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剛剛結束抽籤的2019杭州馬拉松,競賽章程里規定參賽者必須是70歲以下,也就是說,70周歲以上的跑者將不能報名參加杭州馬拉松的任何一個項目——全程、半程、情侶跑,連小馬拉松也不行。
歷年如此,這一規定引發了很多跑友的不滿,有網友評論說:"這是歧視和懶政,耐力運動的生命力是很長的,往往常年鍛鍊的年長者更不容易出事。"、"應該支持一下70歲以上老人可以參加馬拉松比賽。"
也有網友認為應該理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立場。跑者認為年齡不是問題,主辦方會覺得,風險高,出事了誰負責?"
去年,濟南首屆馬拉松滿滿槽點之中也有這麼一條:年齡限制65歲以下:規定和杭馬接近,但是把年齡下調到了65周歲。
2019通州馬拉松,更是把年齡定在了60周歲以下,這也引發了一眾跑友的不滿。
馬拉松到底該不該設置年齡上限?安全出發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應該尊重賽事方立場?
小編還是支持老齡跑者參賽的,理由如下:
組委會制定這個要求如果是從安全角度考慮的,這個出發點是不太站得住腳的:隨著近年跑步運動國內大熱,很多長者參與到馬拉松賽事中已是稀鬆平常的事。
多數情況下,60歲以上的跑者多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心肺功能都比較好。由於四肢老化限制了速度,再加上更穩定保守的心理素質和參賽理念,但凡報名者,完賽率都極高。
而在眾多的馬拉松賽事中,也幾乎沒有出現過老年跑者猝死的現象,反而是一些相對年輕的跑者事故頻發,由於缺少經驗,或者身體沒有經受住時間的檢驗,他們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狀況。
縱觀國內外大多數賽事,對於年齡上限並沒有要求,在中國田協的規章上,也並沒有對參賽者的年齡上限有要求。
如果賽事組織方是出於安全考慮,或可以設置更好的報名方案,比如要求提供符合要求的成績和體檢,或者是家人同意,(比如六大滿貫之一的紐約馬拉松,就為80歲+年齡組的人設定了成績門檻,達到這個標準能直通參賽)。這樣處置,會比一刀切來得理性和人性化很多。
而不少"跑神大爺"也常常在馬拉松比賽上出現,比如69歲PB252差點打破年齡組世界紀錄的黃財富前輩、一直跑到88歲才宣布掛靴的張亮友前輩、80歲的中國最年長的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六星跑者羅廣德前輩等等——他們不斷用行動告訴我們,生命之路或會崎嶇,但無關年齡,勇敢者永不止步。
馬拉松精神是:"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忍不拔、永不放棄。——"74歲"高齡"的顧大我前輩,是是寧夏馬拉松特邀的官方配速員。這反映了辦賽方對體育精神的理解,小編覺得還是很贊的:
就賽事方而言,還有一個較大阻礙應該是保險公司,很多保險公司願意的承保的年齡是65歲以內,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協商難度。但如何取捨是一個問題,這對賽事方是考驗,也體現了一場辦賽方設置的優先級是什麼,是否做到真正去理解馬拉松這項運動。
筆者的觀點是小賽事尚可寬宥,放在杭馬這樣影響力的賽事,這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
馬拉松到底該不該設年齡上限?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