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群里家長聊起孩子識字問題的時候,有這麼一段對話:
「我家凡凡6歲都快認識1000個字啦~」
「天哪,我兒子5歲了,現在看書都得我給他念!」
「那你還不趕緊給他報個班學學,要不以後上小學跟不上啊!」
「你們都是報班嗎?我覺得一些識字App就很不錯」
......
說到識字App,魚sir倒是測評過一些,整體感受下來,雖然識字APP的品目眾多,但在課程設計與教學環節上大都採用遊戲+識字形式進行教學,比較同質化。
此外,魚sir想到了之前調研過的兩家機構河小象和芝課寫字,雖然是寫字課程,但它們的課程內容本質上還是"以寫促識",同樣也能教孩子識字,和市面上比較火的識字App相比,有何不同呢?家長又應該如何去選呢?
這次的測評對象,拿叫叫識字、麥田認字和芝課寫字分別來說說~
叫叫識字大冒險
適合年齡:3-6歲的孩子
識字數量:基礎課程350個字;高級課程1000個漢字
叫叫識字大冒險App里的內容設定確實是圍繞「冒險」展開,它官宣不光讓孩子識字,還可提升閱讀能力,在孩子有一定識字基礎上,通過組詞造句,進階自主閱讀。
叫叫識字App里課程有三種,分為基礎課程、高級課程、全能課程,當然不同課程的教學目標涵蓋的知識面不同,基礎課程涵蓋內容最少,識字360個,閱讀60篇;高級課程包含基礎課程、AR課程兩部分,識字1000個,閱讀260篇;全能課程是包含高級課程的內容,同時還包含拼音、寫字課程。課程內容涉及越廣,價格越貴。
顯然,無論家長選哪種課程,基礎課程都是核心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基礎課程的上課環節有哪些,又分別講了什麼內容。
課程環節其實還蠻簡單的,一共有7步,分別是:
認字:認字環節一開始有動畫導入,之後的所有環節都是圍繞這個故事線展開,在認字環節孩子會學習6個漢字;每學習一個漢字,會出現一道練習題;練習題重複,回答正確,小雞叫叫就會表揚孩子繼續。
鞏固:這環節說是鞏固,其實就是練習。練習形式是孩子聽指令,把圖片和漢字對應,一共6道題。雖說點擊圖片就可以,但有些小朋友玩多了拖拽形式的練習,會思維定勢般認為需要把對應的漢字拖拽到空白框里。另外操作也沒有提示,低齡寶寶不懂操作顯然是離不開家長陪伴學習。
跟讀:顯示詞卡和對應的讀音,同樣是讓孩子聽指令完成跟讀,也算是一種識字的訓練。只不過答錯沒有糾正,如果小朋友長時間沒有跟讀,這個環節也會自己跳過去。
動畫:這可能是最吸引孩子的地方了,內容就是觀看動畫視頻。有很多家長反饋,孩子喜歡叫叫識字,大多是喜歡這個動畫,有些孩子甚至沉迷動畫片。不是說完全不給孩子看,我建議家長根據孩子情況適度,不然孩子腦子裡剛有了這6個字,很快就被這動畫片的情節占據了。
複習:這部分內容就是在動畫之後,再次複習鞏固的練習題。同樣是讓孩子聽讀音選詞卡,只不過練習場景換了。
第6步和第7步,是動畫和複習這兩個環節的重複。動畫是順著上個動畫展開,而第7步則顯得非常匆促,我稍微停留了一會,APP就自動完成練習,有些迫不及待的跳過了。
綜合看課程環節,其實內容比較簡單,即認識6個漢字,然後就是不同形式的練習,通過多次練習來幫孩子鞏固新認識的漢字,加深記憶。但,課程內容並沒有什麼組詞造句的內容和練習, 且所有環節的練習,孩子回答錯了都沒有提示音糾正孩子錯了,也沒有地方檢驗孩子已經掌握。
難道叫叫識字想讓孩子進階自主閱讀都體現在60篇閱讀上了嗎?我們再來看叫叫識字App上的閱讀板塊。
App內的閱讀資源主要在[圖書館]里,這裡面有睡前閱讀、閱讀訓練營兩模塊內容,睡前閱讀又分基礎課程和高級課程,根據課程不同,數量不同,讀完一本可解鎖下一本。裡面有漢語的故事繪本,繪本內容大多是簡單的一個動畫背景,故事內容簡單,但沒有拼音標註,有些字可能孩子不認識,只能聽和看圖。
繪本可以自動觀看,也可以手動操作。看完故事,可以去錄故事,錄完故事才可以解鎖新的繪本,所以這部分內容能否使用,還要看家長和孩子的耐心,很可能會被擱置。
綜合看叫叫識字App里的課程,課程內容含量看,基礎課程涉及360個字,但只含有60篇閱讀,且只有閱讀繪本並沒有人教,App里也並沒有閱讀訓練;光認識漢字,看看閱讀繪本,就真的能把學到的漢字組詞造句,我看未必,這顯然就是想讓家長買全能課程以及其他閱讀課程。
上課環節看,上課環節中比較側重認字這個方面,組詞練習、造句練習都很少,幾乎沒有;而閱讀訓練營是需要額外付費的,且還是輕課形式加社群輔導,這樣的學習效果不說完全依賴家長,也和家長的時間精力付出有很大關係。
如果只是想讓孩子簡單認識幾個字,那麼這個App還是可以考慮嘗試的,不過家長還要額外花心思買一些練習回來給孩子做,要注意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的區別,光認識幾個字卻不會組詞造句,孩子會很快忘掉。
