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丨感恩醫者,不能只在當下

2020-02-18     生命時報

生命時報特約評論員 燕 陸

2月9日,近6000名醫護人員抵達武漢,那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武漢迎接保障醫療隊人數最多的一天。據統計,截至2月14日24時,在武漢的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超過2.5萬人。

疫情之下,不管是在本地醫院堅守還是千里馳援武漢,醫務工作者們始終奮鬥在一線,他們的無私奉獻讓人感動。

他們,是身著白衣的戰士,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築起一道道守護安全健康的屏障。

從一張張簽滿名字按滿手印的請戰書,到一張張被口罩和護目鏡壓出血痕的面龐;從「疫情不退,我們不走!」的誓言,到「如果我有什麼意外,我爸媽你幫我照顧一下」的囑託……這些都是對堅守擔當職業精神的生動詮釋,也每每讓人感動和心疼。

醫療隊伍中,有的剛剛二十出頭,有的已經有了孫輩,有的夫妻情侶齊上陣,有的幾代人共堅守。

脫下白大褂,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的父母、子女、丈夫、妻子,但危急時刻,為了守護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的健康平安,他們毫不猶豫選擇穿上白大褂、防護服,奔赴抗擊疫情沒有硝煙的戰場。

可以說,他們正在用自己小家庭暫時的小別離,努力贏得疫情過去之後更多家庭更廣層面的大團圓。

醫者的無私無畏讓人們感動,正所謂疫情無情人有情。著名的特魯多墓志銘這麼總結:有時能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這恰恰是疫情防控過程中,醫護人員正在做的:他們夜以繼日,不僅給予患者醫學治療,還有鼓勵,使其有信心戰勝疾病。

病人病情好轉離開重症監護室,醫生連聲說著「別再進來了」;有患者痊癒出院時,多名醫護人員為患者獻花祝福……醫護人員不僅有「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還有奉獻和細緻,是他們讓與病毒對抗、與死神廝殺的醫療行為有了一份直抵人心的溫度。

這些情景讓民眾無不為之動容,一些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老前輩們甚至想起了當年百姓追著部隊送雞蛋、送糧食的深深軍民魚水情。

除了感動,我們還能為醫務人員做些什麼?

  • 相關部門應繼續加強防控措施,及時補給物資,強化醫護人員防護,保障他們的工作環境、休息時間和身心健康,確保他們在守護我們的同時,也有支援他們的力量;
  • 同時也要做好對醫護人員家人的照顧,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更安心地在前方戰鬥。

對於廣大普通群眾來說,按照科學方法做好防護、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絕不隱瞞接觸史、旅行史,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也是不辜負醫護人員的全力付出。

更重要的是,這份感激與感動不應只停留在非常時期。疫情當前,醫護人員沖在最兇險的一線,被褒獎、稱讚自然不用多說;而他們平時默默奉獻,也理應獲得更多尊重和保護。

尊重醫者、敬重生命,應該成為社會正能量,持久延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86UWHAB3uTiws8K_Zr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