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金山,中國首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中華城中人文第一山

2019-07-09     行者老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南京紫金山國家森林公園,這裡薈萃了南京這座六朝古都的名勝古蹟,自古以來就是遊覽勝地,有著「金陵毓秀」之美譽。紫金山古時稱為金陵山,漢代開始叫鐘山,南京古稱金陵便是源於春秋時期金陵山上所建的金陵邑。因為山的北麓遍布含有雲母碎片的紫色砂和頁岩,每到日出日落時在陽光照耀下紫氣升騰、千變萬化,從晉代開始改名為紫金山。

紫金山上歷史古蹟眾多,最著名的當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鐘山陵以及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台。此外,還有靈谷、頭陀嶺等景區,兩百多處名勝古蹟加上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讓紫金山成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集六朝文化、民國文化、明朝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態休閒文化和佛教文化於一體的紫金山被譽為「中華城中人文第一山」。


明孝陵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是中國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這座皇陵建成後的五百多年間,明清帝王皇陵都是按明孝陵形制建造,因此被稱為「明清皇家第一陵」。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陵,明代第一座皇陵,規模宏大,彙集了明朝初期最高的建築和石刻藝術成就,於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明孝陵入口處是一座標誌性的石雕牌坊,名叫下馬坊,橫額上刻著六個大字「諸司官員下馬」,這在當時相當於一道聖旨,古代官員無論什麼級別到這裡都得下馬,違者會以大不敬處置,既彰顯皇家威嚴,也是對陵寢的尊崇。下馬坊建於公元1393年,精雕細刻,是明代石刻建築的藝術精品。


石像生是古代帝陵的標配,成對的巨大石像象徵皇家威儀,一般由石獸、華表、石翁仲(石人)依次排列組成神道,也叫石像路,明孝陵的石像路兩側共有石獸六種十二對,分別是:獅、獬、駱駝、大象、麒麟、馬,每種四隻,一對立一對臥。再往後是一對華表和八軀石翁仲,所有的石像都是用整塊巨大的石材雕刻而成,粗獷生動,每一件都是精美的石雕藝術品。


明孝陵四方城名樓是整座皇陵地下宮城的象徵性城樓,也是明孝陵神功聖德碑亭,俗稱四方城,這通碑就是歌頌明太祖功績的聖德碑,碑文由明成祖朱棣親筆撰寫,共兩千七百四十六個字,由碑座、碑身和碑額組成,雕刻極其精美,碑高近九米,壯觀華麗。這座四方城碑亭也是明清兩代帝陵中同類建築最大的一座,向後世彰顯明太祖的千秋功德。

位於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建成於1929年,由音樂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中山書院等紀念性建築組成,每座建築都由當時的建築大師設計,藝術價值極高,色調莊嚴肅穆,寓意深刻,氣勢宏偉,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紫金山東南坡下有一座千年古剎,是南朝梁武帝為了紀念高僧寶志禪師而建,初建時名為開善精舍,明太祖朱元璋為古寺賜名靈谷禪寺,並將其封為天下第一禪林。1928年在古寺原址上建成了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靈谷寺內建於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的無量殿改為祭堂。


無梁殿原為靈谷寺供奉無量壽佛的大殿,是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磚砌拱券結構殿宇,全殿無梁,形制高大,沒有木構件沒有鐵釘,因此叫無梁殿。上世紀三十年代改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的祭堂,名為「正氣堂」,現在是辛亥革命名人蠟像館。


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們最熟的一個名字,中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始建於1934年,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中國天文學科在這裡誕生和發展,大部分天文台從這裡組建,為我國的天文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旅遊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eCwBGwBmyVoG_1ZM_t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