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做學問,做出一個字:分。分到最後支離破碎。中國人做學問,也做出一個字,就是「生」,生生不息。
那麼,「生生不息」到底講的是什麼?如何才能做到生生不息?一起來看看曾仕強教授是怎麼講的。
1
生生才可以不息
《易經》講的是「生」。「生生不息」的「生」。
孔子在《易傳》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這個「生」字用得非常巧妙,因為《易經》就是生生不息的一部經典,而且它果然「生」出很多經典來。
西方人會說太極分陰陽兩儀,兩儀分四象,他們不太用「生」,而是用「分」。
生和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生生才可以不息,但是一分,就沒有了。
比如,分,到最後父母親都沒有了;生,到最後父母親升級當祖父母了。這就是「生」和「分」的區別,這是完全不一樣的境界。
我們中國人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分到好像沒有分,沒有分又好像有分,這是最合乎自然的。
生物科學最大的貢獻:證實在生物世界中,多樣並存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物種多元化,個體也應該多元化,這樣才能夠生生不息,持續地發展下去。
但是,文化是不能整合的,也無法保持一致性。人類如果只有一種文化,鐵定要毀滅。《易經》,包括現代生物科學家都告訴我們,生物要多元化,才會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才是我們所要求的,也才能永續經營。
如果我們不能做到生生不息,就變成了西方的學問,叫作discontinuity(不連續),不連續的時代。西方人是中斷的,因為他們每隔幾年就推翻掉以前的學問。而我們中國人的學問,歷經千年,綿延不絕。
2
天地大義
生生不息
《易經》中有個歸妹卦,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歸妹,天地之大義也」,男人到了適婚的年齡,就要結婚娶妻;女人到了適婚的年齡,就要出嫁。一個婚一個嫁,男婚女嫁這是天地的大義。
「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春夏秋冬之所以能夠循環往返,生生不息,是因為天地相交。如果天地不交,即沒有變化的話,萬物就不能興旺成長。
同樣的道理,如果男女之間沒有婚配的話,人類就不可能生生不息,所以說「歸妹,人之終始也」。
歸妹卦表現的是少女出嫁的情況,這正是符合天地大義,能夠使人類生生不息的行為。
在自然界,陰陽二氣互動,才生出萬事萬物;在人類社會,有了男女相愛結合,人類才生生不息。
其實,我們現在只要做到三件事情,人類就毀滅了。
第一,不婚,即不結婚。第二,不生,即結婚而不生小孩。第三,不育,即如果懷孕就流產,如果生了小孩就丟掉。
只要人類不婚、不生、不育,人類很快就滅絕了。很多人認為這是小事情,可是小事情往往會變成大事情。
所以,歸妹卦講的是如何能夠讓一件事情長長久久,生生不息,雖然當中有變化,但是不影響傳承。
歸妹是自然的現象,君子看到以後,就悟到四個字:永終知敝。
「永終知敝」,就是說為了能夠持續到最後而不變節,必須事先知道可能發生的種種弊端。一一分析之後,再決定要不要這樣做。如果這樣做了,就要堅持到底。
《易經》中多數講的是終始,而不是始終。
因為,由始到終,很可能就此斷掉了。我們常說始終如一,這沒有錯,因為人的壽命有限,到死便是終了。
但是對自然而言,是終而復始的,叫貞下起元,這才能生生不息。
3
貞下起元
方能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用《易經》裡面的四個字來說,叫作元亨利貞。
「元」就是慎始,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慎始;
「亨」是追求正當的利益;
「利」是把正當利益所得好好地儲藏起來;
「貞」即是該用的時候用,以備貞下起元,下一次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易經》利用大自然中的原理,推論出一種人生的哲理:元、亨、利、貞。
無論是人生還是事業,開始的時候要謹慎,在發展中要追求正當的利益,才有可能不斷地取得成功。
元、亨、利、貞也是循環往復,不斷向前發展的。
剛開始是小規模的,元、亨、利,到貞,只是一個小圈圈。通過了貞的考驗,下次元就會做大,亨、利、貞也就更大,然後一圈一圈都是元、亨、利、貞,元、亨、利、貞……,整個事業就這樣大展宏圖。
元就是開始,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開始。那麼,開始為什麼會亨通?
中國人都知道要慎始,所以在開始之前都做好充足長久的準備,非常謹慎。正因為原始做得很好,基礎打得很紮實,所以一開始就很亨通。
亨通的結果一定會得到利益。
有了利益,問題也就來了。
因為利益也有陰陽兩種,一種是正當的利得;一種要麼是暴利,要麼是邪利,要麼是不法的利益。
如果獲得的是正當的利益,就會貞下起元,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大更好。而如果獲得不正當的利益,一定後患無窮。
因此,一個人當獲利的時候,就要小心,要分清是正當利益,還是不正當利益。這是能否元亨利貞、生生不息的關鍵所在。
比如,中國人合夥做生意,沒有賺錢以前都是蜜月時期,一旦賺錢了,就開始鬧意見,就開始要分家了,因為利不和。利經常不和,那什麼叫作和呢?就是貞。
貞在以前叫貞操,貞操是正當的操守,不管做人做事都應該有正當的操守。
如果一個人獲得的利是正當的,又是大家可以共享的,那麼他的圓就會越來越大,否則自然越來越小。
所以,有的人,他的路越走越寬廣;有的人,他的路越走越窄小。
擺在我們面前的永遠有兩條路,一條是讓我們的路越走越寬,一條是讓我們的路越走越窄。這是每個人自己要去選擇的。最要緊的是四個字,叫作貞下起元。
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貞下還有個元開始,那就不得了。
《易經》之所以經常用終始,既濟卦之後安排未濟卦,無不是在告訴我們要想辦法維持這種生生不息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