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後購買了4艘航母,為何只有瓦良格號服役?原因只有六個字

2020-01-23     軍迷哨所

說起中國航空母艦的發展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早期因為我國國力薄弱,技術落後,使得我國航母的發展長期處於落後狀態。為此,在我國航母發展探索的道路上,早期曾向國外購買過多艘二手航母,以此對航母技術進行研究和探索,為後續航空母艦的發展奠定基礎。據有關數據顯示,在近30餘年的時間裡,我國曾從國外購買過至少4艘二手航空母艦,不過到最後只有「瓦良格號」被改造並服役中國海軍,它就是中國海軍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

遼寧艦前身瓦良格號,原為蘇聯時期建造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二號艦,同俄羅斯現役的「庫茲涅佐夫號」同屬姊妹艦。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建造還未完工的瓦良格號停留在了烏克蘭造船廠歸烏克蘭所有。一時間,這艘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航母成為了烏克蘭手中一個燙手的山芋。因為無力繼續建造,迫不得已將其出售,最終在拍賣過程中被中國商人徐增平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經過漫長而艱辛的回國之路,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並在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經過7年多時間的努力,在2012年9月25日,更名遼寧號,交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使用,標誌著瓦良格號實現了脫胎換骨,在中國得以續命。

遼寧艦的服役,對中國海軍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我國航母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艘國產航母的設計上很大程度上就是參考了遼寧艦,以至於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和「遼寧艦」頗為相似。所以,在我國的航母發展的道路上,早期同樣從學習模仿開始,然後進行升級改造,再到自主設計研製,建造屬於自己的航空母艦。

墨爾本號

事實上,我國最早從國外購買的航空母艦,瓦良格號並非第一艘,那為何最後只有瓦良格號被改造成遼寧艦,而其它的航母卻沒有呢?1985年中國購買了首艘輕型航母墨爾本號,1997年購買了基輔級航母明斯克號,1998年購買了瓦良格號航母,1999年購買了基輔級航母基輔號。這些航母之所以沒有被改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已經沒有價值!」。因為這些航母全部是退役的航母,墨爾本號來到中國已經成為三手航母,建造技術還處於二戰水平。最早澳大利亞購自英國,在澳大利服役一段時間後,因不斷闖禍,澳大利亞不得不將其提前退役。1985年,廢棄航母"墨爾本"號作為廢銅爛鐵賣給中國的金屬廢品商來到了中國。這樣一艘航母實際上已經沒有改造價值,最終被拆解成廢鐵。

基輔級航母

另外兩艘基輔級航母,分別為明斯克號和基輔號,其中明斯克號被1995年被韓國大宇集團買下,基輔號1997年被美國一家公司購得。不過最終這兩艘航母都因金融危機被出售到中國,分別被改成軍事博物館供人參觀和娛樂公園。而中國之所以沒有進行改造服役,那是因為這兩艘航母同樣已經沒有了改造的價值,因為當時俄羅斯出售時是以廢鐵的形式出售,而且明確要求不能用于軍事用途,核心部件已經遭到破壞和拆解,加上噸位較小,除了軍方上艦進行過考察,再無下文,因為這些航母的改造價值有限!而遼寧艦則從未服役過,而且內部結構完整,噸位也較大,完全符合中國發展航母的需求。這也就是為何最終只有瓦良格號被改造的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Ym86G8B3uTiws8KHt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