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善意的教育方式,不僅能消除孩子的緊張,還能避免孩子的尷尬,更能體現父母對孩子的包容和關愛。
案例
黃磊分享自己5歲女兒尿床的微博上了熱搜。事情是這樣的,黃磊的5歲女兒尿床了,一早起床,女兒問黃磊:"你知道我怎麼尿床的嗎?"黃磊對女兒說:"是你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要尿尿,然後就找衛生間,找啊找,找啊找,終於找到了。然後你就尿尿,然後你就感覺涼涼的,然後你就醒了,然後你就發現自己尿床了。"黃磊講完後,女兒一臉崇拜的看著他:"哇塞你怎麼知道的。"
大多數家長遇到孩子尿床大多數的反應都是責怪孩子,但對孩子的教育效果並不佳,而黃磊的做法讓大多數人點贊。對女兒他沒有半句責罵,作為女兒也沒有感到一絲尷尬。
分析
比起責備,家長善意的教育方式孩子更加接受。
1、 避免孩子產生尷尬和負罪感。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面對許多問題,對於一些特殊的問題家長如果採用責備、批評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會加深孩子的尷尬和負罪感,甚至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而家長圓融,善意的解決方式會令孩子更易接受,更加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寬容。
2、 促進家長與孩子的感情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父母以寬容的態度接納孩子教育孩子,會使孩子更加信任父母,喜愛自己的父母。孩子長大以後也更願意與父母傾訴。
3、 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脾性
父母的態度,以及處理事情的方式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性格。如果父母長期以責罵的態度對待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變得脾氣暴躁、怨天尤人。反之,孩子的性格會比較溫和,對人對事會更加寬容大量。
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教育的效果會事半功倍。
1、 學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每個家長都應具備的技能。孩子大多數是無知的,他們甚至不知道事情的對錯,當孩子出現問題,家長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的想想事情的緣由,這樣會更容易和孩子產生共鳴。
2、 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和疑問,對事物沒有評判標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想法和見解,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多關注孩子,只有對孩子足夠了解,家長才能正確的對待孩子。
3、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導致事情結果的關鍵。帶著不好的情緒處理問題旺旺會造成令人不滿意的結果,而好的情緒則會使事情的處理過程緩和向好的方面發展。家長在解決孩子造成的問題時,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總結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用心灌溉,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會面臨許多問題,希望每一位家長在處理自己孩子的問題時能夠以寬容、理解的態度去對待,對孩子少一份責備,多一份關愛。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9wYim4BMH2_cNUgbn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