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縫銜接閉環管理,龍崗這樣嚴防境外輸入!

2020-03-22     掌上龍崗

嚴防境外輸入

是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此

龍崗區成立防控新冠肺炎境外輸入工作專班

全天侯全程無縫對接

通過實施閉環管理

「點對點」接送境外歸來人員抵達目的地

3月22日一早,天才蒙蒙亮,龍崗區財政局幹部肖冠林便動身趕往位於園山街道的某健康驛站,和龍崗區防控新冠肺炎境外輸入工作專班的幾位同事完成交接班。7點半,他要驅車趕往深圳灣口岸,接運最近一批抵達那裡、居住地為龍崗區的入境人員……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的迅速蔓延,在國內防疫形勢持續向好的當下,嚴防境外輸入已成為當前防疫工作的重點。地處改革開放最前沿、毗鄰香港的深圳,是我國重要的口岸城市,出入境人數一直位列全國前茅。面對巨大的境外輸入壓力,連日來,像肖冠林這樣的基層工作者,正晝夜奮戰在入境防控的第一線,用無縫的銜接和閉環式管理築起一道外防輸入的堅強堡壘。

現場指揮長與入境人員溝通交流

一場始於清晨的忙碌

「今天能夠7點半出發已經算是運氣比較好的了,前幾次起得更早,五六點鐘就上路了。」搭上前往深圳灣口岸的汽車,肖冠林開始一五一十地向記者介紹起自己的工作。看得出來,儘管頭天晚上睡的時間並不長,但他的精神頭看上去依然很足。「干多幾次,自然就習慣了。」談到這點,他笑了笑。

肖冠林是在3月7日晚上8點多接到通知要被抽調到龍崗區防控新冠肺炎境外輸入工作專班的。那天晚上,他正在機荷高速防疫檢查點執勤,收到通知的那一刻他便明白,深圳的境外輸入壓力不小,「接下來的日子有得忙了。」果然,沒過多久,由龍崗區防控新冠肺炎境外輸入工作專班牽頭成立的口岸機場交通接運組正式開始運作,包括肖冠林在內的一批工作人員開始頻繁出入深圳灣口岸、寶安機場、廣州白雲機場等地接運居住地為龍崗的入境人員。「一開始是多個機場和口岸,後來根據工作需要,其他接運點的人員也都被分流到深圳灣口岸了。」肖冠林說。

龍崗分流處工作人員核對入境人員信息

接運組由外事工作人員牽頭,實行外事、衛生、公安、翻譯四位一體的工作模式。」肖冠林介紹,為了做好接運工作,龍崗區防控新冠肺炎境外輸入工作專班從全區各黨政機關抽調30人組成外事組,負責工作人員車輛調度、工作對象信息登記、辦理交接等工作;區衛健局抽調醫護人員20名,負責入境人員的健康檢測和救治;龍崗公安分局則抽調20人便裝上崗,負責轉運過程中的治安保衛。肖冠林所在的外事組被分成了三個班次,每24小時為一班,三天一輪迴。「每天一大早,下一班次的人員就要來到口岸,和上一班次做好交接,隨後開始一天的忙碌。」肖冠林說。

「只能車等人,不能人等車」

8時40分許,接運小組到達深圳灣口岸。肖冠林和同事連忙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朝龍崗區分流處走去——在深圳灣口岸出境大廳外,全市十一個區各自設立的分流處比鄰而立,寫有「龍崗」「寶安」等字樣的標識牌格外醒目;不遠處,數十台用來接運入境人員的大巴車正排成一排,嚴陣以待。

入境人員有序登車

「現在有7名入境人員,先把他們接走吧。」當天的現場指揮長、龍崗區水務局工程師曾探岸迎上來,對接運小組說。他告訴記者,所有入境人員在入境前均需如實填寫入境健康申報卡,有些還會主動提前跟所在的街道、社區進行報備,告知自己的入境時間等信息,以便入境後的各項工作能夠高效開展。入境人員到達所屬的分流處後,現場工作人員則會引導其登記個人身份信息、測量體溫,並在後方就坐。

「考慮到這些入境人員大多都經過了長途跋涉、舟車勞頓,不宜在口岸等候過長時間,我們的接運原則一般是『只能車等人,不能人等車』。如果某段時間恰好一直沒有新的入境人員到達,那麼哪怕只有五六個人也得及時接走。」曾探岸介紹,剛到的這7名入境人員中有2名為外籍,5名為中國籍,其中一名是海外留學生,「喏,那邊的幾位姑娘是從泰國曼谷回來的,昨天晚上到的廣州白雲機場,然後進行分流、轉運到深圳灣口岸,這一晚上都沒怎麼睡。」

龍崗分流處,正在等候接運的入境人員

記者循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幾位年輕姑娘正分開坐在後排的座位上,手裡拿著剛剛領到的免費八寶粥和礦泉水。「非常時期,這樣嚴格防控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嘛。我們都能夠理解,也應當支持。」其中一名姑娘邵小姐說,頭天晚上她們從曼谷飛到廣州,再轉乘大巴到深圳灣口岸,一路都受到了周密的保護和人性化的照顧,「吃的喝的都有保障,流程安排也比較合理。如果是外國人,還有專門的翻譯提供幫助。」

12家健康驛站無縫銜接

上午11時許,載著7名入境人員的大巴車先後在龍崗區內兩家健康驛站停靠,2名外籍人士和5名中國籍人士分別到達各自的集中隔離觀察點。在那裡,他們很快將接受核酸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決定下一步安置措施。

「檢測結果如果為陽性,我們會立即聯繫衛健部門,將其送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進行治療。檢測結果如果為陰性、且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驛站會通知其所屬街道派專車將其接回家進行居家隔離,並納入社區『三位一體』管理。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則繼續在驛站隔離至期滿。」肖冠林告訴記者,自開啟口岸接運入境人員工作以來,全區目前已接運了1200多名入境人員,並專門為其開闢了12家健康驛站用來集中隔離觀察,「隨著入境人員越來越多,集中隔離的需求還會越來越大,需要的健康驛站也會越來越多。」

健康驛站內,物資保障人員正在整理防護物資

一家健康驛站的工作人員劉志輝則告訴記者,對於這些專門用來隔離觀察入境人員的驛站,所屬街道、衛健、公安等部門都會派駐專人進行24小時管理,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為其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滿足其合理需求。對於一些外籍人員,健康驛站還會配備翻譯,以便在需要時為其提供幫助,「從目前來看,不管是中國籍人士還是外籍人士,絕大多數人都還是能夠支持和配合我們工作的。」

「從去口岸接運入境人員到送往健康驛站,再到後續的隔離觀察,我們的防控思路其實就是通過一個無縫銜接的閉環式管理,在保證安全之前最大限度地管控入境人員的活動範圍,降低傳染風險。」肖冠林說。

龍崗分流處工作人員登記整理入境人員信息

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聶朦 文/圖

龍崗融媒編輯 孫小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jmbA3EBnkjnB-0zeY4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