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追大羅,停球賽齊丹—背鍋俠本澤馬的停球藝術

2019-11-13     小趙說體育

停球系列欄目開刊到現在,經歷了欣賞齊達內的重劍無鋒卻巧奪天工,見證巴喬的返璞歸真,舉重若輕,驚嘆冰王子的化腐朽為神奇,驚愕於小羅的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震撼於馬拉多納的人球合一,隨心所欲,不可思議於貝利的球王本質,這幾個足壇史上最頂尖的停球大師或許已經離開他們最熟悉的綠茵場,但幸好的是球迷們還能從錄像,集錦中欣賞他們的停球技藝。

緬懷過去,回憶時光的美好過後,我們需要把鏡頭從過往拉到現在,要用一雙懂得發現美的眼睛尋找當今足壇的停球大師,從古到今,停球這項絕技從未消逝過,只等我們發掘。欣賞過退役球星的停球絕技後,現役球星的第一彈,此系列現役球星停球絕技的處女帖將會把舞台和聚光燈給到一個無論在場上場下都是球迷提供飯後談資的球員—本澤馬。他既是球迷口中的「背鍋俠」,同時又是足壇現役的神鋒之一,他的停球到底有哪些獨到的地方可以達到大師級別,本期將重點介紹本澤馬的停球技藝。

出道於里昂的本澤馬出生於1987年,與同時期的納斯里,梅內和本阿爾法並譽為「法國四小天鵝」,而才華橫溢的本澤馬從出道伊始由於盤帶風格和盤帶姿勢被媒體和球迷稱為大羅的接班人。在俱樂部中,本澤馬可為榮譽滿載,里昂時期四次隨隊奪得法甲冠軍,並取得一次聯賽射手王,被稱為「法甲小霸王」,轉會至皇馬後球風開始轉變,技術系統更加完善,成為一名全能的前鋒。隨後與C羅和貝爾組成BBC組合,全歐洲最豪華的鋒線之一,在皇馬期間幫助球隊獲得4次歐冠冠軍,成為非凡的偉業。而在歐冠歷史射手榜上他已62個歐冠進球排在C羅,梅西和勞爾之後,名列歐冠歷史射手榜第4。

像齊達內,巴喬,馬拉多納和貝利等等這種停球大師,他們仿佛身上散發出一股魔力,一種與生俱來的球場主角光環,與他們相比其他球員都黯然失色。而本澤馬雖缺乏小羅般的靈動,齊達內般的優雅,但他停球技術之紮實,停球環節所需要具備的要素,例如身體素質,球感,技巧性,想像力,停球的銜接性都應有盡有,動作缺乏美感或許是本澤馬的一個美中不足之處,但停球技術之紮實,卻可以與大師級別的球員相提並論。

出色的球感和紮實的基本功:

本澤馬的球感和基本功之出色表現在他可以用身體每一個停球部位完成停球,無論是腳下、大腿、胸部還是頭部他都可以完成停球,而且還能同時用幾個部位銜接停球,沒有出色的基本功和球感根本做不到用不同部位完成無差別的停球。

例如接長傳球的一次秀球感操作,連續用大腿,外腳背和胸部在行進間完成停球,整個停球過程都沒有讓球落地的同時還牢牢掌控皮球,幾個停球動作行雲流水,看起來像是是一個縫合的技術動作

幾乎橫跨全場的長傳,用外腳背輕鬆把球卸到自己的側前方,形成護球的同時打開前進的方向,頂級的球感和基本功不需要過多的調整就能把身體往前進的方向打開。

中鋒停球必備條件:背身能力與對抗

背身能力和對抗歷來是策應型中鋒必備的條件,本澤馬轉會到皇馬後技術風格和踢法大幅度轉變,逐漸轉型為策應型前鋒,BBC時期以策應為主,作為策應型前鋒,本澤馬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個是腳下的有球能力,這點區分了支點和策應的區別,另一個是背身能力,因為回撤策應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是背身的情況,沒有過硬的背身能力意味著有球能力根本無用武之地,你得要先抗住防守球員的貼身防守,穩定地腳下拿球才有空間和時間處理球,發揮有球能力。因此轉型期的本澤馬體重開始上升,上半身越來越強壯,其背身能力和對抗由於上半身的粗壯越來越穩固,在背身情況下面對後衛或者1/2球基本都是出於上風,無論是靜態力量還是動態力量,其強壯的上半身都讓防守球員無可奈克,無論施加多強的對抗,都紋絲不動。但有得必有失,本澤馬加強了上半身的力量後下肢靈活性受到一定的影響,沒有剛剛出道時期那麼靈活,做動作的速率較慢,這是他與馬拉多納,貝利,小羅這種既有核心力量又不失靈活性的怪物在天賦上的差距。

