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複試泄題:22位考生的滑鐵盧,千萬年輕人的人生課

2021-04-12     明珠絮語

原標題:人大複試泄題:22位考生的滑鐵盧,千萬年輕人的人生課

01

有朋友讓我談談人大考研複試泄題的事情。

估計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有人舉報參加人大法律(非法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複試的部分考生,在複試正在進行、尚未結束期間,在考生自發組建的某微信群里透露複試內容。

經調查核實,有22名複試考生「確實存在實質性透露複試內容等違紀行為」。

結果,這22名考生被取消相應科目考試成績,給予記零分的處理。

根據網上的圖片顯示,那些被記零分的考生,很多人的初試分數都非常高。

本來他們初試取得了高分,又順利完成了複試,可以說已經勝利在望。

沒想到一步不慎,讓自己一年甚至幾年的努力與夢想,毀於一旦。

02

其實這件事情的是非對錯非常明顯,不用筆者多說。

在剛剛看到新聞的時候,筆者就和兒子談過心。

現在,不妨把和兒子說過的話寫出來,對所有的年輕人再說一遍。

我對兒子說,這件事雖然沒有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上,但一定要「別人亡羊我補牢」,從中吸取教訓,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一是要有規則意識。

且不說國家的法律法規對招生考試有著嚴格的規定,在人大今年的研究生複試考場規則里,也明確規定「考生在複試期間不得錄屏錄音錄像,考後不得向他人透漏招生考試內容,不得將試卷、答卷和考試內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轉發親屬或他人。」

而且,考生還都和學校簽署了《中國人民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誠信複試承諾書》,其中鄭重承諾:「保證複試過程不錄音錄像,不保存和傳播複試有關內容」。」

由於複試的形式所限,研究生複試工作並不能做到所有考生同時進行,而動輒數百人參加複試,也難以做到一人一題,更難以做到每個人從內容到類型都完全不同。

也就是說,前面的複試題目,對後面的同學有參考價值,甚至可能就是原題。

所以,學校要求先複試完的同學不得傳播複試內容,這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對於那些考生來說,既然規定在先,承諾在先,現在公然違反,受到嚴厲的處罰也無話可說。

不遵守規則,你連委屈的資格都沒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考生都是學的法律專業,更不應該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有網友就說,將來「我不希望我的案子被那三十個人審理。我有點擔心萬一哪天我上了法庭,一到晚上,法官,控方辯方律師,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把我們的底交了……」

話雖刻薄了些,但邏輯性不錯。

簽了的承諾書都不遵守,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任何時候,規則都是我們內心必須堅守的底線,這一點,我們應該時刻牢記。

03

二是不可得意忘形。

從被記為零分的名單來看,基本上都是高分考生。

他們的初試分數高,複試感覺不錯,所以在別人問起自己的時候,就坦然把題目說了出來。

這裡面,或多或少有顯擺的成分。

每個人都知道,雖然一個複試群里的成員都是共同戰鬥的研友,但同時也都是競爭對手。

如果自己的分數微妙,不上不下,可能在複試時被刷下來,那些考生會把考試題目透露給後面的人嗎?

而從公平的角度講,你自己覺得沒事了,然後在這個群里透露了複試題目,對沒有加入這個群的考生公平嗎?

即使在這個群里,有人可能從你的題目中得到了啟示,有人則可能沒有碰到類似的題目,他是不是也會對你不滿?

極端一點說,就算是從你那兒得到了好處的人,照樣也可能會舉報你,因為把你們拿下,會增加人家成功的機會。

你不過腦子的一句答案,實際上是將自己置於了險境。

忽然想到一個成語:畫蛇添足。你都已經畫完了,自己去喝那壺酒就行,非得把蛇添四隻腳幹啥?還不是有點自我感覺良好了!

越是在接近勝利的時候,越是處在順境的時候,越要保持警惕,不要得意忘形。

要記住,能讓你翻船的地方,不僅有充斥著驚濤駭浪的汪洋大海,也有那些看起來波瀾不驚的小陰溝。

04

三是要謹言慎行。

在信息時代,獲取信息太容易。

在網絡時代,傳播信息太容易。

你和別人在一起吃飯,說點不合時宜的話,就可能被人錄音、錄像發到網上,讓全世界都知道。

你在自以為私密的群里跟朋友說了點悄悄話,但朋友又轉給了朋友,一傳十、十傳百,最終那個私密的悄悄話截屏變成了公開的證據。

類似的事情,已經發生了不止一起。

在任何場合,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這都應該銘記在心。

否則,你可能會自己給自己挖坑,你說的話,留過的言,做過的事,都可能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

到時候,真的沒有後悔藥可買。

05

因為一時「好心」或「疏忽」,在群里說了一下剛剛複試完的題目,就給記了零分,這樣的結果對那些經過了一年甚至幾年辛苦複習的考生們確實有點殘忍。

但事已至此,當事考生也只能坦然接受。

以後人生的路還很長,栽個跟頭,長個教訓,千萬別怨天尤人,更不要自暴自棄。

我希望,這22位同學的滑鐵盧,能夠成為千萬年輕人包括他們自己的人生課,大家都要從中吸取經驗。

記住這個案例,記住這個教訓,對於那些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不是壞事。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RbkxngBrsvY2_UupNY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