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謝謝你,是你讓我和孩子們重新有了一個家。」一到辦公室,便接到司法救助申請人李文(化名)打來的電話,電話中他興奮地告訴我,他和孩子們終於可以在自己家過個像樣的年了。為他們一家高興之餘,我也不由得回想起與李文的初次相識。
2019年6月,因工作需要,我恰好來到李文所在的社區,無意間聽說李文家的房屋被大火摧毀,十年來一直居無定所。檢察官特有的敏感驅使我專程前往一探究竟。
我們的首次會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由於生活遭遇太多挫折,李文對我的到來顯得有些牴觸。我沉下心來,反覆與他溝通交流,並耐心地介紹了司法救助的相關政策。李文終於放下芥蒂,將內心的苦悶向我傾訴。
原來,2006年,李文東拼西湊舉債10餘萬元購買了一處婚房,婚後相繼有了三個可愛的孩子。2010年,因其樓下門面房房主與他人結怨,整棟樓被人一把火點燃。李文一家全部家當也被付之一炬。
2013年,經郴州市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三名縱火犯均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連帶民事賠償李文20餘萬元。由於縱火者未履行任何賠償義務,李文一家只得在親戚家借宿。判決生效後,李文也曾多次向法院遞交執行申請書,但由於原案被告人無可供執行的財產等原因,執行之路走得並不順暢。
「三個缺少關愛的孩子,一個滿腹怨氣的父親,如果處理不好,都可能給社會帶來不穩定。」想到這裡,我忍不住打了個寒戰。
我將李文一家的情況核實後,立即向分管副檢察長進行了彙報,在分管副檢察長的支持下,我們對李文一家開啟了司法救助綠色通道,其間還多次對李文一家進行走訪,鼓勵他們一家克服困難,重新樹立生活信心。漸漸的,李文臉上的笑容多了,人也愈發健談了。我知道,充滿人情味兒的檢察關懷正慢慢溫暖著他的內心。
「你看,所有鄰居都已經重新裝修入住了,只有我們家還是黑黢黢的。」查看案發現場時,李文指著自家被燒毀的房屋對我說。我明白,他和孩子們此時最大的願望便是重新擁有一個家。
為最大限度地幫助李文一家實現心愿,我們專門就該案向郴州市檢察院和市委政法委作了彙報,啟動了市、縣兩級聯合救助模式,很快便為李文爭取到5萬元救助金。該案從提起申請到救助金髮放只用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真正實現了速辦速結。拿到司法救助金後,李文著手開始裝修房子,並歡迎我去家裡做客。
1月11日,我專程到李文家回訪,被燒得焦黑的牆壁已經剷除乾淨在粉刷,新家的模樣一點點出來了。幫助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刑事被害人擺脫生活困境,這就是我們始終不變的檢察為民初心。
來源:檢察日報
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刊發此文只為了傳播信息,不用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