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穿破雲層,櫻花絢麗綻放,草木拔節生長。隨著企業開工、商場開門,湖北武漢的車流量逐漸加大,一個生機盎然的江城,正在向人們招手。
從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將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
武漢有350餘萬輛車、470餘萬名駕駛人,如何確保「開門」後交通安全有序?如何給群眾提供更貼心的車駕管服務?4月6日,本報記者探訪了離漢通道「重啟」前的武漢公安交管部門。
網上辦、容缺辦、自助辦、預約辦
9時50分,記者到達武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時,辦事大廳雖然沒有開放,但網辦中心的民警、輔警忙得像陀螺一樣。
「實際上,4月1日開始,我們就對外辦公了。由於今天還在清明假期中,所以辦事大廳沒有開。但是,網上辦一直沒有停過。」武漢市公安局交管局車管所副所長史忠娟告訴記者。
史忠娟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車管所沒有按下「暫停鍵」。他們開通了「綠色通道」,通過網上辦、容缺辦、延期辦、預約辦,已為7.3萬餘人辦理了車駕管業務,給5500餘輛車進行了年檢。
同時,他們還給運送物資的車輛、捐贈的救護車上門辦理了臨時牌照,為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提供了最便捷的服務。
進入車管所辦事大廳,必須戴口罩、測體溫、出示健康碼,登記人員身份。記者看到,左邊是現場預約辦理區,右邊是自助辦理區。
在自助辦理區,車管所綜合科信息中心負責人陳漢斌,指著十幾台自助辦理機說:「在這裡,十幾分鐘就能辦完駕駛證過期換證、遺失補辦等業務。」
記者注意到,這裡還有兩台自助體檢機。陳漢斌說:「這是我們在疫情期間配置的。駕駛人不方便去醫院體檢,可以在自助體檢機上進行視力、肢體等方面體檢,非常方便。」
陳漢斌告訴記者,4月8日開始,他們還將開放3家與保險公司建立的「無人車管所」,採取「非接觸」方式,為群眾自助辦理車駕管業務提供方便,減少人員聚集。
在車管所二樓網辦中心,記者看到,十幾名民警、輔警正在抓緊時間辦理車駕管業務。
「疫情期間,我們都是24小時值班。目前,復工復產節奏加快,離漢通道即將開啟,車駕管業務量猛增。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給群眾辦理車駕管業務。」網辦中心負責人張帆告訴記者。
受理、辦證、制證、郵寄……網辦中心的民警、輔警忙個不停。一名正在郵寄駕駛證的輔警告訴記者:「現在一天要辦理3000多筆業務。」
一張寫給「英雄的市民朋友」的紙條
11時30分許,在武漢市武昌區沙湖大道與公正路的十字路口,來往的車輛已經很多。一名民警帶著兩名漢警快騎隊隊員正在路邊夾「紙條」。
「這張紙條可不是什麼罰單,而是溫馨提示駕駛人將車挪到可以停放的區域。」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區交通大隊副大隊長熊志軍告訴記者。
熊志軍介紹,為抗擊疫情需要,之前一些駕駛人將車停在了路邊,可以理解。可隨著復工復產的車輛增多,繼續停在路邊就會影響大家出行。因此,他們想到了溫馨提示。
記者看到,在安順家園小區門口的公交站台前,停放著十幾輛小車,影響了公交車正常停車。
熊志軍帶著兩名漢警快騎隊隊員沿路走過去,將紅色溫馨提示紙條夾在了小車擋風玻璃前。一名正在車內的駕駛人收到紙條後說:「馬上挪走,這個提示很暖心。」
記者看到,紙條上的稱呼是「各位英雄的市民朋友」,落款是「與您並肩戰鬥的武昌區交通大隊全體民警」。
「這樣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市民都能接受。我們每天大概發放300多張,駕駛人都會主動將車挪開。」熊志軍說。
在交警崗位上一干就是26年的熊志軍告訴記者,疫情發生以來,武昌區交通大隊全力抗擊疫情,在交通卡點、定點醫院門口等地點24小時執勤,日夜奮戰、風雨無阻。
隨著復工復產步伐加快,他們又開始勸阻非機動車逆行、駕駛人打電話等行為,併到快遞公司、交通運輸企業上門服務,辦理車駕管業務。
「為8日開『城門』探探路」
12時30分許,記者見到了風風火火趕回食堂吃飯的武昌區交通大隊副大隊長劉勇。
「我剛去勘查路線了,為8日開『城門』探探路。」劉勇告訴記者,前期,因小區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武昌區有18條支次幹道封控了。針對4月8日開城門這一實際情況,武昌區交通大隊向區防疫指揮部報告後,打通了14條路,另外還有4條路因防控工作需要將繼續封控。
為此,武昌區交通大隊將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更加完善的車流引導方案,布設合理的執勤點,保障「城門」打開後,車輛運行有序。
劉勇說,疫情期間,他們還根據交通需要,對交通信號燈進行了幾次調整。離漢通道關閉後,他們按照車流量進行了適當調整,保證運輸防疫物資、生活物資的車輛順暢。社區封控後,他們又進行了適當調整。
如今,武漢即將「開門」,他們這幾天再次調整交通信號燈,確保恢復正常後,紅綠燈間隔時間與車流量、人流量同步,保證城市交通「血脈」暢通。
來源:人民公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