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脫口秀演員卡姆被曝吸毒,之後上海警方公布卡姆吸毒案詳情:與笑果同事李國慶、陳揚一起吸大麻。
但事情遠非那麼簡單!這起案件背後還暗藏著一張輻射全國多地的大麻制售網。面對錯綜複雜的販毒網絡和狡猾的毒販,緝毒民警又是怎樣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疫情期間卡姆還容留他人吸食大麻
「給卡姆提供毒品的毒販跟我們去年打掉的一個大麻制售團伙存在關聯,循線追蹤,發現了卡姆等人的涉毒犯罪行為。」參與偵辦此案的虹口公安分局緝毒民警黃明(化名)告訴記者,據查證,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卡姆還在跟毒販買大麻,並多次在家中容留同事陳某、李某等人共同吸食大麻。
今年4月,歐陽路派出所經過縝密偵查,成功抓獲一名在本市零包販賣大麻的嫌疑人,「這個人只是一個送貨的,他的上線是一名女子。這個女子通過遠程遙控的方式,操縱多名零包販毒人員,構成一張有分工有組織的大麻販賣網絡。」黃明介紹,通過這名嫌疑人的供述,警方發現了一個在本市從事大麻銷售的販毒團伙,涉嫌販賣大麻超過10公斤。
卡姆吸食的大麻正是這個團伙提供的。據虹口警方介紹,上述嫌疑人被抓獲前,通過快遞的形式發了兩單貨,其中一單就是發給卡姆。目前,警方已查證卡姆從今年一月初開始向該團伙購買大麻,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他仍多次向毒販購買大麻,還在家中容留其所在公司旗下的陳某、李某等人共同吸食。
據介紹,近年來上海吸食大麻的人群有所增多,隨著警方持續加大打擊力度,尤其是對制毒工廠的源頭打擊,販毒團伙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大麻的價格也不斷飆漲,目前已達到500元左右一克。同時,吸食大麻的人群日漸呈現年輕人趨勢。其中,在國外有吸食習慣的外籍人士及從事文化演藝工作的人員占比較高。
狡猾毒販用虛擬幣交易毒資
根據線索,今年5月,虹口警方成功搗毀了這個大麻販賣團伙,同時抓獲包括卡姆在內的多名吸毒人員。
那麼,這名零包販毒嫌疑人是怎麼進入警方視線的?時間要回到去年,虹口歷時近4個月,同樣由一起零包販毒案件出發,成功偵破公安部掛牌督辦的毒品專案,全鏈條搗毀了輻射全國十餘省市的特大販毒網絡。這名嫌疑人是那起案件中一名毒販的關係人。
說起去年破獲的那起案件,黃明感觸頗深:「毒販子真的太狡猾了。」
去年3月,虹口警方通過一名零包販毒人員,發現本市存在一個大麻販賣團伙,隨即成立專案組展開深入調查。
這場黑與白的較量中,毒販的反偵察意識也不斷提高。根據警方掌握的線索,該團伙通過某聊天軟體,進行內部交流。為掩人耳目,毒販子還有專門的接頭暗號。「上家會問『你胖了嗎』,下家要回答『胖了5斤』。只有接上暗號,才能繼續進行交易。」黃明說,販毒分子設置許多類似的只有內部人員才知道的接頭暗號和「黑話」,非常謹慎。
不僅如此,這一團伙的毒資交易方式也極為隱蔽。一般的毒品交易活動中,毒資往往通過多個銀行帳號層層轉帳,以躲避警方追查。但是這個團伙的交易可謂別具一格。「他們的毒資是通過網絡虛擬幣進行交易的。」
黃明告訴記者,這個團伙不接受現金轉帳,下家要通過購買虛擬幣的方式,向上家提供毒資。「他們會根據虛擬幣的實時價值,把毒資彙算成虛擬幣值,下家要在交易網站上購買相應數量的虛擬幣,再把虛擬幣的編號、密碼等信息轉給上家,才能完成毒資交易。」
交易過程中,上家將會大麻偽裝成茶葉或中藥,通過快遞發給下家。一般情況下,一次交易量的在一兩公斤左右。由於包裝具有迷惑性,很難被發現。
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敵不過好獵手。經驗豐富的專案組圍繞販毒團伙的上家以及大麻的貨源地展開進一步偵查。在公安部協調下,專案組通過追查販毒人員的信息流和資金流,最終發現上家的線索指向了身在河南的李某。
毒販自己種大麻,交易網輻射全國
去年4月,專案組派員前往河南某地,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對李某展開秘密偵查。
面對警惕性極強的毒販,專案組的偵查工作必須慎之又慎。「我們要非常小心。除了確定交運送、資金往來等方式外,還要試探對方是否存在交易網絡,具體有哪些關係人。」黃明說,緝毒民警「要躲在毒販子後面」,「跟蹤的時候要偽裝成當地人,還要隨機應變,需要膽大心細。」
「我們判斷,他肯定是自己做的,種植地應該在深山老林中。」根據前期掌握的李某團伙的出貨量和交易頻次等情況,專案組有了初步判斷:「關鍵是要找到他的種植基地,梳理出他的交易網絡,然後一網打盡。」
經過兩個多月的跟蹤調查,果然,專案組在河南某地鄉下的一處山坳里發現李某的大麻種植基地,共種有400多株大麻。「那塊地非常隱蔽,周圍沒什麼人家,一般人很難發現。他還把大麻跟玉米、生薑等農產品混種在一起,乍看起來,就是普通的農田。」
緊接著,李某的倉儲基地也浮出水面。在距離種植地幾公里外的一個房子裡,李某放了一個冰箱,用來儲存收割、曬乾的大麻。
與此同時,留在上海的專案組成員也逐步摸清了以李某為首的制毒販毒團伙的人員情況。抓捕時機成熟。2019年7月11日,專案組在多地集中展開收網,共收穫李某、胡某等10多名犯罪嫌疑人,繳獲大麻50餘公斤。
據警方介紹,原本在當地做生意的李某非法購買大麻種子,帶回老家,請親戚幫他種植。隨後,李某通過結識販毒人員,搭設交易群組,一步步擴張著自己的大麻銷售網絡。截至案發,李某的下家已遍布全國十多個省市,交易頻次非常高。該團伙的另一名核心成員胡某,則負責打探大麻交易市場行情,幫李某冒用他人身份辦理電話卡,協助李某管理販毒網絡。
「像李某這樣自己種植大麻並構建銷售網絡的情況,這兩年越來越少了。」黃明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大麻對身體的危害,加之警方加大對毒品源頭的打擊力度,成團伙的毒品犯罪行為正在減少。
「但還是警惕毒品的危害。尤其是年輕人,千萬不要抱著獵奇的心態去碰大麻等毒品。這是一條不歸路。」黃明叮囑記者一定要勸誡年輕人。「我見過不少原本前途大好的人,因為沾染毒品,搞得家破人亡。這是永遠無法挽回的傷害。」
「我的名字用化名吧。」採訪的最後,黃明這樣提議,「主要是怕家人擔心,也是為了保護家人。」這也是緝毒民警作出的犧牲,為了自己、戰友和家人的安全,某種程度上過著打「馬賽克」的人生。
來源:上觀新聞(作者 鄔林樺)
監製:童曙泉
編輯:車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mRZ-HIBd4Bm1__YJ4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