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全縣脫貧還有146天
距與全國同步小康還有509天
8月2日下午,受甘肅旅遊智庫秘書處和甘肅都市廣播調頻《專家帶你去旅行》欄目組邀請,隴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鬍桂芸,康縣長壩鎮花橋村第一書記史萬龍做客甘肅都市調頻直播間,就隴南市旅遊發展、鄉村旅遊等話題與廣大聽眾進行交流。
就隴南市的旅遊概況,胡桂芸這樣說:
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里吃。隴南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地與岷山山脈、黃土高原交匯地帶,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毗鄰川、陝兩省,是甘肅省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江河小溪密布,森林覆蓋率高,素有「隴上江南」之美稱。近年來,隴南市委、市政府把旅遊業作為極具後發優勢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發展,通過積極努力,已打造形成了一批具有震撼力的旅遊產品,「隴上江南」旅遊品牌形象日益彰顯。國家4A級景區中國愛情谷宕昌官鵝溝、武都萬象洞風景區、康縣陽壩亞熱帶生態旅遊風景區、成縣《西狹頌》摩崖石刻風景區、文縣天池等,已在西北旅遊市場形成亮點。
「早知有隴南,何必下江南。」
隴南青山養眼,秀水養心、特產養生,
到過隴南的朋友都稱讚
隴南「山美、水美、人更美,鳥語花香飯更香」。
胡桂芸分別從山是隴南旅遊的根——隴南山青、林密;水是隴南旅遊的脈——隴南水清、秀美;文化是隴南旅遊的魂——隴南地方民族民俗文化多彩多姿等三個方面闡述了隴南旅遊的資源特徵和概括。
她指出,原始的生態文化、原生的民族民俗文化、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及稟賦獨特的資源優勢,隴南旅遊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當前隴南旅遊的可進入性已得到極大改善,隴南已成為連接西北和西南的重要樞紐,發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將推動隴南旅遊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旅遊基礎設施落後的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接待能力不斷擴大。隴南旅遊產業地位日益提高,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全市國民經濟中新的增長點、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在擴大對外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隴上江南」的旅遊形象極大提升,旅遊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翠綠的植被、清澈的溪水、清新的空氣、蔚藍的天空是隴南極為突出的比較優勢,這就是我們需要守護的「綠水青山」,也是我們的「金山銀山」。隴南生態要素的顯著性和性價比堪稱上佳,追求發展的美學境界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根本意願。
依託資源優勢,我們完全可以實現旅遊資源大市向旅遊強市轉變,大幅度提升隴南旅遊在全省乃至全國旅遊市場的話語權、競爭力和影響力。
就隴南旅遊發展格局上,胡桂芸介紹:
我們將構建起「一個龍頭、兩大旅遊集散地、三大特色旅遊目的地、四條旅遊發展帶、十大主體旅遊線路」的旅遊發展新格局。「一個龍頭」就是把官鵝溝大景區打造成為中國愛情谷,成為全市最大的旅遊名片和龍頭品牌;「兩大集散地」,就是把成縣建成隴南航空旅遊集散地,把武都區建設成隴南鐵路旅遊集散地;「三大旅遊目的地」,就是打造禮縣西和先秦三國文化旅遊區、徽縣三灘兩當雲屏戶外體驗旅遊區、文縣碧口武都裕河康縣陽壩康養休閒旅遊區;「四條旅遊發展帶」,就是重點建設囊括全市的嘉陵江風情旅遊帶(含白龍江、白水江等)、古道旅遊帶、「紅色記憶」紅色旅遊帶、民俗風情旅遊帶;「十大主題旅遊線路」,就是打造文化觀光游、民俗探秘游、田園養生游、紅色生態游、文化尋根游、特產美食游、茶鄉品茗游、酒鄉體驗游、科考探險游、休閒自駕游十大主題旅遊線。
對於隴南鄉村游今後的發展思路,新產品,新業態,胡桂芸介紹如下:
隴南屬於秦巴山扶貧片區,是一個自然風光優美、民俗文化豐富多彩、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同時也是相對偏遠和貧窮的地區之一,脫貧致富是大山深處各族兒女多年的期盼。實踐證明,發展鄉村旅遊不但有效地推進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現了旅遊開發與扶貧工作的深度融合,更進一步明確了隴南農村發展的定位,促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提升了隴南農村社會發展層次,是符合隴南科學發展實際的有效之路。
