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0-14 08:35:34來源:成都日報
《成都市支持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若干政策》印發
對產業全方面扶持 最高可獲1000萬元
具有清潔環保、可再生特點的氫能,被視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近來,氫能產業的熱度逐年攀升。而此前國家出台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重要文件中,明確提及要大力發展氫燃料汽車。到2030年,我國要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200萬輛的目標。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支撐。今年,成都提出要在要素配置上大力創新突破,進一步深化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政府「有形之手」引導專業化企業參與全球供給體系建設、產業功能區建設和市場化改革,千方百計降低企業經營、建設和運營成本。記者昨日從市經信局獲悉,該局和市財政局等5單位共同印發了《成都市支持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http://gk.chengdu.gov.cn/govInfoPub/detail.action?id=111884&tn=6),提出二十條政策,從科技創新、加氫站建設運營、資金配套等方面對產業予以全方面扶持,在關鍵環節上精準出拳。
鼓勵創新 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最高獎勵1000萬元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的支撐。對此,《若干政策》提出我市將支持本市企業實施氫能暨新能源汽車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開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研發,採取前資助方式,給予最高200萬元資助;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圍繞產業功能區主導產業實施產業集群協同創新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經費等。
此外,我市還將對本市企業製造的首台(套)燃料電池產品,經認定後,按照單個產品型號給予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按照相關產品年銷售額的2%,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銷售獎勵;對本市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生產企業,按照相關產品年銷售額的1%,給予最高500萬元的銷售獎勵。
如何以政府「有形之手」引導專業化企業的發展?《若干政策》指出,我市將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將成都市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納入全市「5+5+1」產業基金中,由成都市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對股權投資機構開展的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股權投資進行跟投;將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納入我市企業貸款風險資金池支持範圍;設立成都市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企業項目庫,開展股權債權產業化專項扶持計劃,加大對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培育。
推動應用 燃料電池車仍享受購置補貼
去年6月,搭載東方電氣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首批1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在成都市實現商業運行。今年4月,中國西部首條氫燃料電池自動化生產線在成都正式投產,該生產線前期產品主要用於新能源汽車。為了進一步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若干政策》提出我市將在中央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對在本市公安車輛管理部門註冊登記的燃料電池汽車新車,按照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給予市級配套補貼。
在加氫站給予建設和運營補貼方面,我市將對新建、改建、擴建日加氫能力不低於200千克的固定式加氫站,按建設投資(不含土地費用)的30%,給予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對日加氫能力不低於200千克的固定式加氫站,按照年度累計加氫量,給予每千克10元、最高500萬元的運營補貼。
在優化產業發展和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方面,《若干政策》提出對舉辦經市政府批准的成都市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會、展覽展示、市場拓展、行業培訓等活動,給予最高2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記者 程怡欣 劉金陳)
原標題:《成都市支持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若干政策》印發
相關新聞
從「補車」到「補用」
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 最高補貼500萬元
今年3月下旬,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新政,對推廣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政策進行了完善,並明確表示將繼續大幅降低補貼金額和提升補貼門檻。此後,各地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一直備受關注。
6月26日起,成都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地方購置補貼。而此次印發的《若干政策》,除支持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外,還立足從「補車」到「補用」的政策導向,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方面下足了功夫,致力於優化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
回應熱點:
優化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
今年6月,為貫徹落實財政部等四部委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成都決定自2019年6月26日起,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地方購置補貼。
市經信局汽車產業處處長文彬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在整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過程中,政策將從原來的「補車」向「補用」轉變,側重對充電設施、配套運營等方面的支持。
從「補車」向「補用」轉變,這一點在近日印發的《若干政策》中體現得十分明顯。對於消費者而言,《若干政策》著力於「優化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推出了不限行、減免停車費用等諸多利好。
具體來說:新能源汽車在本市域內出行不受尾號限行限制。在本市公安車輛管理部門註冊登記的新能源汽車,還可以在部分停車場(點)和時間段內享受收費減免政策。此外,《若干政策》還決定,除經認定確需保留的,2020年及以後將不再對燃油貨運車輛發放入城證。
解決難點:
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
對消費者來說,購買電動汽車最大的疑慮或許就是充電樁等配套設施是否方便易得。這一度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難點。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印發的《若干政策》明確要「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並圍繞於此提出了7條具體措施。
在建設方面,《若干政策》明確,對完成安裝的充電樁(群),給予單個最高2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對新建、改建、擴建的經營性集中式充換電站(BOT充換電站除外),給予單站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對於居民小區來說,紅線產權分界點以外的僅充電設施用電電網增容工程,由供電企業免費建設;分界點以內的充電設施用電電網增容工程,給予總建設費用70%的一次性補貼。
在運營方面,《若干政策》明確,對經本市價格主管部門認定的,向電網經營企業直接報裝接電的經營性集中式充換電設施運營企業,按照年度累計充換電量採取分段超額累進的方式,給予最高500萬元的運營補貼。
在電價方面,《若干政策》明確,對經本市價格主管部門認定的向電網經營企業直接報裝接電的經營性集中式充換電設施用電,執行大工業用電價格,2025年底前免收基本電費。(記者 程怡欣 劉金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