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聯商風雲會首日嘉賓精彩觀點

2019-10-21   聯商網


聯商網消息:10月17日,2019聯商風雲會暨第二屆中國(福建)國際智慧商業大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啟幕。

本屆大會由聯商網、思爾福和亞太智慧產業聯盟聯合主辦,並得到了福州市人民政府的親切關懷和有力指導。

同時,本次大會也得到了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福州新區倉山功能區管理委員會的鼎力支持。

本次大會匯聚了政府領導、協會領導、零售高管、行業專家、專業媒體以及眾多零售商代表逾千人,以「數字零售」為主題,共話零售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下面是經《聯商網》整理的大會首日嘉賓精彩觀點:

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南吉


當前,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為載體的數字經濟正日益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數字零售也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數字零售的發展,在智慧商圈建設、零售創新轉型、連鎖便利店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智慧商圈建設改造試點工作實現了三個全國的首創:全國首個由政府主導建設和運營的福州東街口智慧商圈APP,全國商圈數量最多的全場景刷臉支付、全國首個智慧商圈可視化的管理平台。

實現了兩個福建首創:福建首個智慧餐廳、全省首條信用消費的街區,有力地推動了商貿零售業的發展。目前,福州市智慧消費品零售的總額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一。

步步高集團總裁陳志強


步步高數字化轉型初見成效,目前數字化會員是1400萬,數字化門店達200家,線上成交總額近7億元,梅溪新天地線上線下交易總額超過10億元。 數字化提供的不僅是思考,更多是行動和實踐。

實施數字化轉型要完成三個連結點,數字化顧客、數字化商品、數字化運營。 流量賦能構建客戶流量藍海,讓客戶得來更加精準;營銷賦能能夠線上線下連接體驗,最大化運營生命周期價值;數據賦能,深化用戶洞察、精準推薦提高轉化,提升自主運營能力;場景賦能,增加顧客的黏性,提高滲透率,通過這四個方面搭建跨界的生態圈。

主動觸達+被動觸達,連接用戶、商戶,通過主動觸達提升用戶體驗,聚焦更多數字用戶。用小程序打通連接,實現千人千面的精準營銷,通過觸點、平台、數據、深度運營,讓他們有機的聯繫在一起,共同推動銷售。 數字化讓零售業充滿想像,想像讓未來有無限可能,數字化帶給我們是美好的未來。

東百集團商業執行總裁袁幸福


東百是福建本土最老的零售企業,擁有62年的發展歷史,總體分為五個階段,到2019年已經將傳統百貨標籤逐漸剝離,重新印上了「超級百貨」、「綜合商業體」的新標籤。 將傳統百貨改造成時尚購物中心有一定難度,從東百的經驗來看,需要從機制驅動、內容驅動、體驗驅動、營銷驅動四個維度來完成。

尤其是以內容為驅動的核心元素,從建築設計、定位、客群、業態、服務等多個方面進行升級。

典型的如福州東百中心,已經改造成為一個集百貨、購物中心、街區為一體的商業圈,把百貨的精髓、商品力、運營力做強,把購物中心的體驗和功能做強,把街區的休閒、體驗融合進去,變成一個綜合性的超級百貨。 東百集團的未來五年戰略:一、整個戰略的核心點是做強福建、走向全國,2023年在福建最核心的地區有20家綜合商業體、實現200億銷售規模。

二、啟動整個商業多模型的發展途徑,包括做強存量市場,併購及內容端收購、輕資產管理模式,聚焦區域市場沉澱及挖掘數據價值。

京東集團副總裁於永利


全渠道這個詞其實並不新,但趨勢越來越明顯。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現在來看形成了一個非常不可逆的趨勢,叫做融合,這個融合的部分就是常常提到的線上線下做一體化融合,包括一體化營銷、一體化用戶等等。 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全渠道業務,以前是多品牌、多渠道、多地、多倉、多供應商管理,未來則是一盤貨,共享倉的資源,一個供應商。這需要企業去構建內部的供應鏈和中台,以支撐自己在全渠道的落地。

線上線下一盤貨看似很容易,但如何打破壁壘,真正做好協同,做好全渠道的一體化營銷,這其實都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建立,數字化起到關鍵作用。

縱觀整個過程,能夠發現洞察消費者、確定業態定位、提升組織能力、落地實施運營成了每一個企業應該要做的事情。 而關於全渠道的門店一體化解決方案,根據7FRESH的實踐,我們總結出十大能力,包括全渠道的品類管理能力、計劃能力、品類定價和選品能力,但是這裡面分了三層,每一步都有數字化和技術在裡面起到關鍵作用。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日本和中國一樣現在都進入到了少子老齡化的階段,如果盲目擴張實體店,很有可能還沒有收回投資的時候就要關店了。所以日本的商業企業對於新開一家店是持十分謹慎的態度,因為他們吃過這個虧。 日本的商業業態太普遍,太繁榮,太普及。日本的便利店融合了零售、銀行、快遞、公共支付等等所有的功能,包括簡易的辦公。這種很普及的商業業態使得日本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就使得一部分電商市場就發達不起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人很講究體驗,至今還養成逛商店、逛街、逛超市的習慣。日本社區裡面的超市基本上是24小時營業的,肚子餓的時候在超市裡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 在日本,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是分開的,百貨公司都在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方,購物中心都是在郊外的地方。

