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樓市政策變動頻繁,過去兩周廣州「租購同權」的樓市新政刷屏。樓市波動,租房或買房,賣房或炒房,成為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
在胡潤百富榜中,他的身家已達到110億。然而這位低調神秘的富豪,一年對外露面也不過兩三次。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做保險起家,轉而征戰房地產經紀市場並將公司做到估值416億,年交易額超1萬億,他蟄伏了整整16年。
在公司里,大家都喊他「老左」,但他已是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董事長。
外界許多人不知道「老左」,但不可能不知道鏈家地產。鏈家飛速發展的16年,掌舵者正是這位陝西大個子——左暉。
有媒體曾評價:左暉向左,鏈家向右。骨子裡,左暉低調不張揚,始終遊走在外界賦予鏈家的光環之外。花團錦簇,眾聲喧譁,鏈家越是熱鬧,左暉越要冷靜。
相比起在創業路上起起落落或九死一生的人來講,左暉算是為數不多的「幸運者」。左暉於2001年創辦鏈家,算得上中國最早一批創業者,鏈家是他的第二次創業,即將IPO上市。他除了幸運,還有什麼?
一、那些年的試錯與第一次創業
苦熬3年,一朝頓悟
「剛接進一個電話,還沒來得及說您好,不到一米遠的另一個電話又毫不客氣地響起」,這是1992年剛畢業的「菜鳥」左暉經常要面對的電話轟炸場景。
彼時,他剛從學校分配的一家北京郊區工廠辭職,跳槽到中關村一家軟體公司,負責客服,他的日常除了接電話,就是收集客戶反饋。
左暉後來回憶:「那段時間,整天耳朵里都是嗡嗡作響的聲音,腦子裡常常一片空白。」
1995年他再次跳槽,去了一家軟體公司做市場銷售,為了一份銷售材料就能沒日沒夜拼三四個月。每次等項目一完成,就會拿來同行的資料對比,他常常說「可以毫不自誇地講,我們是最好的,客觀而翔實」。
但即便如此,苦熬3年依舊沒有做出什麼成績,左暉終於想明白:
「一個人在自己並不擅長的專業里做事情,他永遠不可能激發出最大的潛質。面對眾多職業選擇,弄清楚自己不適合做什麼後就不要繼續浪費時間。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發揮自己的長處。」
「說干就干」,勇闖保險業
某個夏日夜晚,左暉和兩個大學好友約去看足球甲A比賽。那天是北京國安對陣廣東宏遠,北京隊贏得酣暢淋漓,他們看得熱血沸騰。
也是在這一夜,哥們仨聊起了大學時代說過的「25歲的時候出來單幹」的約定,一番商量後,說干就干:
每人拿出5萬塊錢,從原公司辭職、創立新公司,左暉任總經理,哥們仨一起做財產保險代理。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們仨完全不懂保險,甚至連「保險產品消費者」都不是,這三個門外漢要從零開始學起。
左暉雖寡言,但頭腦機靈,他知道保險業的入門之道就在保險法律條款之中:「如果我的業績要做得比同行們更好的話,就只有比他們業務更精。」於是等大家下班後,他把自己關在狹窄悶熱的辦公室里研究各個保險公司的條款。
每天晚上匆匆吃幾口盒飯,沏上一壺茶,就開始研讀平安、人保、太平洋等幾大保險公司大部頭般的理賠條款細則。那些密密麻麻的條文大同小異,他要找到真正有用的只有幾百字關鍵信息。
這種「摳字」式的研究冗長而枯燥,但他後來說:「這是必經的過程。事實也證明,正是由於我們比別人更了解行業、了解對手,才打了勝仗。」
很快地,他發現除了要面臨保險行業的挑戰與風險,還要面對更為棘手的問題——培訓員工。 為了做好培訓,他晚上下班後自學,白天上班就在黑板前給員工上培訓課,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居然也卓有成效——3年後,他們撤出保險代理市場時,獲得的收益是當年投入的100倍。
第一次創業的經歷除了給他帶來可觀的收益,還塑造了他對待事情認真鑽研的精神和培訓員工的思維,給日後創立鏈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所謂「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數」。
二、鏈家是怎樣煉成的?