本澤馬屬於骨架相對加大的體型,所以增重後的本澤馬因為骨架大顯得更加魁梧,因此背身時只要雙手張開擴大控制範圍,防守球員根本難以侵占他的控制範圍。這次停球很好地體現出本澤馬這個體格特點,大骨架+強對抗,防守球員無論在背後再猛烈的前撲都無法頂開本澤馬,反而自己由於用力過猛而摔倒。

例如這次停球就很好展示了本澤馬的身體對抗,大體格+強對抗讓對方球員在背後不斷施加遊走於犯規之間的推力下,本澤馬既沒有倒地也沒有失去對球的控制,本澤馬兩次與防守球員對抗過程中都是占據碾壓性的優勢。

人堆中泰然自若的停球:

本澤馬的停球與齊達內最相似的一個地方在於,在兩三人的圍堵的空間下,他與齊達內都能做到動作自然輕鬆。整個停球過程鎮定自若。越是在狹小的空間,狹小空間越是多人,那麼對於進攻球員來說他需要兼顧和觀察的因素就增加,這與單對單面對防守球員有大大的不同,一對一的情況下只需要想著如果KO對方,而多人的情況下你還需要考慮KO貼身防守球員的同時其餘的球員上搶或補防時如何應對,這是多維度的處理情況。

例如這次在肋部,狹小範圍內的傳遞配合,面對兩名球員的夾防,本澤馬從容不迫用腳背一彈一拉,輕鬆躲過兩名防守球員的補防,整個過程對防守球員熟視無睹。

在邊路面對兩人的夾防,空間小,處理時間短。這種情況下本澤馬憑藉體格,停球銜接控球一氣呵成,面對夾防泰然處之,頗有視防守球員如無物的氣勢。

停球結合過人:

年輕時期的本澤馬被稱為大羅接班人,其腳下做動作能力極強,在停球時能順著球勢做出撥、拉、抹等動作,在皇馬轉型後體重增大,下半身的靈活性下降,停球過人基本只能在正面的情況下完成,做不出那種靈活的扭腰轉身等動作。

年輕時期本澤馬天賦溢出,身體靈活度上佳,做動作輕盈無比,遊刃有餘。可以做出如圖中所示在半轉身或背身的情況下做出拉,撥,抹球等技術動作後同時快速轉身完成過人。

轉型後的本澤馬由於體重增加,靈活性比以往下降極其嚴重,而且做動作的速率明顯沒有以往那麼快,所以他的停球結合過人更多是靠節奏感,這與齊達內很相似,依靠著節奏感和時機完成停球過人,例如這次挑球過人,一停一挑,時機掌握和節奏把握並存。

獨特的後腳跟停傳:

本澤馬的後腳跟停傳方式,是他停球技術中一個非常獨特的技術環節,作為一個策應型的前鋒,在背身抗人、在無法用常規動作完成停球的情況下,根據場上的形勢加上自己紮實的基本功,他會大量用後腳跟停球,而且在停球的同時完成傳球,完全不延誤戰機。

例如這次在國家隊與里貝里一次經典的連線,里貝里一個胸部停球把球傳給本澤馬隨後直插,本澤馬心領神會,放棄常規動作停球,直接後腳跟把球停給前插的里貝里,里貝里順勢停球銜接射門,在這個配合中,里貝里兩次胸部停球,本澤馬一次後腳跟停球,三次frist touch都堪稱完美。

本澤馬這次處理長傳球的過程,在背身且球的高度是個半高球,比較穩妥的停球方式是用大腿停球後再做處理,但本澤馬看到前插的伊斯科後直接後腳跟把球順勢停給前插的伊斯科,力度恰到好處,分毫不差

出色的停球節奏感:

停球在大多數時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在第一次停球後可能會遇到另一名防守球員補防或身體位置打開方向不對,需要通過後續的停球動作銜接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調整身體方向和開展進攻,而本澤馬在這方面的節奏感極其出色,會調整步伐和步點完成二次停球。

西班牙國家德比一次經典的進球,本澤馬接到高球後面對回追速度極快的普約爾,由於普約爾的回追速度實在太快,如果把球停在下三路將會完全被普約爾鎖死處理空間,因此本澤馬不選擇停球在腳,直接挑球導致普約爾由於上撲過猛而重心不穩摔倒,倒地的普約爾雖仍想利用身體阻擋本澤馬的射門,而本澤馬再次用大腿承接第一次停球為後續射門做出調整,完全避開普約爾防守,通過停球兩次戲耍普約爾。

