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這6個部位長息肉,要不要切除?這份判斷金標準,糖友請收好

2019-09-19     BTV養生堂

如今在大家的體檢報告上,息肉這個名字越來越常見,腸息肉、胃息肉、膽囊息肉……尤其是糖尿病人,由於多合併有高脂血症、肥胖及腸胃疾病,息肉的發生可能性相對更高,治療難度也更大。

有人說,體檢發現息肉不是什麼大事;也有人說,息肉就是癌症的「前身」,一發現就得馬上切除。息肉究竟是什麼?對於糖友來說,發現息肉應該如何處理呢?

息肉是指黏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它的形狀各異,有的像蘑菇,有的像桑葚,在人體有黏膜的部位都能生長。根據其生長位置不同,可分為鼻息肉、腸息肉、胃息肉、聲帶息肉等等。

從類型上來說,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腺瘤及其他腫瘤等。如果某一部位只有一個息肉存在,那就稱為「單發性息肉」;若是在同一部位有兩個以上的息肉,那就是「多發性息肉」。

息肉的致病原因現在尚未完全明確,目前所知慢性刺激遺傳因素都會導致息肉的發生。如糖尿病人多合併有腸胃疾病,經常性的便秘會刺激腸壁誘發腸息肉,據統計,2型女性糖友比非糖友發生結直腸腺瘤的風險要高80%;因長期高血糖刺激,膽囊神經與血管易發生病變,2型糖友膽囊息肉發病率也顯著高於普通人。

此外,飲食、免疫力低下、肥胖、炎症、動脈硬化等因素也會增加息肉的發生風險,而這些又多為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及常見並發疾病,所以糖友更需提高警惕。

息肉屬於良性腫瘤的一種,但其中一部分息肉具有惡變傾向,可能會轉化為癌症,如80%~96%的大腸癌,就是由大腸息肉轉化而來,所以息肉與癌的確算是「近親」關係

尤其是下面這5種息肉,癌變可能性非常高,糖友要尤為注意:

短期內迅速長大的息肉

一般而言,息肉生長較為緩慢,但如果發現息肉在一年之內比原先長大了0.3cm以上,那就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直徑超過2cm的息肉

單發性息肉直徑在1cm以內的,癌變可能性為1%左右;單發性息肉直徑在1~2cm之間的,癌變可能性為10%;單發性息肉直徑大於2cm,癌變可能性將猛增到46%

多發性息肉

如上所說,單個直徑在1cm以內的息肉癌變率為1%,但當息肉數量增加,癌變率也會增加。

腺瘤性息肉

經統計發現,組織學屬於腺瘤性的息肉癌變可能性較高;而屬於炎症性的息肉,癌變風險相對較小。

有遺傳傾向的息肉

如患有家族性結腸息肉,或是直系親屬中發生過息肉癌變的情況,那患者息肉癌變的風險相對也比較高。

息肉的處理方式與其位置、大小、形態都有關係。

胃息肉

發現就切除

胃息肉多發於50歲以上的人群,出現的症狀多為上腹隱痛、消化不良,偶爾可能有噁心、嘔吐等表現,因糖友常合併有腸胃疾病,所以一般不易察覺。

發現胃息肉最有效的的方式就是胃腸鏡檢查。一般在檢查時如果發現體內存在直徑1cm以下的息肉,可直接進行摘除,或是暫不治療、每年複查;若直徑在1cm~2cm之間,則會先送病理科檢驗;對於直徑超過2cm的胃息肉,無論類型、數量,都必須儘快切除,若胃鏡切除困難,則可考慮腹腔鏡、微波、雷射等療法。

小貼士:

長期喜食辛辣生冷食物、飲食不規律、抽煙、嗜酒、幽門螺桿菌感染等,都會增加胃息肉的發生風險。建議50歲以上糖友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及大便潛血檢查

腸息肉

越早切除越好

腸息肉的發病率及惡化率都相對較高,高脂飲食、肥胖、少動、抽煙等因素都可能誘使其發生。

一般情況下,多數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只有少數人可能有腹痛、便血、粘液便、腸套疊甚至腸梗阻等異常表現。

腸息肉可分為非腫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兩種,其中腺瘤性息肉癌變可能性非常高95%以上的結腸癌就來自於結腸腺瘤惡變。所以發現腸息肉,最好儘早切除

直徑2cm以下的腸息肉,可在腸鏡檢查時直接切除並送病理檢查;直徑超過2cm的腸息肉,則需先化驗檢查,再確定切除方案

小貼士:

健康人群應從50歲開始做腸鏡檢查,如果檢查結果正常,可每5年做一次;45歲以上、經常拉肚子的糖友建議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膽囊息肉

可能需要切除膽囊

經常不吃早餐、愛好飲酒、喜食高脂食物、焦慮、壓力大的糖友往往更容易中招。

通常發現直徑1cm以下的良性膽囊息肉,不會要求立即切除,每3~6個月定期複查即可,但如果發生以下這些情況,則可能需要通過腹腔鏡實施膽囊切除手術

  • 年齡超過50歲且合併有膽囊結石;
  • 單發性息肉直徑超過1cm;
  • 息肉直徑小於1cm但短期增長迅速;
  • 合併有急慢性膽囊炎等。

小貼士:

40歲以上糖友每年至少應做一次腹部B超,以確認膽囊健康狀況。

鼻息肉

視情況切除

相比胃息肉、腸息肉,鼻息肉的癌變風險要小很多,但因其一般生長在鼻竇處,易引發鼻塞、打鼾、流鼻涕、頭暈、耳鳴等症狀,因此也會給人帶來不小的困擾。

對於體積較小的鼻息肉,一般在初期時會採取噴劑口服藥物治療,若2~3個月後療效仍不明顯,才會採取手術切除

而對於體積較大、或位置特殊導致症狀明顯的鼻息肉,可在鼻內鏡下切除並送病理檢查。

聲帶息肉

多休息可能就會消失

相對於其它息肉,聲帶息肉會直接導致聲音改變、嘶啞,因此較易被發現。

引發聲帶息肉的因素有很多,如不良的發聲習慣、上呼吸道炎症、過度勞累、熬夜等等,通常患者只要好好休息、保護好嗓子,聲帶息肉在2~3個月內就會自行消失。如果長時間後情況仍未有所好轉,那糖友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宮頸息肉

視大小切除

通過婦科B超、內診、宮頸癌等檢查可以發現宮頸息肉,通常在已婚女性中比較多見。

宮頸息肉的惡變可能性比較低,一般不到1%,女性糖友如果發現宮頸息肉且體積較小,建議先採取藥物消炎法治療;如果息肉體積超過黃豆大小,則可通過微創手術切除,並將組織進行化驗確認性質,決定是否需要進行其他治療。

健康說

息肉的復發性非常高,所以糖友們即便通過手術切除了息肉,每1~2年也要進行定期複查,不可掉以輕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x9xc20BJleJMoPM5x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