城市裡的百貨公司為了求生存、求發展做的一件最大的事情就是把底層拿出來搞食品超市,是一個很重要的集客和銷售的熱點。 數字銷售離不開電子支付,日本整個社會還是很保守的現金主義。

所以電子支付這個東西有所得到也必須要有所失去,就看整個社會如何掌控個人信息,如何保護個人信息。這個意識在我們的零售行業里,怎麼來保護客戶提供的個人信息也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物美集團副總裁喬紅兵


他提到,對於數字化的理解兩方面,一方面實現會員電子化,第二方面實現數字化。數字化最核心的是在線。

全面的數字化中人的管理不僅有顧客還包括員工和供應商的數字化,貨即是商品,場更多的是管理。

會員電子化是實現一切數字化的基礎,會員電子化體現出來的是對於會員信息精準的把握。通過整個會員的數字化實現的是線上線下相互的導流。

在線是解決全面的商業數字化必須要做的一件事。人、貨、場都要管,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最高效便捷的方式是讓一切在線,需要員工在線,需要對員工考核在線、商品在線、供應鏈在線、營銷在線、跟顧客的交互服務實時在線,同時店鋪端的管理動作也是需要實時在線,只有在線才能讓零售業務管理的更加高效。

商湯科技商業與數據洞察事業群總裁沈徽


線下數字化與線上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往往現在數字化部分更多是側重在最後的成交部分。

從整個零售來說,線上只占到20%,線上線下比起來,線下的體驗更大,重要性也日益被體現出來。

AI面向非常廣泛的領域,包含了計算機視覺、語音、自然語言理解等。但計算機視覺效果用到各個方面,只有從各個方面獲得需求點,然後做技術的疊代,回饋到落地,才可以體現AI的技術價值。計算機視覺技術真正想落地的話,需要非常高的技術。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說只有通過不斷的技術疊代,才能使一些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技術本身是一個很有挑戰的東西,但是研究出來之後必須要落地才能體現價值,所以我們非常注重技術和客戶需求相結合,並且必須是在比較廣泛的範圍之內。

零售有多種業態,各種業態的需求點不一樣,當技術真正落到各個行業的時候,體現方式以及痛點也會不一樣,技術需要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上才會真正發揮效益。

商湯是一個視覺平台性的公司,我們也希望變成一個賦能者,為合作夥伴提供更多技術能力和產品能力,把線上線下零售做得更好。

羅森中國董事副總裁張晟


優秀的便利店到底是什麼?無論是鮮食、裝修、系統包括大數據,這只是我們經營的工具而已,其實做生意最後還是一顆心,需要用心做事情。 當下便利店的標配是產品精緻化、管理精細化、營銷精準化。

現在認識到羅森對便利店鮮食的格局競爭就是我有你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你有我優的時代到來了,今天我們做鮮食還是其他的最重要不是研發能力,而是感知力。數據只代表今天,不代表明天。 羅森強化以溫度錯位競爭戰略中的管理精細化,實現與外賣平台在時間錯位競爭戰略中的互補,冷藏系列的跨店預售。

營銷精準化也不局限自身,運營1000萬會員體系,與供應商合作,做好供應商新品與對象消費者之間的橋樑作用同時向供應商提供新產品對比、動銷信息。

羅森甜品不斷的投入讓我們的客戶一直在12到19歲人群中,12到19歲人群是我們的優勢,一個零售業能不能活下來、活長久無非就是讓你的客戶足夠的年輕。

微軟合作夥伴業務拓展總監徐愷心


零售行業如何數字化,微軟歸納出四大點:第一了解客戶,第二知道什麼樣的設備,什麼樣的系統賦能員工。第三,對整個系統做供應鏈的優化。第四,怎麼樣重新定義零售,對產品形態改變,然後做升級。

我們協助他們讓消費者進門的時候做一個掃碼的動作,可以立刻得知用戶的用戶畫像,拿到了人的信息,可以知道他是不是會員,他的性別年齡和過往的購買記錄。從購買記錄就可以拿到貨的信息,再來我們可以通過他在什麼樣的地點掃碼而拿到場的信息,同時擁有了用戶人、貨、場的信息。然後對於這三個信息進行三維的分析就可以很精確的知道用戶相關的喜好,企業想要做精準化的營銷就可以知道在什麼樣的地方、針對什麼樣的用戶做一個精準化的營銷。

微軟怎麼透過AI協助優化供應鏈?透過AI的技術來協助企業快速的預測整個供應鏈的動態,讓他可以達到整個門店庫存管理可以降低,也可以提升整個門店的通貨率。

過去幾年如果有做信息數據化的企業會比沒有做信息數據化的企業多了94億的額外收入。可以發現信息數據化是多麼重要,因為一旦有了數據之後可以更了解員工、顧客,從而進行內部的互聯互通,在也可以端到端優化整個過程,也可以去創造一個全新的盈利模式,保持你們的競爭力。

