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王凱再次出演帝王,只是這一次,有了太大的不同。
王凱扮演的是宋仁宗趙禎,在位40年,那段歷史被稱為中國歷史中最好的40年,也出了很多的名臣,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蘇軾等等。
歷史上記載,趙禎是宋真宗的第六個兒子,生母是李宸妃,但是,因為,宋真宗更寵愛劉妃,所以,對外宣稱,趙禎是劉妃的兒子。
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就是劉妃和李宸妃爭寵,宋真宗說,誰先生下皇子,就立為正宮。
李宸妃懷孕了,劉妃氣得不得了,就暗中加害。
李宸妃生產之時,劉妃指使太監郭槐買通喜婆,用了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換下了剛出生的皇子。
龍顏大怒,因為李宸妃生下了一個怪物,所以打入冷宮,而這個孩子,劉妃讓宮女寇珠將其殺害,可是寇珠為人正直,不忍加害,後來,這個孩子輾轉由八賢王撫養長大。
劉妃後來變成了劉貴妃,也生下了一個皇子,只可惜未及成年而早夭。
宋真宗年過半百卻沒有子嗣,於是過繼了八賢王的三世子,就是曾經被狸貓換下的太子趙禎。
趙禎即位的時候,李宸妃已經雙目失明,而且流落宮外,後來是包拯鐵面無私,神明斷案,才將這一段舊事查清,找到了趙禎的生母。
02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固然有演繹的成分,只是,歷史上的趙禎確實是生母不得寵,他寄養在劉貴妃名下。
趙禎登基之時,只有13歲,劉貴妃被尊為章獻太后,生母李氏被尊為章懿太后。那時,李氏一門已經衰落。
章獻太后代皇帝掌管天下,一共11年,一直到章獻太后去世。
《清平樂》里,吳越扮演了章獻太后,和王凱扮演的宋仁宗也是多有矛盾。
權力面前,人性都是扭曲的,更何況趙禎和章獻太后之間,夾著生母的新仇舊恨,夾著政權的交接和無限的慾望。
章獻太后想讓這個孩子處處都聽自己的,忘了生母,不要去探尋前塵往事,和自己好好做一對母子,母慈子孝,為萬民景仰。
可是,趙禎偏偏不聽,那塊傷疤疼他揭哪塊,生母已經尊為章懿太后還不夠,還偏偏要回宮,難道還要和章獻太后一起分享權力嗎?
只是,多少糾結抗衡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趙禎已經是皇帝了,血濃於水,誰也改變不了他和生母的情分。
多少掙扎也沒辦法阻止歲月流逝,章獻太后日以年老,而且多病體弱,而趙禎卻是長大成人,青春年少,血氣方剛的熱血兒郎。
章獻太后仿佛都能看到自己的結局了,就像劇里,吳越聲嘶力竭地嘶吼:
你是想昭告天下,這朝堂是你的朝堂,這天下是你趙家的天下,是不是?
03
幸運的是,趙禎是一位特別仁慈的皇帝。
面對章獻太后,他最後還是顧念著母子情分,以德報怨:
我希望您康復
這句話說得章獻太后眼淚差點沒掉下來。
相比之下,同樣是王凱扮演,但是在《琅琊榜》里,靖王的母親靜妃卻是完全不同。
當初,赤焰軍被抄滅之前,景琰因為皇差剛好不在京城,走的時候,還和林紓約定,要帶一個鴿子蛋大的夜明珠。
可是,回來之時,赫赫威名的赤焰軍已經被定為叛軍,林紓和他父親已經被殺,京城裡連帶的官員紛紛被抄斬,血流成河。
景琰不明所以,問了幾回,但也不過是被斥責,最後還是不知道真相。
但是,靜妃是知道的,她和宸妃交好,本是宸妃的醫女,又是看著齊王長大,事發之時,其實都在她身邊。
但是,靜妃選擇了隱忍,即便是這塊石頭壓在景琰心頭多年,靜妃都從未提起半個字。看著景琰東征西逃12年,卻依舊是靖王稱號,連個親王都混不上。
靜妃是聰明的,因為那時,勢單力孤,以景琰的衝動其實什麼都做不成,不提一個字,不報一聲委屈,何嘗不是為了保全景琰呢。
後來,林紓未死,又以梅長蘇的身份回到了京城,不過是一本書,靜妃就知道了,他回來了。
一直囑咐景琰,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千萬不要辜負了蘇先生從一開始就扶助你的情義。
整個奪嫡的過程異常兇險,可是,景琰的身後,不只有梅長蘇,更有聰慧的母親事事替他斡旋。
相比之下,趙禎有生母而不能認,處處被繼母脅迫,才是真的可憐。
04
趙禎這一生,貴妃之喜、太后之怒、公主之哀、臣民之樂。
人之常情,而獨他不能有,萬民之念,惟他一肩承受。
趙禎和景琰一樣,都是孤單到骨子裡的人。
所有人都知道梅長蘇是林紓,可是只有景琰不知道,朝堂對峙那場戲之後,景琰一個人到靜妃的膝下哭了。
為什麼只有他不知道。
因為,他是君王,他走的本就是一條高處不勝寒的道路。理解和陪伴都是奢侈品,孤單才是生活的底色。
同為王凱演繹,趙禎其實比靖王景琰更可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20IT3EBnkjnB-0ztn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