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小浪底水庫(上游、壩上)

2020-03-12     雲台陳廣明

【12/3】1、小浪底的由來?

大家所說的小浪底,都知道是說小浪底風景區。

小浪底風景區,是依據小浪底水庫而得名。

小浪底的整體,叫小浪底水利樞紐。

小浪底水庫,是依據大壩所在地小浪底村而得名。那小浪底村的名字由來?

小浪底老村,在小浪底水庫大壩的水下。因黃河大壩建在小浪底村,原小浪底村被水淹沒,村莊搬遷新址, 現統稱小浪底新村。

而老村,由大壩上溯25公里是黃河三峽,那裡河床狹窄,水流湍急,浪花飛濺,出三峽到小浪底河床變寬,水流變緩,河面只泛起小的波浪,先民們把這裡稱為小浪底。意思是大浪到頭,小浪到底。

【12/3】2、小浪底路、小浪底村、小浪底鎮、小浪底水庫、小浪底風景區和小浪底水利樞紐?

今天,走小浪底路、

小浪底1號路和小浪底2號路、

小浪底村、

小浪底鎮、

小浪底水庫、

小浪底風景區和小浪底水利樞紐等等的小浪底,細細品味真正的小浪底。一般遊客也只是進景區看大壩。

【12/3】3、從濟源高速南站下

濟源市,是河南省直轄縣級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地處黃河以北,北隔太行山與山西晉城相接,西距中條山與山西運城交界,南臨黃河與河南洛陽接壤,東與焦作毗鄰。

【12/3】4、濟源高速南站正對面山前小公園

濟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源地。上古時期是夏少康的都城「原」,戰國至兩漢時期濟源因「軹邑」富庶而聞名。1997年升為省直管市,由河南省政府直接領導,2003年被列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個中心城市之一。2005年升格為河南省的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12/3】5、坡頭鎮的小浪底路

小浪底路是濟源市坡頭鎮的一條主路,去小浪底必走小浪底路。

【12/3】6、進入小浪底水利樞紐大門

小浪底水利樞紐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與濟源市之間,三門峽水利樞紐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陽市以北40公里的黃河幹流上,控制流域面積69.4萬平方公里,占黃河流域面積的92.3%。壩址所在地南岸為孟津縣小浪底村,北岸為濟源市蓼塢村,是黃河中游最後一段峽谷的出口,是黃河幹流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

【12/3】7、小浪底風景區

黃河小浪底風景旅遊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濟源市邊界,地跨黃河南北兩岸,交通十分便利。小浪底的名稱來源於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勘探選址地——洛陽市孟津縣馬屯鄉(現更名為小浪底鎮)小浪底村,故而得名黃河小浪底。

【12/3】8、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壩後保護區

位於小浪底水庫的下游,總面積1000多畝,其中水上面積近300畝。這裡原是440米寬的黃河故道河床,1997年10月28日大壩截流以後成了工程碴場,區內沒有任何植被覆蓋。小浪底樞紐工程建成以後,小浪底樞紐工程周圍的生態環境成為管理當局的,從1999年開始,加大了壩後環境保護的保護建設力度,並委託上海園林設計院對壩後保護區進行地表整治、防護和設計規劃工作。

保護區內的景觀設計創意新穎,實現環境綠化和治黃文化的完美結合,使人在觀賞宏偉工程的同時,也了解到了黃河的發展史、文明史。 壩後保護區的主要有工程文化廣場、湖心島,

【12/3】9、小浪底水庫(下游,壩下)

小浪底水利樞紐位於三門峽水利樞紐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陽市以北40公里的黃河幹流上,控制流域面積69.4萬平方公里,占黃河流域面積的92.3%。壩址所在地南岸為孟津縣小浪底村,北岸為濟源市蓼塢村,是黃河中游最後一段峽谷的出口。

【12/3】10、小浪底水利樞紐主壩

壩體設計李治明(黃委會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鄭州450003)小浪底水利樞紐主壩為壤土斜心牆土石壩,上游圍堰為壩體的一部分,壩基採用混凝土防滲牆防滲,最大壩高154m,壩頂長約1300m,壩頂寬15m,壩體總填築量約為4900萬m3。

【12/3】11、黃河小浪底庫區惟一的國家二級客運碼頭——小浪底中心碼頭

黃河小浪底中心碼頭建設工程是省重點工程,也是國家交通部、省交通廳、省航務局在小浪底庫區規劃興建的6個碼頭中規模最大、投資最多、功能最齊全的國家二級客運碼頭,位於小浪底庫區南岸,距小浪底大壩1.8公里,設計年旅客吞吐量90萬人次。

建有4個躉船泊位、2380平方米二級客運站、406米護岸、3500平方米站前廣場、1600平方米停車場、480米進港道路。工程概算投資2646萬元,2002年3月23日開工建設。

【12/3】12、小浪底水庫(上游、壩上)

若看小浪底水庫的水庫水面水景,一定要到上游、壩上來。一般遊客只是看大壩和壩下流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teK6nABfwtFQPkdy5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