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虎毒不食子,為何雍正皇帝將親生兒子推向火坑?

2021-05-08     勇哥讀史

原標題:都說虎毒不食子,為何雍正皇帝將親生兒子推向火坑?

1704年3月18日,當時還是雍親王的雍正皇帝胤禛生下了第四個兒子弘時。

雍正皇帝一共生育了10個兒子。由於前3個兒子都幼年早夭,沒有活到成年(15歲),因而第四個兒子弘時成為了事實上的長子。

民間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皇帝對於年長的兒子或者孫子,總是對他悉心培養,頃注更多關心,寄予更多期望。然而,不管是康熙皇帝還是雍正皇帝,似乎都不喜歡弘時。

先看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子女眾多,光是兒子就有35個。不過,康熙皇帝在病逝之前,只冊封了3個兒子為親王,分別是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在3個親王中,康熙皇帝又將其中兩個親王的長子(皇三子胤祉的長子弘晟,皇五子胤祺的長子弘昇)冊封為世子,表示弘晟、弘昇將成為未來的親王繼承人。只有皇四子胤禛的長子弘時沒有被冊封為世子,也沒有任何封號。

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做法。

再看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在1722年繼承皇位。那時候,雍正皇帝身邊有弘時、弘曆(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晝、福沛4個長子。弘時年齡最大,有19歲。弘曆、弘晝次之,有12歲,尚未成年。福沛則剛出生。。在正常情況下,雍正皇帝遇到什麼事情,是會安排弘時這位唯一成年皇子和事實上的皇長子去做。

可是,1723年,在康熙皇帝周年忌辰到來時,雍正皇帝安排弘曆前往景陵,代為祭祀。1724年,依然是弘曆第二次前往景陵,代為祭祀。

這仍然是一種極不尋常的事情。

1722年,雍正皇帝繼位之初,將兩個兄弟胤禩、胤祥都冊封為親王,將廢太子胤礽的次子弘晳封為郡王,卻對自己親生的成年兒子弘時視如未見,沒有給予任何封爵。

這件事散發出一種危險的信號:弘時在父親雍正皇帝的心目中,不但遠遠比不上弘曆,甚至還不及仇敵的兒子。弘時已經失寵了。

果然,1726年,弘時被趕出了紫禁城,過繼給胤禩。

胤禩是誰?他是康熙皇帝的第八個兒子,即「八阿哥」。在著名的九子奪嫡中,胤禩是雍正皇帝最大的競爭對象。兩人名為兄弟,實為仇敵。雍正皇帝繼承皇位後,為了穩定人心,將胤禩冊封為親王,命令他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幾年後,雍正皇帝坐穩了皇位,就要「算舊帳」,開始收拾胤禩,將他削去王爵,撤出佐領,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囚禁於宗人府。

雍正皇帝趕在收拾胤禩之後,將弘時過繼給胤禩,豈不是將親生兒子往火坑裡送?

1727年,雍正皇帝一聲令下,將弘時撤去黃帶,從玉牒除名——這是一種極為嚴厲的懲處,意味著此後弘時不再是皇族成員。當年9月20日,弘時抑鬱而終,年僅24歲。

都說「虎毒不食子」,雍正皇帝為什麼要對親生兒子如此狠辣無情?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記載了雍正皇帝頒發的一道諭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廷,是以令為胤禩之子。今胤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胤禩,令其約束養瞻。欽此。」在這裡,雍正皇帝指出,之所以將弘時趕出紫禁城,過繼給胤禩為子,是因為他「為人」出了問題。至於弘時的「為人」出現了哪些問題,雍正皇帝語焉不詳,或者是故意為之。

倒是多年以後,乾隆皇帝繼位後,大刀闊斧地為在雍正朝獲罪的宗室成員平反昭雪時,提到了哥哥弘時:「從前三阿哥(弘時)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雍正皇帝)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傲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按照乾隆皇帝的說法,是弘時「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導致被父親雍正皇帝推入火坑。如果真是如此,那也說明雍正皇帝太嚴苛刻薄了。

因為,弘時哪怕再「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畢竟是雍正皇帝的親生兒子,身上流著皇室的血液,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雍正皇帝不可能狠辣無情地對待親生兒子。更何況,以現有的資料來看,弘時也並沒有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

更大的可能是,當雍正皇帝收拾胤禩等人時,遭到了弘時的指責。再加上弘時與胤禩這位叔叔關係不錯,常有來往,引起了雍正皇帝的忌恨。因此,雍正皇帝惱羞成怒之下,乾脆將弘時趕出紫禁城,過繼給胤禩,兩個人一起收拾,順便為弘曆繼承皇位掃清了障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4Q7SnkB9EJ7ZLmJfn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