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縣松坤菌草科技人員正在給工人講解菌種種植技術。 記者 張芝鑫 攝
「食用菌菌渣儲存量大概有多少?菌渣里有多少木質成分?」近日,受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4位專家通過遠程視頻,在線解決城口縣松坤菌草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症。
與司洪宇博士連線後,技術人員羅福元說,有機食用菌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溫度、濕度要求高,以前在種植過程中技術掌控不好,幼菇的菇死率較高,專家「提點」後,茅塞頓開。羅福元介紹,有機食用菌的接種、培育是一件非常細緻的事,有了理論基礎和實操,食用菌存活率才會逐漸提高。
工人們正在菇棚裡面採摘成品菌菇。 記者 張芝鑫 攝
之所以得到山東專家蹲點指導,是因為自2019年開始,山東省科技廳和重慶市科技局啟動魯渝科技協作,雙方從人才、技術等方面展開交流。以司洪宇博士為代表的專家團隊,聯合重慶工商大學、城口縣食用菌龍頭企業松坤菌草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研發「魯渝農林廢棄物基質化利用協同創新中心」項目,對口幫扶城口食用菌產業,推動東西部協同發展。
目前,該團隊以降低技術難度、壓縮成本、提高附加值、實現菌渣零污染為出發點,從菌種篩選、低成本種植、菌菇綠色深加工、菌渣無害化資源化利用著手,為城口縣食用菌企業提供新型食用菌品種、栽培技術、保鮮技術等對口幫扶,提檔升級食用菌全產業鏈。
公司負責人何立坤表示,科技扶貧幫助企業解決菌渣處理、降低生產成本,還調動貧困戶廣泛參與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增收,鞏固脫貧成果。
工人正在挑選菌菇。 記者 張芝鑫 攝
北屏鄉貧困戶廖師松,因常年小病纏身,無法外出務工,在公司找到了崗位,從事拌料工作,每月固定收入2000多元,緩解了家庭經濟壓力。
像廖師松一樣就業的還有很多,該企業在高燕鎮、坪壩鎮、沿河鄉等鄉鎮共計招錄了200餘名農戶,其中,貧困戶60餘戶,戶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
除了食用菌技術支持,通過渝魯科技項目牽線搭橋,城口縣在中藥材、生豬養殖等多種農業種養殖產業上都得到了山東的技術支持、市場支持,多渠道科技精準扶貧,幫助當地農戶增收致富。
(作者: 張芝鑫)
(作者單位: 城口縣融媒體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X30Y3EBnkjnB-0zlu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