我們立足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大力實施「旅遊富民」工程,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有力抓手,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基礎先行、金融支撐、模式創新、新媒助力的發展思路,建成了2070個美麗鄉村,2016年全市280個村被國家列入「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18個村被國家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全市共打造國家級鄉村旅遊模範村2個(康縣鳳凰谷、康縣花橋村),其中花橋村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11個,省級旅遊扶貧試點村12個,市級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85個。農家客棧達到921戶,8190張床位,農家樂1321戶,其中星級農家樂61戶。2019年1-6月,全市鄉村旅遊接待人數491.3萬人,收入12.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3%,13.5%。通過示範帶動全市鄉村旅遊快速發展,不僅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而且增加了農民就業率,探索出了一條貧困山區旅遊脫貧之路。各縣區充分利用當地綠色生態、美麗鄉村、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特色產業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培育打造了一批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品牌,吸引了大批來自蘭州、陝西、寧夏、四川等地的市內外遊客前來觀光休閒。
所以我們將通過鄉村旅遊發展,促進「三農」資源充分整合和合理利用,讓資源成為產品,讓產品走向市場,讓市場創造效益。要更加注重講好「鄉村故事」,弘揚鄉村文化,傳承鄉村民俗,保護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更加豐富的旅遊產品和業態,讓人們體驗鄉村文化;讓鄉村文化在「主客共享」的旅遊生活中發揚光大,以鄉村旅遊的發展成果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堅持全域旅遊發展思路,讓鄉村旅遊與田園綜合體、紅色紀念館、歷史文化名鎮和村落、茶馬古道、歷史文物、歷史名人及故事、在隴南發生的重大戰役、非遺文化體驗基地、各類文化藝術節、鄉村村史館等地方要素充分融合。要通過鄉村旅遊的精準扶貧,讓越來越多的貧困鄉村和貧困農民脫貧,走向奔小康的幸福之路,讓農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生活理念愈加進步,生活質量日益提升。讓老百姓在這一輪鄉村振興過程中,更有獲得感,有生活品味,切實提高幸福指數。
到2020年,全市力爭建成125個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 10個鄉村旅遊A級景區,發展100個旅遊專業合作社(公司),發展1000戶農家樂,發展1000戶農家客棧,發展500戶旅遊商品生產加工專業戶。直接從事鄉村旅遊的人員達到2萬人,間接從事鄉村旅遊的人員達到5萬人。力爭每個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年旅遊收入達到200萬元以上,全市鄉村旅遊總收達到25億元以上。結合大景區建設、立體交通網絡以及鄉村旅遊特色集聚區的分布情況,切合鄉村旅遊推進規律,逐步建成 「一心、兩廊、五區」空間布局。「一心」:主要以康縣為基礎的環城鄉村遊憩圈。「兩廊」:南北向沿高速公路形成宕昌-武都-文縣碧口等鄉村旅遊走廊和東西向沿高速公路形成禮縣—西和—成縣—徽縣—兩當的鄉村旅遊走廊。五個特色鄉村旅遊板塊:即宕昌板塊(羌藏文化+紅色文化+中醫藥之鄉)、禮縣—西和板塊(西漢水歷史文化、乞巧之鄉、蘋果之鄉)、徽成兩當板塊(青泥古道、紅色記憶、綠色生態)、天池—鐵樓(白馬人文化之鄉)、碧口—裕河—康縣(茶葉之鄉、隴上水鄉)。
胡桂芸還圍繞全市精品景區,按照旅遊資源分布、客源市場和交通路網狀況,向聽眾推薦了以蘭州和武都為出發點的若干精品旅遊線路。
針對隴南市康縣長壩鎮花橋村旅遊特色和亮點,花橋村第一書記史萬龍向聽眾這樣介紹:
康縣長壩鎮花橋村是鄉村旅遊4A級景區,位於國道345沿線,距成武高速望關出口9公里、康縣縣城26公里、隴南市區(武都)66公里。是北茶馬古道和康縣三百里生態文化旅遊風情線的重要節點,目前已成為康縣全域旅遊的集散地和會客廳。
