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最富老廣味道的地方,荔灣區必然占有一席之地。
但我們每天穿梭於珠江新城的寫字樓、3號線,似乎已經很久沒有好好走過麻石路、看看荔枝灣、吃吃泮塘馬蹄糕...走,我帶你去看看。
荔灣泮塘,好久不見!
荔灣泮塘·西關味
泮塘位居老西關地帶,古時原是 一片汪洋池沼,後來由於泥沙沖積逐漸形成陸地。這裡曾是 南漢末代帝王劉鋹御花園「劉王花塢」舊址的一部分;舊時被稱為「半塘」,後改為「泮塘」。
//
泮塘
//
泮塘現特指位於廣州市荔灣區龍津西路、
荔灣湖公園以及泮塘路、
泮塘村泮塘五約一帶的地區。
2020//
泮塘不僅有盛名的荔枝灣,還曾以盛產「五秀」而得名。
「五秀」指的是 蓮藕、馬蹄、菱角、茭筍、茨菇;又被稱為「五瘦」。後面用「秀」替換「瘦」,詞義更文雅,於是此後都被稱作 「泮塘五秀」。
via 廣州新聞電台
近十年來,泮塘歷經數度拆遷,而後又停滯;最終在2016年被列入廣州首批微改造項目後,改造的工程正式開始。
打著重新來看看的想法,儘管下雨天我們也來到了泮塘。要是你想一窺最原汁原味的老廣州,推薦你來這裡逛逛~
Number 1
歷史文化古街-泮塘五約
泮塘細分首約延至五約;而泮塘五約又被分為五約新街、五約外街、五約直街以及涌邊街,還與三官廟前街相伴相連。經村民介紹, 泮塘五約是經過改造後泮塘原居民最多的聚落。
泮塘五約保留了完整的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樸素風貌特徵,遺存了濃郁的西關風情,素有清末 「嶺南第一景」之稱。
許多 廣州傳統風貌建築也能在五約見到~
建於清代的 泮塘五約亭至今也還在,像是一座泮塘五約的地標,參與著泮塘五約的成長。
五約亭旁邊的建築,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這是從五約通往三官廟的必經之路,這棟獨特建築風格的房屋據悉是建於四五十年代,外面用鐵棚、鐵制防盜網形成了防護帶。裡面整體走向是豎向的,樓梯都是一人行,十分特別。
門前種植了許多綠植,像是和這棟歷經歲月的房屋一樣,展露了無限生機。
人民公社時期,現在的泮塘五約在當時被稱為 「石井人民公社西郊大隊泮塘第三生產隊」。直至今日大隊舊址還在,見證泮塘五約的成長。
五約的房屋都是 混凝土青磚瓦楞,路大多都是 青石板路,清一色的色系整體很搭,有種渾然天成的感覺。
每個角落、每個屋檐瓦楞之處,都展露了 嶺南風派的建築特色。
庭院前種上蔥翠的爬山虎藤蔓,充滿了生機。
轉著大風車的小賣鋪,寫著「雪糕飲料」幾個大字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回到童年。
閒暇午後和三五好友喝喝茶、聊聊天、下下棋...
市井百態永遠是最讓人放鬆的「生活劇場」!
路過的牆壁、高壓箱上都被繪滿彩色的 西關風情牆畫。展現了舊時西關人文風情,著名的荔枝灣涌兩岸,獨特又市井。
每條蜿蜒的巷子給我的感覺都像是 「婉婉生機,處處有人家」。綠植在努力生長,人們在努力生活~
青石板路總讓人有股親切感,懷念兒時和小夥伴放學後玩跳繩的時光,是真的幸福啊!
