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晚上六點半,剛吃完晚飯的21歲北京姑娘陳宇霏像往日一樣,坐在沙發上刷著手機。突然,微信里閃出一條來自學院楊老師的消息,她趕忙點開一看:「新國展入境集中點需要一批綜合服務志願者幫忙處理文案、數據等事務,你願意去嗎?」
機會擺在面前時的猶豫:自己行嗎?會不會有點危險?
「哇,終於輪到自己頭上了。」剛看到這條消息時,陳宇霏還是有點小激動的。為嚴防新冠肺炎境外疫情輸入,從3月10日起,北京啟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作為入境人員集散點,用於臨時集散經機場檢疫後未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低風險人群。由於涉及大量外籍人士,有關方面聯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招募了一批防疫翻譯志願者。自3月10日起,學校已經有一批翻譯志願者奔赴前線,開始了翻譯服務。通過學校官微和公眾號對他們的報道,陳宇霏既佩服又羨慕,總幻想著自己也能成為「國門志願者」中的一員。
但當機會突然擺在面前時,這個除軍訓外沒怎麼長時間離開過家的小姑娘卻有了一絲猶豫:自己行嗎?會不會還是有點危險呀?於是,陳宇霏找來媽媽商量。「你作為一名黨員,如果這種時候不上,還怎麼發揮模範作用呢?」疫情發生以後,陳宇霏的媽媽就主動申請在社區和街道做防疫志願者,因此也很贊成女兒能為防疫做點什麼。就這樣,陳宇霏回復了楊老師三個字:我願意。
當天晚上,陳宇霏就和媽媽一起,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第二天一大早,直奔新國展。一路上,父母不斷叮囑她要做好防範和消毒工作。
「經常要熬到凌晨一兩點,弄完倒頭就睡」
由於被分配到指揮部,負責一些數據統計、物資發放、資料整理等工作,不用像翻譯志願者一樣,直接跟境外來京人員接觸,也不用穿防護服,相對安全很多,陳宇霏小小鬆了一口氣。但真正工作起來後她才發現,這份工作看上去簡單輕鬆,其實不然。
「我們綜合部門的工作時間是早10:30到晚22:00,但這只是在新國展的工作時間」,陳宇霏說,回到酒店後,自己也不能停下來。由於負責統計機場大巴的發車時間,所以,只要末班車發車時間沒定下來,陳宇霏的工作就結束不了。特殊時期,飛機起飛落地時間隨時會變,機場大巴的發車時間也就遲遲難以確定,即使晚上十點多下班後,陳宇霏也得隨時盯著手機,生怕傳達消息不及時,導致信息傳遞中斷,給其他工作人員帶來麻煩。
「經常要熬到凌晨一兩點,確認完最後一班車的發車時間,倒頭就睡。」陳宇霏笑笑說,在家的時候早上總是起不來、睡不醒,但來了新國展後,不管晚上熬夜工作到幾點,第二天早上鬧鐘一響,人就立馬清醒,按時出現在上車點。
隨著入境人流增大,工作愈發忙碌,志願者們肩上的責任也愈發沉重。曾被視為孩子的他們,在一線的磨練中迅速成長。
「這種隨時隨地都被需要的感覺,讓我快速成長」
問她這些天有什麼收穫,陳宇霏想了想,自信地說:「有一種我終於也是個能獨當一面的大人了的自豪感,感覺自己積蓄了多年,如今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這種隨時隨地都被需要的感覺,讓我快速成長。」陳宇霏覺得,通過這次疫情,他們90後,甚至95後用實際行動證明,這代年輕人值得信賴和委以重任。
「有了困難,我們儘量會自己想辦法解決,不再總依賴別人。」陳宇霏舉例說,他們綜合部門的工作比較繁瑣,晚上還經常得熬夜,老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幾個志願者就摸索著自己排了個班,大家輪流盯著。「再比如翻譯志願者,經常得跑前跑後幫外國人處理一些突發情況,有時碰到情緒激動的,還得慢慢安撫,特別考驗耐心和應急反應能力。」
不過,他們都能應付得來,且做的還不錯。3月20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政府外辦副主任李輝還專門點贊了在首都機場和新國展的這幫「95後」「00後」志願者:「他們的辛苦付出和無私奉獻得到了外籍人士一致好評,也向全世界詮釋了首都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如今,陳宇霏等第一波志願者已經「退」下來,到指定地點集中休整,又一批年輕的「95後」「00後」志願者站在了新國展守護國門的第一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邢婷婷 文字 張寒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