「北漂」的辛酸租房史
2000年,左暉到了而立之年,手頭上有了些錢,卻還沒能在北京買下自己的一套房。
算起來,從92年畢業後留守北京,一直租房住到現在,左暉也算是一個資深的「北漂」了。「我也被中介騙了很多次,因此當我自己開始做中介的時候,正能量很足。」
當時,他敏銳地發現,自98年房改後,國家取消了「福利分房」並實行市場化,北京個人購房比例在加大,卻沒有一個可靠的購房服務平台,房產交易信息嚴重不對稱。於是,他開始琢磨著在房地產交易這個行業幹些事兒。
2000年8月,他成立了北京鏈家房地產展覽展示中心,並與《北京晚報》合作,首次創建「房地產個人購房房展會」。
「房展會在軍博舉辦,開展前一天,我和工作人員忙了整整一夜後,坐在軍博門前的台階上等著天亮。我心情忐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來參觀。天亮了,人們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會場一度甚至失控。這讓我看到市場的巨大潛力!」他每每說起這一天,都似歷歷在目,激動難平。
2001年11月,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誕生,第一家門店「甜水園店」開業,11月25日,現任大客戶經理王曉斌首開第一單。
當時鏈家投資額總共不到300萬元,左暉用了3年時間做到了安身立命,從2005年開始,鏈家有了快速發展,從30家店面做到了300家店面。也是在2005年,左暉才買下自己在北京的第一套房子。
從2002年10月鏈家第一個推出二手商品房轉按揭業務,到2017年6月鏈家擁有8000家線下直營店,覆蓋全國28個城市,13萬員工,經營業績成長了1萬倍,年房產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在左暉的帶領下,鏈家隨著國家的樓市調控政策環境而飛速成長著。
在鏈家16年的發展中,樓市大環境也有遇冷的時候:2005年3月,國務院出台「國八條」,以行政手段限制房市交易,導致市場迅速趨冷。大部分人是「風口一來就追,市場一冷就跑」——在其他中介公司紛紛關店減員時,左暉卻帶領鏈家逆市擴張。
他認為限購併不能解決問題,就當時而言,房地產市場最主要的問題是供應嚴重不足,因此房市長期看好。他覺得市場降溫是件大好事,降低了他擴店的成本,他便立馬抓緊機會,一口氣把門店數從30家擴增到105家。
可以說,正由於他有「北漂」租房經歷,才能準確把握租房需求與痛點,也由於他對市場的冷靜思考與對政策的準確把握,才使鏈家這艘「小船」逐步建造成「航母」。
千禧年後,左暉洞察到二手房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二手房的需求超過了新房。大量外來人口湧入一線大城市,租賃市場逐漸火熱,他決意抓住這兩個需求點,讓鏈家主營二手房業務與租賃業務。
自2007年以來,國家為了規範房地產交易市場,出台了一系列對行業產生實質性衝擊的政策:包括存量房網上簽約、二手房交易資金監管等,不能適應新遊戲規則的公司被迫出局。而在這種「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過程中,鏈家逐漸勝出。
「回想鏈家的發展歷程,我們是幸運的,趕上了行業發展的黃金期。」正因為他緊緊抓住了近些年的兩股大風口——「存量房時代」的到來以及租賃市場的崛起,逐步將鏈家的發展明確定位於「做一個優質房產顧問」,從此鏈家步入發展快車道。
首推「真實房源」,創建「樓盤字典」
2012年3月,左暉在鏈家力推真實房源,確保房源——「真實存在、真實委託、真實價格、真實信息」,開業界先河。但沒想到的是,鏈家的經紀業務在三個月內連續下滑,還出現了離職潮,在職的經紀人都覺得「老左瘋了」。
然而在100天後,局面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鏈家的准客戶又回來了,交易額穩步回升,口碑也快速改善。