看似窄短實則深長的小巷,總能給人帶來驚喜;就在你以為已走到末路的時候,突然在側方又出現下一個拐彎口, 簡直應了那句: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概這就是深巷的魅力了吧~
在泮塘五約的巷子裡,還藏著許多 文藝、藝術感的小店,闡述了歲月靜好的慢生活節奏。
泮塘五約探店
1.綠至·時間小院
2. 趣空間
3. EnCoffee·不大咖啡
4. 廣東墨天畫院
5. 古美術
6. 藏古唐卡藝術館
綠至·時間小院
來到綠至這個店,是因為恰逢我們要躲雨。竹藤編制的柵欄和閘門,有一種詩情畫意的感覺。
我最喜歡她家竹藤門上貼著手寫的對聯: 「耕事不覺時月蔓檐上,耘時聲聲窸窣落雲下」,橫批「小院逢春」。
門頭上粘貼的「標籤」也大多都是手寫的,很有生活態度。
進到院子裡,一大片綠植充斥眼前,還有可愛的小柯基。
【綠至】
那天去到店裡的時候,另一位店員還在畫水彩畫,想起門前的詩句和手繪,這裡這麼閒逸倒也是不出為奇了...
這裡有甜點也有飲品,還有奇特的可食用「盆栽蛋糕」。
雨停之後我們逗留了一會就離去了,直至回到家裡,綠至給我的感覺仍然久久揮之不去,有一種想一直待在那裡的感覺,安逸又輕鬆自由。
趣空間
趣空間裡面分成三個區域: 運動區、飲食區、陶瓷藝術區。平時忙碌的上班族來到這裡,可以放鬆身心享受慢生活,也未嘗不可~
EnCoffee·不大咖啡
開在西關風情大院下的咖啡店,有兩層高。
廣東墨天畫院
一個帶有濃郁藝術氛圍的畫院,光是牌匾就感覺是我學不會的了~
古美術
藏古唐卡藝術館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是一種多畫於布或紙上的彩色捲軸畫。
泮塘五約深藏內里,古色古香中又帶著文藝清新的氣質, 寧靜、享受的慢節奏生活,很難讓人不愛上這裡。
Number 2
荔灣湖公園,好久不見!
順著五約外街走出來,就走到了 荔灣湖公園。
荔灣湖公園 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四個湖組成,是大家日常閒情逸緻、散步的好去處。
20
20
荔灣湖公園的衛生環境很乾凈,也多得阿伯阿婆他們天天在街上掃枯枝樹葉、在湖上打撈樹葉和垃圾!阿伯阿婆,你們辛苦啦~
荔灣湖公園面積有27公頃,路痴在裡面是絕對會繞暈的!想要過去湖對面,除了走過圓拱橋,其實還能撐船。
還記得以前和爸媽去公園,必玩的項目就是乘船繞著荔灣湖走。一排排嶺南建築風的 觀光船,十分有南國風情。
得意的是,船上還豎立牌匾對聯,以此表述所代表地方的特色。
「泮島覽湖趣,溪水泛舟游」——泮溪
「萬國客商通互市,二洋文化著交流」——十三行
湖面上已經開滿了荷花。要不是附近街坊,都不知道觀賞荷花的最佳位置是在五秀湖和海山仙館。
說起海山仙館,那可是大有來頭了。
海山仙館是富商 潘仕成在清朝道光十年購地建成的嶺南第一名園,名稱因「海上神山、仙人舊館」這個對聯而得名;又稱「潘園」。
海山仙館作為嶺南園林的典範,中國古典園林三大流派之—,整體的建築呈現出素雅且精緻的氣派。即便後面歷經重建,至今也仍是荔灣湖公園上一處特別的存在。
除了觀荷,還能看到阿伯來這邊垂釣,和身旁好友「吹吹水」,一個下午就飛速逝去。
在荔灣湖湖畔,還坐落著一座專門供奉道教真武帝 的神廟—— 仁威廟
根據史籍記載:仁威廟始建於宋朝皇祐四年,初建時被稱為「北帝廟」,後改為「仁威廟」。至今仍有很多人前來敬拜。
仁威廟的主體建築採用的是磚木混合結構。 上蓋綠灰筒瓦,採用藍色琉璃瓦剪邊。
廟中的建築採納了雕飾,集丹青、木刻、磚雕、灰雕等藝術,展現了獨特的嶺南古建築風格,被譽為 「桂殿蘭宮」。
荔灣湖湖畔附近也有很多亭閣,大多都是給街坊提供休息、閒談、粵曲清唱的地方。
尚理亭
去到尚理亭的時候,一群老爺爺圍在一起玩紙牌,都操著字正腔圓的粵語在互相調侃和閒談。
「xxx又贏咗,贏咁多,又可以買零食俾阿孫啦!」
「哎呀,我呢個牌唔應該咁打,後悔咯~」
「冇阿,過牌啦」
......