麥田認字
適合年齡:3-10歲的孩子
識字數量:基本版全套課程1500個漢字
說到麥田認字,我相信很多家長和我一樣,是先知道麥田數學後才知道它。它的基礎課程共有36個單元,176節課,全套課程售價180元,也可以按單元買課。
麥田認字以單元劃分課程,每個單元分為認識漢字、辯字辯音、組詞填空、句子匹配、兒歌這5個模塊的學習,按照官方的課程定義,也就是5節課。來看看這5個模塊的內容:
認識漢字:一般是認識6個漢字。一開始把漢字融入到詞語中,並配有形象的動態圖,把具體的漢字回歸象形化,讓孩子更能理解字義;學完漢字之後會有跟讀環節,「麥麥」帶讀,孩子跟讀。
辯字辯音:遊戲化設置的練習題,這裡有兩種形式的練習題,一種是幫助小兔子拔蘿蔔,一種是小貓釣魚。如果孩子誤點或者本來就是選錯了,麥田認字App是不能立馬點選別的,還必須等著操作跑完一遍,才能點擊下一個。
對於孩子常選錯的那個漢字,App會「記住」,並重複訓練。完成練習之後還會用詞卡的形式,再把漢字展現一遍,並給孩子朗讀示範。而對於孩子常選錯的漢字,App也會根據孩子的熟練度標示,孩子是否掌握所學的漢字,家長也能一目了然知道哪些漢字是孩子還沒有掌握的。
組詞填空:這部分內容是運用所學的漢字組詞。可以理解為組詞練習,形式為聽讀音選擇漢字組詞。但這是在聽讀音提示的情況下完成的,即使練習答對也不能完全說明孩子知道所學的漢字可以組成這個詞,這點需要家長注意。
如果選錯了或者不知道選哪個時,讀音會不停的重複,這樣能加深孩子對這個詞語的記憶。
句子排序:遊戲背景是小青蛙過河,這裡的訓練形式為聽讀音選對語句,需要聽對讀音然後把荷葉拖拽到對應的淺色虛線荷葉上進行排序,所學的漢字會標紅。
這個練習效果,魚Sir 是有懷疑的,這是聽讀音完成的練習,並不能理解是孩子自己對所學漢字造的句子;另外這樣的練習形式其實就像是「連連看」,就是找到對應的框,把它對應上就算完成練習了,這種題目有什麼造句的訓練效果呢?魚Sir想不是練造句,恐怕是練眼神,也許孩子並不懂荷葉上的語句是什麼意思。
兒歌:這是最後一個部分,內容為有聲閱讀。即播放童謠,童謠是根據本節課所學的漢字改編的,有點把謎語唱出來的意思。
作為識字App,它們把重心花在了怎麼讓孩子認字上,從本質上來說,魚sir認為可以作為一種選擇,在英語中對一個單詞的把握講究的是聽說讀寫4個方面,對應到漢字中,又何嘗不是呢?
識字是孩子走向自主閱讀的基礎,但識字的方式,除了這些大同小異的識字App,像芝課寫字這種邊寫邊學的課程,也值得說上一說。
芝課寫字
適合年齡:6-11歲的孩子
識字數量:目前涵蓋1~3年級1200多個漢字
芝課寫字魚sir之前也做過測評,它目前涵蓋了1200個漢字,部編版教材現在出到了3年級,共分為啟蒙,初級,進階,未來芝課寫字也會同步4~6年級的漢字課程。
芝課寫字有正課和同步課程。正課的字表順序是根據芝課本身的課程體系來設置的,設計的理念是從字的難易程度來劃分的,讓孩子先學習筆畫、再學偏旁、最後再學習結構,由簡單到難這樣一個層次遞進的過程,這樣孩子在掌握知識點和應用上面會更加匹配。
同步課字表是完全按照語文教材來的,相當於是和正課相同的視頻內容,但完全按照課本順序編排。
芝課支持小程序上課,一節課就是一個視頻,視頻大概在3分鐘,以動畫形式進行教學,動畫比較形象,能吸引孩子注意力,整個視頻拆解為4個部分,拿「上」字這節課來說明。
握筆姿勢:有真人模擬示範正確坐姿來提醒孩子,這一點設計是比較貼心的。
識字部分:比如「上」這個字,先是對字進行圖片和意思的解釋,並標註了拼音,再例舉了它生活中常見的組詞,讓孩子便於理解,有簡單的漢字教學意味。
觀察結構:視頻中把「上」的筆畫和筆順分別拆解出來進行了說明,如豎寫在豎中線上,短橫寫在橫中線上方,下橫要長一些,對漢字進行了書寫拆解。
書寫要點:互動孩子寫字,以視頻形式一筆一畫給孩子說明了寫字教學。
點評環節:芝課承諾的點評時間為24小時以內,但一般要求老師在12小時給反饋,點評重點在對文字的筆畫和筆順以及其他寫字技巧上的修改意見,基本是把課程視頻中老師提到的書寫要點做了二次提醒。
芝課寫字的核心在於:它是課前課後的語文練字課,教的是教材上所謂的「規範字」,和書法練習沒有太緊密的關係。另外,芝課是以部編版教材作為參照,在課程設置中,它既有對漢字書寫的練習,又涉及漢字識別和理解,同時設有正課和同步課課程,從這幾點來看,作為小學語文的課前預習和課後練習是蠻實用的。
最後,結論...
整體來說,識字App更側重於認識漢字並簡單理解,設計了多個環節讓孩子對漢字進行掌握,適合年齡低一點的孩子;而芝課寫字這類課程,側重於認識漢字並會寫出來,它的教學程度更深一些,適合中班及以上的孩子,畢竟在漢字學習中,光「認字」卻不會寫這也不行,啟蒙App更適合作為輔助課來給孩子學習。
關於孩子識字,如果你想諮詢更多問題,歡迎在評論里聯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