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由於乾旱的氣候和各種人為原因,亞馬孫地區發生特大森林火災。亞馬孫熱帶雨林,占地550萬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如今,這片世界上最大的森林卻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劫難」。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的衛星數據顯示,亞馬孫地區森林大火已持續燃燒了16天,「地球之肺」正面臨不能承受之重。
今年以來已發生74155起火災
此次火災,巴西、秘魯與玻利維亞交界處的亞馬孫地區是重災區。8月21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簡稱INPE)的數據顯示,自今年1月以來,巴西亞馬孫地區已發生74155起火災,比去年增加了85%,明顯高於火災頻發的2016年——因受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2016年亞馬孫地區出現嚴重乾旱,導致全年發生了67790起火災。
當地時間2019年8月20日,巴西亞馬孫森林火災現場。
正在發生的這起大火已經持續燃燒了16天,在巴西最大的城市聖保羅,大火產生的濃煙將白天變成了「黑夜」。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為亞馬孫祈禱」的標籤在世界範圍內突然火了起來,人們紛紛呼籲「拯救亞馬孫」。近幾日,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也「焦頭爛額」,巴西現政府「在亞馬孫地區發展農業和礦業」的土地使用政策如今飽受爭議。
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圖片,聖保羅白天宛如黑夜。
INPE研究員阿爾貝托•塞澤爾(Alberto Setzer)對路透社表示:「今年亞馬孫地區的氣候和降雨量都沒有異常,只是略低於平均水平。旱季的確為火災的發生和蔓延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引發火災終究還是人類的行為,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
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發出警告,這場大火已導致全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明顯飆升,這不僅對人類的健康構成了威脅,還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一系列連帶後果不堪設想。
INPE追蹤了巴西的森林砍伐情況,其數據顯示,今年亞馬孫地區的森林砍伐量大幅增加。今年1月至8月初,有1330平方英里的雨林消失,減少量比2018年同期高出40%。
為什麼今年火災頻頻發生?
今年以來,亞馬孫森林火災頻頻發生,有些火災發生得相當突然。雖然也受乾旱氣候的影響,但是人類活動顯然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當地時間2019年8月20日,巴西亞馬孫森林火災現場。
例如,據當地媒體報道,巴西帕拉州近日發生了一場野火,導致了一整片熱帶雨林被燒毀。起因是農民在森林地區燒荒,想要改造為農業用地。這一地區被破壞的熱帶雨林通常被用於養牛和種植大豆。
今年以來,INPE記錄了該州數百起火災。衛星動態圖像顯示,帕拉州和其他州的大火往往會引發一股濃煙,飄過整個巴西,濃煙經過的城鎮天空一片灰暗。
「旱季肯定會加劇火災的發生,但我們過去經歷過更嚴重的旱季,卻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大的火災。」巴西帕拉聯邦大學的環境科學家維托•戈梅斯(Vitor Gomes)認為,大多數火災都是由人引起的,人類應該為亞馬孫頻頻發生的大火負責。
全球森林觀察組織通過衛星圖像密切跟蹤火災和森林砍伐趨勢。該組織項目經理米凱拉·韋斯(Mikaela Weisse)說,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監測到的火災似乎都發生在早前燒荒過的農田上,但是衛星可能不能發現樹冠下燃燒的小火焰。
韋斯說,8月到10月是火災的高峰期。8月份還沒過去,今年亞馬孫森林火災造成的森林燒毀面積就已經接近2016年全年燒毀的面積。
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據統計,亞馬孫熱帶雨林每年能夠吸收6億噸二氧化碳,占全球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總量的四分之一,對調節大氣起著重要作用。然而,氣候的變化、森林砍伐和樹木死亡率的增加等因素,使雨林吸收碳的能力正在不斷減弱。頻繁持續發生的森林大火也將進一步削弱其作為碳匯的功能。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必將加速全球氣候變暖,同時導致地球大量珍稀物種的消失。
當地時間2019年8月21日,巴西亞馬孫州遭遇大火侵襲後的熱帶雨林。
一項研究指出,如果沒有任何有效的氣候政策或計劃來限制森林砍伐,到2050年,亞馬孫熱帶雨林將變得支離破碎,生物多樣性被破壞,亞馬孫生態系統吸收和儲存碳的能力將大大降低。該研究警告說,超過一個「臨界點」,森林將無法恢復。(謝詩佳)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國際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