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被父母打後,容易哭著哭著就睡著了?背後原因讓人很心疼

2020-04-02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孩子就像聖樹上一朵金色的花,美麗又嬌嫩,樹技是父母給予孩子愛的支撐,讓他綻放最美的輝煌,孩子也用美麗贏得眾人的喜愛,來回報父母給的愛。孩子是父母責任與幸福,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讓很多父母覺得驚奇又不知所措。

這天劉女士下樓拿快遞,將三歲的女兒留在家中,想著下樓幾分鐘的時間,可剛回到家中只看見地上滿是積水,小魚也是在地上活蹦亂跳,女兒竟然將水缸里的魚全都倒了出來。劉女士也是怒不可遏,直接便是發了很大的脾氣,要求女兒把魚全都撿起來。

女兒把劉女士的話當成耳邊風,絲毫不聽劉女士的話,直接跑到一旁自己玩自己的去了。看到這一幕,劉女士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當即便是揚起手來,朝著女兒的屁股就是一頓猛打。劉女士用的力道很大,著實把三歲的女兒給打疼了,先是呆愣幾秒,緊接著就是哇哇大哭。

看著哭鬧不止的女兒,劉女士並沒有去安慰的打算,她認為自己不能低頭認錯,只有讓對方哭累了,哭夠了,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沒過多長時間,哭聲果然減弱,後來再沒動靜,走近一看女兒竟然睡著了。

一時間有些無奈,還夾雜著幾分心疼,給女兒掖被角的過程當中,竟然發現女兒睡得並不安穩,睡覺的時候還夾雜著幾聲抽泣,甚至還手舞足蹈的,表現出十分驚恐的樣子。看到女兒這個樣子,劉女士當即也是十分後悔,沒有想到在孩子在睡夢中還這麼害怕,都怪自己沒有及時的去安慰女兒,陷入了自我反省當中。

像劉女士女兒這般哭著哭著就睡著,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出現過這種狀況。

為什麼孩子們會在哭泣當中睡著呢?這三大原因讓人很心疼

•眼部的疲勞和轉動,促使孩子走向睡眠

孩子在哭泣的過程當中,眼球也是不停的轉動,長時間下來,會出現眼部疲勞的現象。一旦出現眼部疲勞,孩子可能就會出現睜不開眼的現象,在這種生理現象的刺激之下,也會促使孩子進入睡眠。

哭泣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但對於小孩子還是會極度不安,小孩子不會出現無緣無故的哭泣,所以當父母責罰時,內心也是充滿了極度的不安。孩子從出生後,一直陪伴在左右的是父母,父母給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也是孩子最大我依賴。

哭泣,其實是非常耗費體力的

寶寶出生的第一聲哭聲是學會呼吸,接下來的哭泣是跟你交流,所以孩子用哭泣告訴,表達自己的所有需求或不滿。

但別看孩子總是哭,似乎不會累一樣,其實哭泣是一件很耗費體力的事,需要非常大的肺活量。特別是對小孩子而言,肺部發育雖然完全,但還是容易出現上氣不接下氣,從而哭著哭著就睡著了。

•高度緊張下的突然放鬆,會使孩子更容易陷入困意

孩子小不懂得如何發泄自己的情緒,所以會很容易集中精神執著某件事情,神經肯定是處在一個高度緊張和恐懼的狀態當中。

哭泣不僅對小孩子,哪怕大人也是最好的宣洩口,不過哭過之後就會很放鬆,所以高度緊張之下的突然放鬆,是很容易讓人產生困意,從而出現睡著的現象。

但孩子在哭泣中入眠,對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家長們要知道「哄」

1. 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噩夢反覆而且睡不踏實

哭泣中是帶有一種不好的情緒,特別是害怕父母不喜歡自己,所以孩子帶著害怕睡著。有句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孩子可能會反覆做噩夢,從而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

2. 造成心理缺乏安全感,不利於健康性格的塑造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哭泣,所以在哭泣的時候,內心是充滿不安與恐懼,而父母沒有安撫孩子的不安,直接帶著這種沒有安全感入睡,會造成孩子內心的安全感缺失,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一切,所以非常不利於健康性格的塑造。

3.不利於親子關係建設,導致親子間的關係僵硬

孩子不記仇,過後就忘,只不過是因為父母是他最大的保障,也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所以孩子對父母非常依賴感,但長期的哭鬧還得不到父母的安撫,會讓孩子漸漸失去對父母的依賴,這對親子關係的建立非常不利,以至親子關係僵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MAYRnEBiuFnsJQVmJ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