這次挑球過人的二連擊,先是瀟洒地挑球戲耍衝上來的第一名防守球員,隨後面對第二名防守球員,再次挑球過頂,完全不慌張,對手被迫用粗野的犯規侵犯本澤馬。

從近鏡頭看本澤馬的停球過程,第一次挑球過人後其實後續做出了細微的停球調整,銜接了胸部停球和大腿頂球,整個過程節奏感極好,不慌不忙,永不急於出腳,整個銜接行雲流水,讓對方第二名球員產生出我出腳可先碰到皮球的錯覺,結果換來一個粗野的犯規。

又是國家德比的停球秀,滄海橫流方見英雄本色,越是重大的比賽,壓力越大,也越能體現出球員的自信,整套動作的節奏感堪稱完美,胸部停球銜接大腿在銜接腳背,面對三人的防守,用三個部位完成停球,動作之間環環相扣。

一擊即傳,化繁為簡:

真正的高手在面對不舒服的來球,不規則的來球以及彆扭的身體姿勢時,都能利用想像不到的動作間接完成停球,把複雜的處理球簡化為簡單的一個動作。

15年歐冠小組賽面對利物浦,本澤馬奉獻了經典的一擊即傳,在接到馬塞洛的傳中時,傳中球的高度極高,而且球的落點完全脫離了本澤馬的身體控制範圍,而本澤馬利用一個大鵬展翅式的極限動作完成停球,用腳弓順勢把球墊給C羅,這個停球對於球感,身體協調性和預判能力缺一不可。

再來看看本澤馬這次被對方後衛近身貼防,而且貼身的力度很強,幾乎讓本澤馬難以做動作,但是本澤馬強行躍起後用後腳跟把球彈給邊路的C羅,在這種防守壓力下做出如此精彩的停球簡直嘆為觀止,這次停球所需要的爆發力,球感,預判,身體協調性同樣缺一不可。

不可思議的停球處理:

球場的形式瞬息萬變,是絕不可能依靠球員想好的劇本來影響比賽的走勢,在稍縱即逝的環境下,球員的本能反應是應對場上複雜形式的最好良藥。對於停球這門技術來說,也是如此。縱使球員接受過科班化的系統訓練,教練從小就教會你如何是正確的停球姿勢和動作,但在複雜的賽場上是無法按照提前寫好的劇本去踢比賽,一些根植在腦海里的東西也有不管用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就需要球員的足球本能來應對,面對一些不舒服的傳球,埋怨隊友的傳球不好是最次的做法,而自己能把不舒服的傳球完美停下來才是出色的停球大師應該做到的範本。

本澤馬身位在前,但來隊友的傳球卻在身後,形成了這種不到位的傳球,而對於這種不到位的傳球,本澤馬反應極快,本能地用後腳跟一彈,把球停在原地,隨後回身完成破門。

如何停一些不舒服的來球是衡量停球大師的一個標準,本澤馬這次破門前的停球最為經典,簡直百看不厭。隊友的傳球力量過小,而本澤馬位置太靠前,在這種情況下本澤馬通過背身小碎步調整接球的位置後順勢把球往前一領,球猶如黏在腳上,與此同時完成轉身,這次的停球操作堪稱教科書般。

停球的不可預判性:

本澤馬在人堆中停球時,尤其是面對多名防守球員,他停球動作的不可預判性讓防守球員根本無法準確預判他的停球動作,他可能會用一些出其不意的方式完成停球,也可能會用一些彆扭至極的動作完成停球,扔防守方難以防範。

18年歐冠決賽這次局部的停球表現,一連串的動作完全沒有規律可言,而且腳步尤其怪異,先是上半身左扭右扭形成護球,讓防守者無從下腳,隨後停球時用後腳跟磕球,把球往身體的反方向停下,隨後又搶在防守方前把球捅給隊友。

接連面對三名球員,本澤馬先是外腳背往反方向輕輕一撥過掉第一名防守者,面對衝上來的第二名防守者再接一個較低拉球甩開對方,將失去對皮球的控制時又接一個極限的扣球,面對回身搶球的第二名防守球員優勢一個扣球甩開防守,四個動作過掉三名防守球員。

往往當人們談到天賦時,殊不知本澤馬曾經被譽為大羅的接班人,當人們談到曾經的「四小天鵝」天賦誰最高時,殊不知只有本澤馬還能在豪門立足到現在,人們說到揮霍天賦時,殊不知本澤馬每個休賽期回來體重都會增長,但也是足壇上為數不多靠吃天賦吃了一輩子的球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KibbG4BMH2_cNUgnU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