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
關節炎在不少人的認知里,只有中老年人是高發人群,年輕人大可不必擔心。
據統計,全世界有3.55億關節炎患者,其中1.9億患骨關節炎,超過1650萬人患類風濕關節炎。在亞洲,每6人中就有1人患上頭號致殘疾病的關節炎。相關資料顯示,我國關節炎的總發病率約13%,並呈年輕化趨勢。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運動、健身甚至是步行中不注意,都會誘發關節炎隱患,你了解關節炎嗎?
何為關節炎
關節炎泛指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有著: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的特點,嚴重可致關節殘疾甚至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人們常說的「關節炎」一般指骨關節炎或者「風濕病」類關節炎。
但不少人對關節的疼痛不以為意,甚至是疼痛難耐才就醫。因此不妨從這幾個方面自檢:
紅:出現關節急性炎症時會有皮膚發紅的現象。腫:關節腫脹是關節炎的常見症狀,因關節腔內積液或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症引起的。熱:關節血運較少,正常關節摸起來是涼的(比其他部位的體溫低)。若關節是熱的甚至發燙,多是關節有炎症,要及時就醫治療。痛:疼痛是關節炎的主要表現,常發於活動時,偶爾休息時出現(因某些疾病),炎症明顯時外力壓迫會加劇疼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關節腫痛或因結構破壞引起周圍組織水腫導致活動受限。若存在以上任一症狀,要儘早就醫、診斷情況、儘早治療。
哪些關節最易受傷
人體負重大或活動量大的關節(如髖關節、膝關節、手關節、足部關節和脊柱關節)最易受骨關節炎威脅:
1、手關節
手關節受損常表現為:關節粗大、彎屈費勁,甚至不偶爾感到疼痛或出現紅腫。
2、髖關節
髖關節病變時,腹股溝區、大腿內側或髖的外側都會出現疼痛感。後期將會導致髖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水腫。
病情嚴重時,可致患者走路出現跛行。
3、膝關節
移動膝關節便感覺疼痛,偶爾伴隨摩擦音,或有被絆住的感覺,很可能骨關節炎在侵害膝關節。
生活中,若上下樓梯或坐下起立時膝蓋都有疼痛感,應及時就診。
嚴重的膝骨關節炎會致使膝關節變形,出現膝內翻、膝外翻。
4、足關節
足關節受損會導致大腳趾掌面的大關節出現疼痛感,若穿了較緊或高跟鞋,疼痛感加重。
因此要選擇大小合腳、鞋跟不超3厘米、鞋底軟硬適中的鞋,這樣對足關節最友好。
5、脊柱關節
脊柱關節出現問題會導致頸、腰部的疼痛、僵直,以局部疼痛為主且很少壓迫神經。
因此與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等導致的疼痛有一定區別。
如何保護我們的關節
- 避免關節過度使用
無論有無患上關節炎,都要注意適度運動、活動前熱身,運動循序漸進。
長時間的站立、步行、上下樓梯、登山等活動都會過度使用膝關節,因此合理使用關節。
- 控制體重
肥胖人群的體重會增加關節負擔,因此減重以減輕關節的壓力和磨損,同時普通人群也相應減少負重鍛鍊,保護關節機能。
- 合理膳食
可適當補充鈣劑,以免骨質疏鬆、支撐關節的肌肉力量減退加速骨關節炎的發生。
轉載請聯繫我們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訴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qmPFW8BMH2_cNUgCZd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