莫過於研究這些怪物的譜系關係。
怪物獵人的遊戲設定中,會把怪物分為幾大類別,細心的玩家一定會發現,雖然每一類怪物里有著高度的多樣性,但是多數類群都具有自己較為獨特的身體模式。
不過這裡面也有例外,比如古龍種。
《冰原》封面上的古龍種
經典的古龍種骨架是3對附肢,如鋼龍,炎王龍,滅盡龍,等都屬於這類骨架——熔山龍也是這種骨架,在官方設定集中,幼年的熔山龍是有翅膀的,但是老年個體的翅膀退化。
古龍種中還有一些個體是2對附肢骨架,如老山龍、蛇王龍、麒麟。
老山龍
其中麒麟還是個例外,因為它實在太不像個爬行動物了。
麒麟
還有一些古龍的形態非常怪異,比如浮岳龍,骸龍,屍套龍,我甚至都懷疑它們是不是脊椎動物。
浮岳龍像一坨西藍花
屍套龍
那這些怪物是如何被分類的呢?
在過去,生物的分類都會採用林奈的等級體系,即界、門、綱、目、科、屬、種,但是這樣的分類有明顯的缺點,最大的問題就是有很強的主觀性。
如林奈自己就犯過嚴重的錯誤,像是把鯨歸為魚類(實際上是哺乳類)等等。
隨著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一些對於分類體系的新觀點開始產生。
大多數人都知道《物種起源》這本書,也知道自然選擇是它的主要觀點,但是物種起源的另外一個觀點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讀過或者翻過這本書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物種起源》中只有一幅插圖,是一個樹狀圖。
這種樹狀圖被演化生物學中被稱為系統發育(phylogeny),通俗的講,就是生命之樹或者譜系樹。
而物種起源的另外一個重要觀點就是「單系起源於一個最近共同祖先,單系應包含它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裔」。
這句話有點抽象,我們用圖來理解一下。
如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灰色格子中有C、D、E三個物種,這三個物種都起始於格子中的一個黑點;這個黑點首先分化出了D和C、E的祖先,之後C、E又從它們的祖先中分化出來。
所以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這三個物種都是來源於一個最近共同祖先,並且灰色格子包含了C、D、E和黑點,所以灰色格子的範圍內是一個單系。
如果把灰色格子縮小,只包含C、E兩個物種,這其實也是一個單系。
如果把它擴大把B和它對應的黑點也包括進去,這也是個單系。
所以,「生命之樹」實際就是由一系列嵌套的、大小不同的單系構成的。
通常一個單系的成員會具備一些典型特徵,這類特徵存在於該類群的所有,或多數物種中,這樣的特徵叫做共近裔特徵。
遊戲中的獸龍種怪物的前肢都短於後肢(碎龍是個例外,它的前後肢長度差不多);
遊戲中的人氣獸龍種「蠻顎龍」
還有它的亞種——雷顎龍
飛龍種的怪物都具有翅膀(即便是轟龍、迅龍、角龍這種飛行能力退化的飛龍);
飛龍種-火龍
牙獸種具有異形齒(就是牙齒存在形態和功能的分化,像我們口中有門齒、犬齒、前臼齒、臼齒就是,下次在金獅子吐完雷射後可以朝它的嘴看看是不是跟我們一樣有不同形態的牙齒)等等。
愛吃蜂蜜的青熊獸
通常,這些特徵是從這類生物的最近共同祖先繼承而來的,因為它們非常保守,並且構成了這類生物的基本形體模式。
當然,有些時候只憑一個特徵是無法準確判斷一個物種屬於哪個單系的,通常判斷一個物種屬於哪個單系需要依賴一套特徵組合。
不過,一個物種屬於一個單系也並不一定非要長的像這個類群的其它成員。
比如,最受玩家吐槽的就是崩龍和霸龍被歸類為飛龍種,因為這兩個傢伙根本沒有翅膀。
崩龍(左)和霸龍(右)
霸龍狂襲
但是如果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一些飛龍種的影子:
如崩龍和霸龍前肢外側不起眼的小手指,其實就是進步飛龍種翅膀的等價物,這一情況在演化生物學中稱為同源,通俗的講,就是有些特徵雖然表面上不一樣,但它們繼承自同一共同祖先。
崩龍和霸龍的小腳趾在冰牙龍和轟龍的前肢上對應的是最外側的翼膜骨,而在更進步的飛龍種怪物中,更多的手指演變為翼膜骨,用以支撐更為強壯的翅膀。