「雖然在推動真實房源後的一段時間裡,鏈家的委託量不升反降,但後來委託量還是大幅度回升了。」左暉說,這可以看出消費者是聰明的,也是理性的,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房產中介意識到這一點,並嚴以自律。
他堅信:鏈家成為業內首家承諾真房源的企業,從長期來看,將有助於改善中介發布虛假信息的狀況。2017年7月22日,鏈家榮獲具有行業「奧斯卡」之稱的中國地產金磚獎之「年度誠信品牌經紀大獎」,在外界與同行看來,此獎項名符其實,受之無愧。
領獎人: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
作為一個典型的IT理工男,左暉是一個十足的「數據控」,他在鏈家積極推動建設「樓盤字典」:
把房子的各種信息,如房屋戶型圖、房屋坐標、樓盤環境、與地鐵距離、歷史交易數據等,通過300個欄位集合成一個大數據,供經紀人調用。
鏈家目前進入的城市裡有1億套房子,建了7000萬套的字典,數據容量已突破1200T,擁有進入城市每一個房子的剖面圖。「這些數據是鏈家經紀人用實地勘察方式一個一個核對過的,絕對真實。」他斬釘截鐵地向公眾保證。
全國加速擴張,尋求上市
從2007年開始,已有數家從事房地產經紀業務的公司在美國上市,但還沒有一家在A股上市的二手房經紀公司。
作為國內最大且唯一具有全產業鏈服務能力的房產O2O平台,鏈家早已進入「狂飆突進」式的擴張階段,外界紛紛猜測鏈家是在為A股上市做鋪墊。
事實上,鏈家為謀求上市的布局之大,擴張之快,全民有目共睹:
從2014年開始,鏈家開啟「走出北京」的戰略,先後收購、合併了上海德佑地產、北京易家地產、深圳中聯地產、杭州盛世管家、北京高策地產、廣州滿堂紅和成都伊誠地產。
左暉笑稱:「全國稍微靠譜一些的中介都已經被鏈家收購了。」
收購完成後,2015年短短一年時間裡,鏈家營業收入相比2014年暴增近四倍:凈利潤從2014年的1.37億元飆漲至11.96億元,交易規模則達到7000億元。
2015年6月,鏈家舉行戰略發布會,將「鏈家地產」正式更名為「鏈家」並發布新LOGO「lianjia.鏈家」。有媒體稱,此番更名傳達出「為上市做好準備」的信號。
2016年5月,「自如友家」宣布獨立,成立北京自如生活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這是首個從鏈家「母胎」脫離出來的獨立運營子公司。業界猜測:「公司獨立」與「鏈家上市」在時間上的巧合,或許有某種必然的聯繫。
2016年,孫宏斌與左暉談判了近一年,最終成功入股鏈家。
融創投資鏈家的首要原因是二手房地產的巨量增量市場,其次是鏈家旗下作為核心資產的金融平台。融創在公告中稱:融創將出資26億元獲得鏈家6.25%的股權,照此算出的鏈家估值達到416億。
而早在2012年,媒體披露鏈家估值接近10億元。粗略估算,最近五年間鏈家的估值增長了超過40倍,受到各路資本吹捧,實屬正常。按照投資計劃,鏈家將在5年內完成上市。
說到上市,左暉淡然地說:「我沒覺得上市是一個必然,因為不上市的優秀企業太多了,也有很多上了市的企業後悔的。做企業,不管上不上市都會考慮持續發展的。」
三、鏈家和左暉遇到的挫折
2016年「上海鏈家223事件」
左暉喜歡「用數據說話」,為人謹慎客觀,他明白執掌鏈家這個龐大商業帝國絕非易事,因此終日與危機感相伴,所走的每一步如履薄冰。
截至2015年時,鏈家年收入已超過150億,線下門店近6300家,經紀人數量已超10萬。當鏈家成了一個龐然大物時,各種問題和麻煩便隨之而來。2016年「上海鏈家223客戶投訴事件」,將鏈家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2016年2月23日,在上海市消保委召開的上海市房產中介消費者滿意度調查發布會上,鏈家因房源問題被點名批評。
兩名消費者代表認為,上海鏈家存在隱瞞房源真實信息、把即將被法院查封的房子出售給消費者的行為,同時還提供高息貸款服務,權益受到嚴重侵害。