旁邊還有一些遊樂設施給小朋友玩耍。
望雲亭
與泮溪酒家隔水相望的「望雲亭」,裝飾得非常古香古色。透過圓拱形映襯內里的風景,一種 歲月靜好的感覺。
湖水勾勒出亭子的輪廓,隨便一拍,就能出片。
帶有庭院的 荔園,也是很多攝影師前來打卡的地點。那天我們還遇到了在拍婚紗的新人,幸福溢出言表~
除了休閒的亭閣,附近還藏著一個環境古典優美的 西關世家。
湖邊綠樹婆娑,室內享受美食~裡面的粵菜菜式出品都非常獲贊。摸摸了我的錢包...下次再來嘗嘗吧!
那天頭上還有n架飛機飛過,搞到攝影師只顧著拍飛機都不拍人...(吐槽一下~)
諾大的公園,可以見到好多阿姨阿叔阿公阿伯在踢鍵子、打牌、運動、漫步以及貓咪也在慵懶地享受獨處。足夠的空間給了他們足夠的快樂。
Number3
荔枝灣,好久不見
荔枝灣/荔枝涌,全名荔枝灣涌;連接荔灣湖公園。荔枝灣有新舊之分,舊者位於荔灣路駟馬涌彩虹橋附近,是荔枝灣故址,泮塘一帶則是新荔枝灣。
在荔枝灣,藏著許多傳承廣州文化的景點。
荔灣博物館與 蔣光鼐故居博物館(門票5元)
荔枝灣大戲台
粵戲團在大榕樹下進行露天的傳統文化呈現,讓人可以「隔岸聽粵曲」,感受薈萃文化的魅力。
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西關大屋劇場
供奉魁星(亦稱文曲星),掌握文人騷客功名命運的 文塔。還記得以前考試前家裡人總是會帶來這邊拜一拜,保佑考試順利。
梁氏宗祠
古玩城
//美食天地//
要說到荔枝灣,還是以兩岸形成的美食街最為出名。但是今年卻變得格外冷清,店鋪都關了好多。
以前的荔枝灣
如今的荔枝灣
當然,也還有一些老字號美食在堅守陣地。
要是來到了荔枝灣, 這些美食小吃不容錯過!
雞仔餅
傳統製作手法的雞仔餅,是我每次經過荔枝灣都要買的美食之一!酥香里脆,吃起來咸香十足~有分不同的口味,阿姨還給我們試吃過再讓我們看看買不買!
雞仔餅
馬蹄爽
加入了馬蹄碎末後的馬蹄爽,清甜可口,顆粒爽脆,夏天的時候一定要喝!
缽仔糕
水晶般晶瑩剔透的缽仔糕,有椰汁、桂花、馬蹄、菩提子、紅豆等口味。吃起來爽滑可口,口感「煙韌」,熱戀的情侶記得要吃噢~(私人推薦桂花缽仔糕,正!)
齋燒鵝
別聽這個名字以為齋燒鵝是一份鵝肉!其實它是用腐皮 打濕、上蒸鍋蒸熟, 再用油煎香,最後撒上芝麻的素食。外皮類似燒鵝的顏色,吃起來香香的,很有嚼勁。
還有 糯米脆角、貓兒酥、花生酥等各種酥脆美食...
開記甜品
向群飯店
荔枝灣艇仔粥
泮溪酒家
星巴克
那麼多人喜歡來荔枝灣,我想我也知道原因了~
泮塘就像「臥虎藏龍」般藏著五約、荔灣湖公園、荔枝灣等寶藏的地方,走遍了CBD,看遍了大山江河,還是覺得 最美不過人間煙火。
而泮塘,就是這麼一個 值得細品且回味無窮的地方。
文 | 佩佩
圖 | bee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