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90後、95後新生代媽媽對兒童的飲食質量、飲食營養的投入更加重視,同時也更注重輔食,這為嬰幼兒輔食市場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嬰幼兒輔食市場尚處在起步階段,市場發育程度比較低,還需要再教育。在低端市場上,各種產品魚龍混雜,產品缺乏技術含量,大部分國內企業艱難生存。
在中高端市場,大多數企業仍步履維艱,只有少數幾家企業通過差異化和品牌化建立起嬰幼兒輔食品牌的良好形象,獲得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01
國產品牌新機遇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政府關於改善居民營養水平等政策的出台,我國嬰幼兒輔食產業逐步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近十年的市場消費增速保持在20%左右。
在國產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之後,嬰幼兒食品行業國產品牌整體均受到影響,也給我國嬰幼兒輔食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在很長時間內,我國嬰幼兒輔食生產企業數較少,而且品牌知名度不高,國內市場基本被嘉寶、亨氏、禧貝等國際品牌壟斷。
不過,2017年以來,我國針對嬰幼兒輔食行業監管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尤其是2018年以來,先後出台了《關於發布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中鎘的臨時限量值的公告》、《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監管的規定》、《嬰幼兒配方食品備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等政策法規,被稱為「嬰幼兒輔食行業元年」。
面對這一系列政策的發布也就意味著嬰兒輔食行業進入嚴管期,嬰幼兒輔食行業門檻跨越式提高,新政實施必將倒逼部分企業、品牌退出市場,只有真正實力強勁的企業才能經得住輔食新政的嚴苛考驗。
同時,對於未來我國嬰幼兒輔食行業企業來說,產品的營養性和安全性是企業最應該考慮和發力的點,雖然目前國內嬰幼兒輔食行業外資品牌的市占率較高,但由於市場空間還較大,未來對於國內企業來說機會還較大。
對此,宋亮曾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內輔食市場尚處起步階段,雖然品牌眾多,但集中度並不高。
近兩年,針對輔食行業,國家標準不斷提升,並關閉多家小型「作坊」企業,隨著國家對輔食企業要求標準和監管繼續加強,未來將推動輔食行業健康發展,中小型企業將面臨淘汰。
02
輔食行業新突破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成倍增長。
我國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率超過10%;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率超過9%,而且這一增長態勢還將長期持續。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家長對兒童的投入也大大增加,尤其是在兒童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家長的營養投入更是日益走高。
近幾年,嬰幼兒輔食行業發展從市場增速緩慢,發展成食品廠商爭奪的新藍海,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早年間,我國人民對於嬰幼兒輔食的認知主要還是停留在家庭製作式的,對於專業營養米粉等這類的輔食產品接受度不高。
其次是在產品供給上,在很長時間內,我國嬰幼兒輔食生產企業數較少,而且品牌知名度不高,國內市場基本被國際品牌壟斷。
隨著近幾年進口輔食每年都會曝出多個批次不合格產品,其原因多分別因鈉和總鈉檢出值嚴重低於標籤明示值而被曝不合格。
與此同時,國產品牌也在慢慢崛起。比如,貝因美營養米粉、伊利原味營養米粉、亨氏嬰兒營養米粉、伊威嬰兒米粉等多款品質領跑的嬰幼兒米粉在行業里嶄露頭角。
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輔食品類包括米粉、果蔬泥、健康零食等多個子品類,其中除米粉,其他子品類在中國市場的消費水平還有很大空間,而米粉在低線城市的滲透率也相對較低。因此,通過有效的消費者溝通和渠道滲透,市場增長潛力將會不可估量。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通過對嬰幼兒奶粉市場監管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國家在輔食市場興起之前開始按照嚴格標準來執行,為輔食市場發展帶來良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