樂刻運動創始人兼CEO韓偉


我們認為傳統的零售在1.0階段是以場為中心,2.0的邏輯是在線上建立非傳統的平台做銷售,新零售是3.0階段,由一個平台串聯人、貨、場。樂刻之所以能把很low的產業做起來,是因為用了互動平台進行改造,讓原先被認為不可能做盈利的健身房產業變成利潤率、發展速度很高的產業。

樂刻一開始就在S端做了樂刻運動。首先開直營門店實現盈利,盈利之後再嘗試一下能不能讓別人開健身房也能有盈利。樂刻的目標是每天響應一億人次的健康需求,單純直營無法實現,所以我們建立了S2B2C的模式。

蘇寧零售技術研究院院長王俊傑


這幾年蘇寧做了一些投資,我們看的不是高科技的領域,更多是考慮線下,因為線下是一個保障。用剛剛的思維邏輯來看,大的店要更大,但好的位置即使花很多的力氣和時間也不一定能夠取得。而萬達百貨占據的大多是一二線城市非常好的位置,這就給蘇寧提供了非常好的投資標的。

再說剛才談到的貨,為什麼投資家樂福,因為家樂福有非常完整的供應鏈,在供應鏈有非常多的沉澱,這是我們所需要的。此外,我們還投資了華南的OK便利店,因為發現在華南地區便利店占據著非常好的地理位置,在很多便利店,熟食的產品做的非常好,這同樣是蘇寧所需要的資源。

關於怎麼樣理解智慧零售,蘇寧的理解是透過人、貨、場,怎樣利用技術手段把這些東西的規劃做得更加細緻。未來的零售會出現兩級化,一部分是有技術支持的零售企業,一個是沒有技術支持的零售企業會慢慢被淘汰。

華住酒店城家公寓發展部總裁華浩烽


以前大家都在講網際網路+,我一直說應該是+網際網路,我個人一直把網際網路、大數據智能當成一種工具,我非常贊同王蓓總講的想法,我們各種行業要在適合的階段找到適合的工具。

發明一種新的技術會不會對這個行業產生顛覆性的改變?說實話顛覆這兩個字可能性並不大。從住宿行業來講,新的技術給酒店帶來的好處有三方面:一個是成本優化;一個就是經營效率的提升;一個是客戶的體驗度提升。只要這三方面能夠達到我的目的,我認為這個工具對我就是有用的。反之如果沒有效果,即使被吹的天花亂墜也不會去用它。

我們一直很強調標準化,華住在全國有5千多家店,遍布中國大約370多個城市,對我們來講服務就是硬體的一部分,硬體標準化,所以我的服務也是標準化。當然,現在也會有一些個性化的產品出現,但是本質上我們會把產品和服務做的很標準,便於我們後期的複製和推廣。

天虹股份董事長高書林


數字零售應該是把零售經營的一些要素進行數字化,更好地服務顧客。同時在零售經營過程中,能夠更好以數據驅動經營,這樣一種零售可能就是數字零售。

如果要從特徵上來講:第一,跟顧客的交互更加在線數字化,更有效率化。

第二,供應鏈上下游應該能夠很好地進行數字化交互,讓供應鏈的效率更高。第三,企業內部應該也能夠很好地提升效率。 數字化零售還是新零售也好,概念本身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我覺得零售還是零售,只不過零售因為有了更多的方法,更先進的技術,能夠讓零售在效率方面提的更高,同時又能夠更加以人為本。 數據應用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不是說數據應用是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行為,就可以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在零售經營整個環境當中,越來越好的把數據用起來,是可以解決很多我們原來沒有解決的問題。

但數據還要有質量,很多數據可能是不相關的數據,很多數據也並不一定是正確。零售企業搜集數據的方法五花八門,因為數據有結構化的數據,有非結構化的數據,銷售數據還好,因為相對準確。如果非結構化的數據,那這些東西的準確性、質量首先要確定。

聯商網顧問厲玲


不管是大數據還是數字化改造,最重要的是每天、每時每刻,每件商品小數據的搜集,如果沒有小數據的精確、及時與完整,何來大數據。

數據有搜集、分析、利用,如果你不會利用,花了很多力氣,投了很多設備,搜集了很多數據是叫做技術過重,成本很高。 數據當然非常重要,但是我們部分人輕視了小數據,不會利用數據,而空談大數據,這個會誤了零售企業甚至誤了零售行業的發展。

我一直這麼認為,公司的總經理當然包括董事長是公司軟體的總設計師,一個總經理不可能靠別人做一套系統,所以總經理必須是自身軟體的總設計師,可以不懂技術,但是必須懂邏輯。智慧零售最重要的是一把手要有智慧,傳統零售是一把手的智慧,現代零售一把手也要有智慧,沒有一把手的智慧何來企業的智慧。

我相信中國零售人一定會在好智商的情況下從事最最基礎的那些行業,最最基礎的環節,最最小的那個數據開始,把中國零售業推向一個新的高的平台,而不用在乎你用了什麼樣的技術。希望中國零售業明天更好。

(來源:聯商網 福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