近年來,花橋村先後榮獲「中國茶馬古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甘肅省鄉村旅遊培訓基地」、「全省農民回鄉創新創業基地示範區」、「 2016中國最美村鎮生態獎和人文獎」,「 2017中國最美村鎮50強」,並於2019年7月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現已成為康縣全域旅遊的門戶和名片。
千年菩提樹: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花橋村的村寶,這棵樹枝繁葉茂、氣勢恢宏,但是這棵樹從另一面看是空心的,僅靠一半樹皮支撐它整個樹冠的生長,這棵古樹歷經風雨,見證花橋的歷史變遷,是周邊村民的精神寄託,正所謂是千年菩提、福佑花橋。現在菩提樹也成為各地遊客到花橋必去瞻仰的景點,遊客們到花橋也過上「菩提樹下參禪悟道、花橋村裡對酒當歌」的仙境生活。
全省第一個房車露營地:該營地是由甘肅公航旅集團投建,占地面積63.5畝,建築面積1500㎡。營地內設置房車營位6組32個,自行式房車露營位8個,貨櫃營位24個,設生態停車位50個,設置公共服務中心一處、河畔水驛休閒餐廳一處、鄉村特色有機自助餐廳一處、多功能陽光廳一處,設隴道花丘堡壘等休閒娛樂設施,配有多台進口、合資、國產等不同類型的房車可供選擇,能同時滿足約280人戶外活動、露營休閒、旅遊度假的需求。康縣花橋營地先後榮獲2016年中國露營行業「鹿鷹獎」,成為中國露營地十大推薦營地;榮獲2018年甘肅省旅遊業態融合創新獎;2019年7月份成功入圍並獲得中國汽車摩托車聯合會評選的「汽車自駕運動營地」稱號。
全省第一家採用VR技術製作鄉村旅遊導覽系統的景區:依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接待大廳門口設置了全景VR智慧旅遊交互平台,在這個平台上遊客可以720度無死角的瀏覽康縣的美景,為遊客更多的了解全域旅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是康縣鄉村旅遊的推介平台,也是藉助科技手段豐富旅遊媒介的最佳方式。
花橋美食:到花橋就可以吃到地道的農家美食,比如:康縣罐罐茶、洋芋攪團、洋芋夾夾、蕎麥涼粉、面魚兒、雜麵節節、糖油糕、花橋野生小黃魚等等。這些美食都是當地老百姓沿用傳統工藝土法炮製,是舌尖上的美味,我相信一會給您驚喜、也一定會讓您銘記!
花橋民宿:到花橋您一定要住農家屋,會讓您在「醉氧」環境里,真切地感受到回家的溫暖和愜意,現在還有土炕體驗房、小木屋家庭房,都值得您體驗一把。
花橋的鄉村旅遊協會:花橋村鄉村旅遊協會成立於2016年,下設旅遊扶貧分會、環境衛生管理分會、餐飲管理分會、和公共安全管理分會。對農家樂、農家客棧、小吃攤點、旅遊產品攤位、油坊、磨坊等各類經營業主實行統一管理,對全村環境衛生、公共設施進行統一管理。鄉村旅遊協會參照市場行情,統一確定農家客棧住宿價格,統一對農家樂菜品實行最高限價,統一對經營主體進行監督管理,既為各地遊客提供了食宿服務,又確保了農家樂、農家客棧穩定客源、實現了有序經營。
對花橋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史萬龍展望:
一是持續發展鄉村旅遊產業,讓老百姓的錢袋鼓起來。逐步實現由相對單一的「游」向豐富多樣的「留」的轉變,建設四季採摘園、農事勞作體驗園,打造花橋鄉村旅遊產業品牌,讓遊客參與其中,感受農旅的魅力,增加消費。二是以發展全域旅遊為契機,有效拓展旅遊目的地。以花橋為核心,加快建設溫泉酒店,儘快開發獨具特色的龍王山自然風景區,形成整體環線旅遊圈,著力打造集鄉村游、體驗游、觀光游、休閒遊、養生游為一體的精品旅遊線路。三是凝聚發展旅遊產業合力,在精細管理上做足文章。進一步發揮好花橋鄉村旅遊協會的作用,逐步把鄉村旅遊經營主體管理監督好,實現合法、公平、有序經營;把科學合理的經營理念和各種客源信息共享,實現整體經營水平的提升;把各自為陣的分散經營組團聯合在一起運行,實現點、線、面的結合。
節目最後,胡桂芸向廣大聽眾朋友推薦播放了一曲由我市知名詩詞作者木子作詞,音樂人馬玉坤作曲,優秀青年歌手旺姆演唱的《白馬天池》,這是隴南市組織藝術家對全市4A級景區進行了以深度挖掘地域音樂元素為主題的文化旅遊歌曲創作活動,率先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以前由於隴南交通不便等諸多因素 「養在深閨無人識」,隨著發展環境的改善,隴南旅遊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將逐一脫穎而出,前景看好。胡桂芸副局長誠摯地邀請各界朋友帶上家人和朋友來隴南做客,考察投資環境,我們一起賞美景、品美酒、嘗美食,共同領略隴上江南的人文山水!
據不完全統計,通過各種手機APP實時收聽本次直播節目的省內外聽眾逾百萬人次,對提升隴南鄉村旅遊知名度起到積極作用。
來源|市文廣旅局
往期薦讀
《康縣2019年「全民健身日」活動暨首屆「公安杯」籃球賽隆重開幕》
《康縣4村上榜!2019中國最美村鎮評選,還不快給家鄉投票?》
《@所有康縣人 陽壩國家AAAA級景區對你免門票啦!!!》
姿勢已擺好
就等你點啦
監製:齊康慶 審核:馮麗蓉
責編:任志偉 編輯:楊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