而在自然世界中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例如我們人的手、貓的爪、蝙蝠的翅膀雖然長相和功能差很多,但都有五根指頭;
而人類、大象、長頸鹿雖然脖子長短粗細各不同,但都是7節頸椎,所以代表這些器官都來自相同祖先演化而來。
還有一些怪物雖然屬於不同的單系,但是它們具有相似的特徵:
比如雷狼龍,海龍,電龍都會放電,但是放電這個特徵並不是同源的,因為這三個怪物屬於不同的單系,放電這一特徵是在這三種怪物中獨立演化出來並通過不同方式實現的;
雷狼龍放電
如雷狼龍通過與超電雷光蟲共生髮電;電龍依靠壓電甲振動發電;海龍通過肌肉發電......這樣的情況被稱為趨同演化。
在自然界中就像是翼龍、鳥類、蝙蝠、蝴蝶雖然都會飛也都有翅膀,但構造卻非常不同。
除了單系以外,這裡還要提一個概念:分類垃圾桶。
當一個類群里的生物無法找到明顯的共同特徵,並且被放在一個類群里時,這樣的類群就是個分類垃圾桶。
比如在古龍種中,你很難找到麒麟和鋼龍之間有什麼來自共同祖先的特徵;
或者骸龍和蛇王龍之間的演化關係。
雖然每類古龍會有一些看似接近的特徵,但是把它們放在一起確實沒什麼道理(遊戲中的設定可以帶來天災,並不是一個容易界定的特徵,因為這個說法很模糊,如崩龍和霸龍這樣的原始飛龍種也具有超越普通古龍的力量,以及惶怒恐暴龍、激昂金獅子都具有超強的戰鬥力);
可能這些生物實在太過於獵奇,放在哪個類群都不合適,所以就乾脆都叫古龍了——可能讓一些玩家失望了,最強的一批怪物居然是分類垃圾桶!
不過怪物獵人中對於古龍的描繪總是很隱晦,而且古龍數量稀少,很少出現在人類的視野中,其強大的力量也使得狩獵它們的獵人有去無回;
因此對於它們的分類學信息自然也很少,這種情況下把它們扔到一個搞不清關係的類群也是很正常的。
在古生物學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比如獸腳類恐龍種的巨齒龍類,它們裡面既包含體態接近霸王龍的蠻龍;
蠻龍還原,圖源:Sergey Krasovskiy
也包括長著鱷魚嘴、身披大帆的棘龍。
棘龍還原,圖源:animalsfocus.com
多數巨齒龍類的化石標本也十分稀少,並且破碎,使得它們的分類地位難以確定,巨齒龍類的境遇與古龍種如出一轍。
巨齒類恐龍家族,圖源:spinops.blogspot.com
在分類學和製作生命之樹的過程中,還經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同一物種的不同類型個體被錯認為不同物種。
最常見的一種情況,是把幼體和成體當成不一樣的物種,因為有些生物的幼體和成體存在較大差異,甚至可能占據不同的生態位,因此會被研究人員當成不同的物種。
在怪獵的世界觀中,黑蝕龍和天回龍就被分為不同的類別,遊戲中它們不僅有不同的名字,並且在大類上也不同。
黑蝕龍
天回龍
比如在獵人筆記中,黑蝕龍的分類寫著未知,但是天回龍的分類寫著古龍種。
在狩獵的過程中,黑蝕龍確實也缺少一些古龍種的特點,如會被麻痹陷阱限制行動;
但是天回龍是由黑蝕龍蛻皮成長而來,蛻皮後的天回龍會重新獲得視力,並且頭部的剛角硬化,無法像幼體一樣摺疊,所以本質上,黑蝕龍和天回龍是同一個物種。
不完全蛻皮的黑蝕龍
至於應該使用哪個名字,取決於哪個名字是最先使用的,這是由分類學命名法則決定的。
還有如角龍和黑角龍,黑角龍其實只是處於產卵期的角龍,所以稱其為亞種也是不合適的,因為亞種與原種之間應該存在較為穩定的遺傳或表型差異。
角龍和黑角龍
諸如雌火龍與雄火龍,炎妃龍與炎王龍等兩性異形的情況被分為不同種的怪物也是不合適的。
雌雄火龍
炎妃龍與炎王龍
而這也點出古生物分類上的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各種恐龍,會不會其中有一些就是雌雄莫辨或是親子難分呢?
例如有種小型的霸王龍「矮暴龍」就被懷疑其實只是個孩子。
矮暴龍還原,圖源:deviantart.com
而某些論文也曾指出成年霸王龍的骨骼可以區分成纖細和粗壯兩種,這可能就是雌雄體型上差異所造成。
「怪物獵人」裡面的龍更像是恐龍、而非西方的龍,這讓從事古動物研究的我痴迷不已。
作為《怪物獵人》系列粉絲,最讓我們享受的是現在的這些「怪物」,而最讓我們期待的永遠是下一個「新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