發布會後,上海鏈家遭到約談並受到了調查和處罰,涉事的兩家門店被暫停網簽資格。
時值北京、上海樓市火爆,公眾審視的目光不只聚焦於鏈家經紀業務本身,更轉向其金融板塊。在網絡傳播放大下,這引發了鏈家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輿論危機。風暴口上,左暉說「從未感受到過今日這般的輿論壓力」。
這兩起事件的問題在於房屋產權的信息調查未向購房者披露,左暉在媒體記者會上向公眾坦承鏈家的錯誤:「鏈家沒有完成產調,沒有及時履行告知義務。」
2016年5月12日,他來到上海發表了3個小時講話,他回應了違規事件:
「最近你們都承受了比較大的壓力,很多事情應該是我的工作沒做好,所以特別抱歉…過去兩年,各家品牌中介都在分析評論鏈家,我從不回應,因為他們的評價對我來說並不重要,我不是一個狂妄的人,但他們並不懂我們。」
面對著底下的員工,他平靜而有力地說:「選擇背後是你信什麼,最近的百度、滴滴以及鏈家的223事件,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不管我們碰到什麼樣的危機、問題,一定會有一招能化解,那就是能有客戶站出來說我們好。」
他的處理手段快速且果斷:對涉及「223事件」的12名員工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懲罰,帶領公司公開對外道歉,稱相關工作人員「非常不靠譜,非常不專業」,還為那兩位客戶提供了滿意的解決方案。
上海「223事件」,本質上是房屋中介行業在野蠻生長後,必然要遭遇的一次陣痛。鏈家在急速擴張中暴露的管理問題、金融業務安全性、業務版圖重塑等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坎兒」不僅考驗著正處在「青春期」急速成長的鏈家,更考驗著左暉的應變與領導能力,他必須帶領著企業迅速並順利地「邁過去」。
也正是這個過程,讓他對鏈家的當下及未來有了更多的反省與思考,也更加堅定了初心。「大多數競爭者不懂我們,我們也不會去看。」左暉堅定說,「我很清楚自己的初心,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孫宏斌證實左暉生病傳言
除了在企業上遭遇到的挫折,左暉也因經年累月的高強度工作而病倒。
最早在2015年,就一直有傳聞說左暉生了重病,而且要做手術。在百度上搜索「鏈家地產左暉」,推薦及熱門關鍵詞里就會出現相關信息。
在年初融創投資樂視新聞發布會上,孫宏斌談到之前投資鏈家時的一些細節,透露到:「大家知道老左身體...老左在養身體,一年就吃了四次飯都是跟我吃的,喝了四次酒也都是跟我喝的。」
孫宏斌的話證實了左暉的確是生病了,還需用一年的時間嚴格地休養身體。
另外孫宏斌還強調說左暉這一年只跟他喝過酒,外界猜測:要不是因為26億元買鏈家6.25%股權的大買賣,左暉可能不會外出應酬並且破例喝酒的。
四、用對人才能做對事
左暉對鏈家的管理哲學是「群狼戰術」,而非「個人英雄主義」。鏈家能取得這樣的成就,與左暉推行的人事政策有關。
近年來,一邊是樓市調控「隔山打牛」,另一邊是左暉根據業務變化調整鏈家經營策略。今年5月初,他指派鏈家總部的高層直接空降上海鏈家指導工作:
鏈家常務副總裁王擁群空降上海,擔任上海鏈家總經理職務;原上海鏈家總經理邵非的職務變為鏈家集團高級副總裁、上海鏈家董事長,主要負責上海鏈家的事業發展戰略規劃。
人事變動突顯出鏈家戰略的調整,二手房事業部的組織架構有所調整,各事業部開始「畫地為牢」,專攻區域內的客戶。
在內部培訓房產經紀人方面,左暉則另闢蹊徑:
首先,他招人不用傳統中介和網際網路中介那一套(用大Sales或去競爭對手那裡高薪挖人),而是喜歡招聘大學生或沒有從業經驗的,從零培養,因此員工的忠誠度和經驗積累都得到較大的成長。
