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星自曝「高考往屆變應屆」,教育部:追查到底

2020-05-30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原標題:男星自曝「高考往屆變應屆」,教育部:追查到底

教育部注意到近日仝某在網絡直播中自稱將往屆生身份改為應屆生參加高考, 已要求山西省教育廳、有關高校和中學開展調查

教育部表示, 對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零容忍,此事雖時隔多年,但會堅決追查到底。

自曝

疑似高考「舞弊」行為!

近日,以《聲入人心》出名的歌手 仝卓在直播中的一番話,引來爭議。

5月22日,仝卓曾在直播中分享自己當年考學的壓力,聊起當年復讀時「往屆生變應屆生」的經歷,「我當時考心儀的大學,是一門心思非這個大學不上,我當時有點較勁,考不上就再來一年。但是呢,這個大學只招應屆生, 我還搞了很多……然後我就成了應屆生,哈哈哈。最後還是沒考上,完事兒呢……我就上了中戲。」

仝卓在直播中分享「往屆生變應屆生」的經歷

該言論一出,很快引發了網友對其學歷的質疑,「高考舞弊是違法的」、「聞到了涼的味道」。

仝卓近年憑藉《聲入人心》進入大眾視野後,陸續加盟了《中餐廳》《快樂大本營》等節目。

進展

教育部已介入調查

今天,此事的最新進展登上了熱搜前列。

29日上午,中央戲劇學院黨委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此前告訴澎湃新聞,「這個事情, 我們招(生)辦已經核實了,也跟教育部學生司進行了報備。」

下午,就中央戲劇學院本科畢業生、歌手、演員仝卓高考時的身份問題,中央戲劇學院黨委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獨家聲明稱,「針對日前媒體與公眾關注的『仝卓更改往屆生身份』事件,我院嚴正聲明如下: 我院嚴格遵守國家關於本科招生的各項法律規定,並密切關注此事,配合教育部開展調查。中央戲劇學院 2020年5月29日」

仝卓的出生地是山西省臨汾市。

5月29日,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江蘇省廣電總台「荔枝新聞」客戶端記者, 教育部已介入調查此事,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正協助調查。

教育部官網《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第二章第七條規定,教育考試機構、考試工作人員在考試過程中或者在考試結束後發現有通過偽造證件、證明、檔案及其他材料獲得考試資格和考試成績的,應當認定相關的考生實施了考試作弊行為。

28日下午6時許,@人民網網絡評論部官方微博發表評論稱,先有翟天臨不知知網,後有仝卓往屆變應屆。教育公平事關中國未來,容不得一絲舞弊造假。「我看著像不善良的人嗎」的調侃式回應不能平息網友質疑。

仝卓此前曾回應稱委屈

5月23日,面對質疑,仝卓在直播中回應此事,表示說那些指責他「鑽空子」的質疑讓他很委屈,並講述了自己當年復讀時痛苦的內心,數度「哽咽」,不過對於「往屆生變應屆生」的操作,他未做正面回應。

仝卓在直播中表示,自己說話要注意一點,「不然有人鑽了空子,就開始造謠。」他表示:「昨天我不是說我復讀嗎,就有人搞我,說我什麼鑽空子,『想都不敢想,鑽了空子都沒考進去』,你說這是鑽空子的行為嗎?

隨後,仝卓訴苦表示,自己當年復讀心理壓力巨大,「我就發現有時候,我跟大家交流就是跑火車的形式,你說人生誰不迷茫,沒有碰過壁,沒有失過利?我復讀的時候,是一個非常自卑的狀態,在那個年代,家裡面都給我非常大的壓力。

我考學失利以後,回到老家成了借讀,我不是正兒八經的高三生,我借讀在一個陌生的學校里。大家就不懂這種悲哀,不明白我的這種心理,你們就開始瞎說。」

說到激動處,仝卓憤憤道:「我在那個時候,就給自己心理暗示,我就說『仝卓你就是應屆生,你沒有不一樣!你雖然復讀了,但你享受的都是平等的!你就是一個應屆生,沒有人瞧不起你!對不對?要堅強!不能被打倒!』這種心理暗示在當時幫了我很大的忙。直到我上了大學,同學、老師都不知道我是復讀生。我有錯嗎?我就是覺得委屈!」

仝卓還一度掩面做哭泣狀,表示:「我就是覺得我不該被這樣……為什麼呢?我看著像不善良的人嗎?不是我夠了,事兒它就是這麼個事兒,當藝人好難,說話不自由。」

綜藝節目鏡頭被剪

5月28日,有網友發現,在新一期《神奇的漢字》節目中,仝卓鏡頭全部被剪,名字也被做了打碼處理。此外,網友還發現《快樂大本營》六一特輯的預告也將仝卓的名字刪掉。

最終真相如何,讓我們等待最終的調查結果。

中央發話,事關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城市的煙火氣要來了!

在對話框發送 「醫保卡」

按提示操作

即可獲取 電子醫保卡

明確了!多地公布放假時間!

手指被門夾了一下!20歲湖南女子居然得了這個罕見的病

終生禁駕!湖南這108人,這輩子都別想開車了!(名單)

來源丨南方都市報 澎湃新聞 人民網評 荔枝新聞

編輯丨譚偉

值班主任丨黃慧瑩

等待最終的調查結果!點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EoiYnIBiuFnsJQVSd0q.html

















鄧恢林被查

20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