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立案偵查時間一般是多久?不予立案案件中可能存在哪些問題?

2019-12-30     律師365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立案偵查最長時間一般可達七個月之久;但對於一般的案件在兩個月就可以進行偵查完,需要進行延長的就必須要向上級的執法人員進行申請;如果認定有當事人犯罪事實的,就必須要立即進入審查起訴的階段。

一、公安立案偵查最長時間一般是多久?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逮捕後的偵查期間最長可以達到7個月。在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發現之日起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偵查期間屆滿後就要移送給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複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二、警方不予立案偵查怎麼辦?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範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複議。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

公安機關在接到人民檢察院要求立案的通知後,應當在15日內決定立案,並且將立案決定書送達人民檢察院。同時人民檢察院也應當採取措施,依法對通知立案書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人民檢察院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不予立案的,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人民檢察院可以直接立案偵查。

三、公安機關不予立案案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不予立案決定的作出,就意味著結束刑事訴訟程序,即不再進行相關的調查工作。因此,結束程序所依據的材料必須要充分、翔實。在調查過程中要排除主觀上的影響,

1、粗線條地收集材料和進行審查。在實踐操作中,由於對立案審查規定了具體期限,因此對一些複雜、牽涉面較廣的案件,特別是涉及行為地、人員分散、涉及面廣的案件,偵查人員便無暇深入、細緻地調查、分析,作出的不予立案決定往往材料不到位。

2、在確認是否有犯罪事實和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過程中受「不破不立」思想的支配,在主觀上將立案標準與定罪量刑標準相混淆。

3、對立案調查程序認識有偏差。在調查核實中往往先入為主,僅是根據控告、舉報、報案等材料反映的內容進行調查,未對材料所涉及的其他可能構成犯罪的事實作調查,單方面的收集證明有犯罪事實或無犯罪事實的材料,將造成材料的偏向性,不能客觀、全面地作立案判斷。

近幾年以來,隨著法制建設的加強,公安機關更應切實履行好維護刑事訴訟法律關係各主體合法權益的職能。作出不予立案決定應當作到:

(一)決定所依據的材料必須充分

不予立案決定的作出,就意味著結束刑事訴訟程序,即不再進行相關的調查工作。因此,結束程序所依據的材料必須要充分、翔實。在調查過程中要排除主觀上的影響,綜合、客觀地收集證明無犯罪事實的材料;同時亦要收集能夠證明有犯罪事實的材料。調查取得的材料要最終能夠清晰地證明無犯罪事實和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這兩個條件,特別是關係複雜的經濟類案件,必須將相關材料中涉及的民事糾紛與犯罪行為界定區分,避免含糊不清。

(二)決定作出前的審查必須全面

立案程序中的審查活動不同於進入偵查程序後的偵查行為,它僅僅是一個判斷、確認過程,並不要求將全部的事實行為和相關人員查清、查明。但這並不等於可以簡略審查程序,由於報案等材料經常帶有一些人為因素,反映的「犯罪事實」往往是「此罪」套「彼罪」,相互交叉,較為模糊。因此在作出不予立案決定前,必須對取得的相關材料進行全面審查,從思想上打破「先破後立」、「不破不立」的束縛。

綜合上面所說的,公安進行立案之後就意味著會對案件進行偵查,但這個偵查的時間也是有相關的限制,如果超過了時間還沒有偵查出來,那麼就意味判如果抓捕了犯罪嫌疑人就必須要立即的釋放,所以,案件在處理的時候都是有法律的流程。

如果您有法律問題想要諮詢,可關注我們的頭條號律師365,私信諮詢。也可以直接點擊文章末尾左下方的「了解更多」,即刻在線免費諮詢專業律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SszWW8BMH2_cNUgR7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