其次,由於房地產經紀業務展業難度大、交易頻次低、收入不穩定,導致員工離職率很高。他為在職的經紀人提供了一個開展業務、接受培訓以及精神建設的場所,媒體稱其為「辦公室+學校+教堂」的集合體。這樣的效果立竿見影:房地產交易行業的人員月均流失率超過10%,而鏈家僅有3%。
最後,他十分看重員工職業操守的建設,對「黑中介」一詞深惡痛絕,希望讓經紀人有尊嚴。「很多人都把經紀人喊作中介,『中介免談』,充滿了不信任和鄙夷。而正是這樣艱難的市場環境,才更需要我們構建規範的職業操守。」
有一次鏈家組織去郊外團建,回程路上經過一片玉米地,有幾個員工偷溜進去掰了玉米。
後來有人在內部論壇里說:「為什麼要去掰玉米?」「我為什麼沒有去制止這種行為?」在激烈的討論中,有人說「這沒什麼」,有人站出來認錯道歉,但更多的人是反思。
「潛水」在論壇里的左暉看到這些討論時,內心感慨:
優秀經紀人的職業操守,首先體現在做人的道德標準上。如果你不能從服務客戶的工作中獲得樂趣獲得價值,那麼你在這個行業里就干不長、干不好。
他曾在論壇里做過一次問卷調查:過去這麼長時間,有什麼事讓你特別感動,感動得差不多掉眼淚。
「我以為答案會是賺錢,但沒有一個人告訴說這個月賺了2萬元感動得哭了。一般都說我得到什麼認可,頂多是我賺了錢拿回去孝敬爸媽。我就喜歡年輕人這樣。」
五、做公益11年,不遺餘力
在媒體的報道中,有關鏈家的一切都被過度神化了。而少有人知的是,在所有巨額數字和具體業務的背後,鏈家還在做「接地氣兒」的事情——堅持做公益,而且一做就是11年。
從2006年起,左暉就帶著鏈家走上了公益這條路:
2008年2月鏈家第一所希望小學安徽省宿松縣許嶺鎮雨嶺小學建成並投入使用,5月汶川地震捐款超過20萬;
2009年11月鏈家地產捐建第二所希望小學—內蒙巴彥淖爾五原縣美林中學,並確定每年捐建一所希望小學的計劃。
通過籌建愛心小學喚起了人們對教育的關注,距今已經建設了8所愛心小學。
今年高考期間,鏈家在全國8000多家門店同時展開了「高考休息站」,考生和家長都可以在鏈家門店享受乘涼休憩、便民飲水、應急充電、免費上網等眾多服務。
鏈家「高考休息站」只是鏈家公益服務範疇中的很小部分,從教育助學到社區服務,再到精準扶貧,鏈家在公益領域已經嘗試了很多:
鏈家目前已為偏遠貧困山區的小學建立了116所愛心圖書館;啟動了「鏈家在身邊,有事兒您說話」社區公益項目,市民走進鏈家門店便可享用應急電話/上網/充電/飲水等服務;「太陽花成長計劃」以及結緣慈善基金會為困難及有病患孩子提供幫助等。
結 語
在刀光劍影的創業江湖中,創始人的性格和才能最終決定一家企業的個性,如同幫派幫主一開始就奠定了本幫派的血性與江湖地位。作為龐大的房地產商業帝國,無論在企業性質還是企業靈魂層面,鏈家只屬於左暉一人。
鏈家兇猛,左暉低調,這是業內的共識。「我說不上低調,但非常抗拒捷徑,寧願慢慢來,先做事再說話。」他做事力求踏實,鏈家的成功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一件事情:只要你有價值,慢慢做,做難和正確的事,市場一定會給你回報。
他曾在年初的發言中說:「很多創業者將失敗歸咎於執行力,但真實原因是缺乏戰略洞察。」他也說,「這個時代的企業具有相似宿命,不要幻想自己能夠青史留名,沒有那麼多機會。」是他一貫犀利的風格。
在未來,左暉的理想是「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通過高質量的數據、信息和內容,提升用戶的消費質量和體驗,強化交易的可控性和安全性,形成用戶畫像,從而鎖定客戶,提升房地產交易效率。
「我現在的商業邏輯是,我做的一切是為10年後做準備,做好準備之後,靜靜地等著它開花結果,我遠遠在一些地方等著你,遠遠地等著消費者趕上來,等著消費者開始買單,等著消費者開始喜歡這些東西,喜歡這些真正重要有品質的東西。」
慢慢來,比較快——風雨兼程25年,即將奔向IPO上市及50歲大關的左暉,正用「以慢制快」的速度,「精雕細琢」著他的鏈家地產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