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健身會員以及健康、健身領域的專業人士都意識到心肺訓練對身體有非常好的整體訓練價值,所以他們都把心肺訓練當作自己減脂的首要鍛鍊方式。
我們目前認為通過運動鍛鍊使身體內脂肪的減少,通常只會發生在有氧訓練設備上鍛鍊(或參加有氧操課)後的延長期內,也就是在運動之後才會使脂肪慢慢消減,並不是在運動的過程中就讓脂肪直接燃燒掉。
現在還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建議健身者在一個神奇的「燃脂」區間內進行鍛鍊,認為在這樣的運動強度下鍛鍊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脂肪作為能量來源。然而,只有在身體消耗的能量比攝入的能量要多的時候,身體的脂肪才會減少。這也是眾所周知的「熱力學法則(Law of Thermodynamics)」。為了能夠更有效地運用心肺訓練的方法進行減脂以及對心肺訓練在減脂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我們必須揭掉「燃脂」區間的神秘面紗。
大家通常所認為的「燃脂」區間指的是身體主要把脂肪作為能量來源的運動階段。但是,為了設計一個全面有效的科學心肺訓練計劃,不同心率區間內的能量系統的使用都是要被考慮在內的。而不僅僅是考慮燃脂的區間,同時,一個系統科學的訓練計劃,即使是單純的減脂訓練計劃,你也是不太可能僅僅在一個所謂的「燃脂」區間內運動的,周期訓練的理論告訴我們,不同的訓練強度是要全面科學安排訓練的。
脂肪和糖是人體在運動時主要的燃料來源。為了能夠更有效率的使用這兩種燃料,人體必須能夠攝入充足的氧氣(O2)。因為氧氣能夠讓脂肪和糖像燃料一樣去「燃燒」,與此同時,產生代謝廢物二氧化碳(CO2)和水。
通常,在肺部進行交換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總量等於人體組織吸收和排放的量。因此,這樣就可以通過人體呼吸的空氣來估測熱量的消耗,這種方式稱之為間接熱量測定(indirect calorimetry),我們可以利用代謝分析器的測量來確定一個人呼吸交換率(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簡稱RER)。RER就是產生的二氧化碳與消耗的氧氣的比值。
下表可以幫助你根據RER來判斷所消耗的卡路里分別來自於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為了能夠估算出身體所消耗的能量總量,首先要確定的是被氧化(也就是作為燃料被燃燒)的能量來源類型(碳水化合物、脂肪還是蛋白質)。由於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氧氣消耗量(除此之外還有在氧化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的量)上存在差異,所以,這就幫助我們來判定運動中人體使用的不同燃料類型。
從上表可以看出,人體使用脂肪作為能量來源比例最高的時候就是在RER為0.71時。如果我們知道了人體利用脂肪作為能量來源最高比例的時刻在0.71 RER,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讓一個人所有的鍛鍊時間都處在這個水平上呢?答案就是,0.71 RER的狀態是人體在完全休息的時候。這就是燃脂區間的由來。雖然這時脂肪被燃燒消耗的比例最高,但是整體的能量消耗(卡路里消耗)總量卻是最小的,因此,對於想達到減重或減脂的目的,使用這種方法是非常不明智的。記住,並不是一個人脂肪燃燒的多少最終決定了身體脂肪的減少,而是人體有多少卡路里被消耗。
人體的本能是為了生存,因此就會儘可能少的消耗能量。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人體必須能夠很快地適應施加在身上的壓力和需求。而人體是一個非常高效適應外界環境的生物體,可以很快的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能夠利用最小的能量消耗來適應身體和大腦精神的需求。因此健康和健身領域的專業人士必須能夠充分理解這條原則,才能夠有效地利用它來設計出科學的訓練方案,並在自己客戶身上產生預期的減脂訓練效果。
健康和健身領域專業人士可以對抗這條原則的一個方式就是在訓練階段把熱量的消耗做到最大化,這就會使得在訓練期間的氧氣消耗量以及運動後恢復階段的氧氣消耗量都達到最大化。恢復期間的氧氣消耗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運動後過耗氧量(excessive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簡稱EPOC)。
EPOC如果在運動後的人體代謝水平得到了提高,這就意味著人體會在運動後消耗掉比運動前更多的卡路里。在運動後,人體必須利用增多的氧氣消耗量來彌補能量的供給、降低體溫以及讓身體恢復到休息狀態。
研究發現在運動階段強度越高(VO2max的比例或者HR max的比例),就會帶來越高的EPOC。此外,研究還顯示,把訓練分成多個更短時間的訓練(通常是2個,但總體訓練時間不變),EPOC的效應最大。
因此,並沒有一個讓你能夠消耗脂肪比例高、卡路里消耗強度又大的完美「燃脂區間」,你要做的是增加訓練期間的運動強度,增加運動期間的卡路里消耗總量,並在運動後的期間利用EPOC來繼續消耗卡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