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瞰豫界丨濮陽市台前縣打漁陳鎮:入園打工掙薪金 土地流轉掙租金 80後小伙返鄉創業 助30餘人就業

2019-07-24   今報三門峽

生態園的大棚內,多種生態果蔬長勢喜人

【核心提示】

台前縣打漁陳鎮緊鄰台前縣新城區,南臨黃河與山東梁山隔河相望,北依金堤與山東陽穀以堤相牽,東與台前縣夾河鄉毗鄰,西與台前縣城關鎮接壤,S101公路自西向東貫穿全境。

為了實現鄉村振興,打漁陳鎮給返鄉人才提供奉獻家鄉、助力發展的舞台,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就業促創業的良性互動新格局。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宋明增/文圖

返鄉創業 追夢科技農業

6月18日上午,烈日炎炎。記者駕車來到打漁陳鎮楊井村的怡唯果蔬生態園,透明大棚內部火龍果、新月蜜橘、無籽木瓜等多種生態果蔬長勢喜人,生態園內一片盎然綠色。

看到有人來訪,正在火龍果棚內忙碌的劉少傑走了出來。

聊天后記者得知,劉少傑今年27歲,大學時就讀於河南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學的是生物技術專業。他非常喜歡農業科技。

2015年大學畢業後,他回到家鄉,曾在鎮里找到一個比較輕鬆的工作。雖然找到工作,可是心中一直念念不忘自己喜歡的高效農業科技。一年之後,他還是辭去了那份在別人看來還不錯的工作。

夢想啟航 遠赴外地學習

辭去工作後,劉少傑開始在家鄉附近考察,尋找可借鑑的發展模式。他發現家鄉也有不少生態園,可是這些生態園大多是把大片流轉土地承包過來後,再發包給農戶進行分散種植,缺乏農業科技含量,不是他夢想中的生態王國。

於是來到臨近河南的山東莒縣,看到當地有種火龍果的生態農業園,他開始跟師傅學習,先觀察,再請教,後實踐,由於在學校有著一定的理論基礎,通過跟種植師傅學習,很快就掌握了火龍果的種植技術。

擁有了火龍果種植技術的劉少傑,再次回到家鄉開始了自己的逐夢之旅。

2018年3月,他聽說鎮里有農業扶貧項目,就來到鎮上找到有關領導,彙報了自己發展科技農業的想法,並遞交了火龍果生態園的可行性報告,得到鎮領導支持後,劉少傑信心更足了!

高溫下逼自己超越自我

2018年4月大棚開始製作,劉少傑吃住就在工地。他邊觀看如何修建大棚,邊學習以後的維護大棚、使用大棚的方法。當聽說在夏天要每天走到大棚頂端拉開遮蓋物讓火龍果透光時,他犯愁了,因為他有恐高症。

可是為了實現自己追逐科技農業的夢想,劉少傑在去年8月份的一天中午,太陽光最毒的時間,讓製作大棚的工匠把自己護送到大棚最上端,然後把離自己最近一端的梯子撤掉,逼迫自己走到另一端。站在大棚最上方的劉少傑,在太陽的暴曬下,渴得非常難受。可是患有恐高症的他,雙腿打戰,怎麼辦?他回憶說,為了喝上水,他只好瞪大眼睛,一步一步往前移,二百米的距離他竟然花了半個多小時。慢慢走到另一端時,他發現自己竟然成功了。他把自己逼上絕路,激發自己的潛能。

克服困難追逐夢想

大棚搭好後,劉少傑開始整理土壤,為了讓土壤里的養分摻和均勻,他每天凌晨4:30起床,光著腳在土裡走來走去,像踩泥巴一樣,由於不了解,有的村民就感覺劉少傑像「傻子」一樣,根本不看好他的項目。

土壤整理好後,他開始種下從南方寄過來的火龍果苗,可是10天左右,火龍果不見生根,他非常著急,仔細觀察發現土壤乾燥,就開始澆水,加入花生皮和有機肥,這樣又過了4天後,火龍果開始生根了,第一步有了效果,他才稍稍喘了一口氣。

在火龍果苗生長過程中,劉少傑每天早上6:00起床,在火龍果大棚里仔細觀察,他對每株果苗都非常熟悉。

沒多久,問題又來了,他發現部分植株底部發黃,枝葉開始停止生長,這是怎麼回事?劉少傑從頭到尾考慮一遍,也沒找出原因。當天晚上劉少傑睡不著,他不停地在火龍果園邊走邊想,無意中,他看大棚底部有浸濕的痕跡,難道與這有關?經過測試,發現土壤PH值酸性過大。後來他才知道,當時建大棚比較急,沒有修排水溝,雨水從外面滲進大棚。出現問題,他對症下藥,火龍果植株很快恢復生機。

追夢科技農業 讓鄉親一同致富

劉少傑告訴記者,濮陽市、縣、鎮各級政府對這個項目都很關心和支持,領導們經常過來看望,幫助解決困難。這個生態園目前流轉了70畝土地,建起了7個標準化溫室大棚。

園區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管理模式,農戶通過合作社與園區簽訂協議,入園打工掙薪金、土地流轉掙租金、資金入股掙股金,真正實現「三金」模式,讓農民脫貧致富。目前園區吸納了30多人在這裡打工掙錢,其中貧困戶24人。

正在大棚上班的村民江玉榮說:「俺家是附近的,就在這除除草,乾乾雜活,一天工資五六十塊,可以補貼家用,比在家閒著強多了!」

生態園負責人劉少傑說:「下一步,帶動我們當地的貧困戶,讓他們不用出門打工,就可以在家裡掙到錢,享受到幸福的生活。」

成立農業合作社,不僅種植綠色環保的木瓜,香氣誘人、口感可人的新品種草莓,還種植北方難活的火龍果,更是探索番木瓜、蜜橘等南方水果在當地種植。

劉少傑告訴記者,火龍果的花是夜裡綻放,非常漂亮。再過十幾天他精心種植的火龍果就要開始收穫了,滿眼期待。

他夢想經過自己努力在家鄉建成一個旅遊、休閒、觀光生態農業「王國」,讓家鄉貧困的鄉親們像城裡人一樣,在家門口上班,早日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

政府入股扶持人才興業

帶動村民致富 實現鄉村振興

當天上午,記者在怡唯果蔬生態園內,見到台前縣打漁陳鎮副鎮長聶代民前來看望劉少傑。聶代民告訴記者:「吸引人才返鄉創業,是打漁陳鎮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重要舉措!劉少傑科技農業項目非常適合當地農村發展,既符合環保政策,又能帶動村民脫貧,我們政府投入近100萬入股扶持,分紅利潤也會激勵幫助貧困村民到這個項目務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長效機制。」

記者在打漁陳鎮還了解到,為了給返鄉人才提供奉獻家鄉、助力發展的舞台,打漁陳鎮發動返鄉人才積極參與「人才直通車」、科技人才聯村入戶等人才服務活動,並組織召開返鄉人才座談會、鄉情聯誼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廣泛聽取返鄉人才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歸來的返鄉人才也打破了農村勞動力長期向城市和發達地區單向轉移的舊格局,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就業促創業的良性互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