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程小東執導,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上映第4天,票房突破2.7億,成為中秋檔影片中的領跑者。
但與其票房形成反比的,則是豆瓣已經跌至5.4分。即便是貓眼、淘票這樣的「高分狂魔」區,《誅仙》的評分也不足8分。
劇情、特效、動作、主演演技,都成了電影的扣分項。
此外,還包括對老演員的安排。
姜大衛、徐少強、曾叔常等一眾實力派,在影片中成了扎堆拼盤的背景板,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加上化妝效果的「遮掩」,怕是很多人都沒有認出「道玄」便是姜大衛。
對於迷戀流量、鮮肉的粉絲群體來說,姜大衛這個名字是陌生的。但是對於香港影視劇老觀眾來說,這個名字卻是「時代偶像」的同義詞。
姜大衛是香港武俠電影高峰期的銀幕高光,是香港首個亞洲影帝,被稱為「香港詹姆斯.迪恩」。
那時,他真是如日中天、紅得發紫!
他與狄龍,是昔日香港影壇的「絕代雙生」。
我們喜歡用出身「演藝世家」來概括定義他的背景,父母、哥哥、弟弟、女兒、女婿,全都是演藝圈人。
1947年,原名「嚴偉」的姜大衛出生在上海,3歲時跟著家人移居香港。因為父親嚴化、母親紅薇都是知名演員,他從4歲起就跟銀幕結下了不解之緣。
但那時的演員,不像如今這樣被追捧,同樣也是「工薪族」,紅星們工資高點,普通演員待遇差點。因此,家境優渥、錦衣玉食,跟幼年的姜大衛從來無關。
而且,由於父親嚴化早逝,哪怕是家中幼子,姜大衛也被迫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早學會了承擔。後來,母親紅薇改嫁,他又多了個弟弟——爾冬升。
為了貼補家用,姜大衛和哥哥秦沛、妹妹嚴慧都成了「專業」小演員。
12歲時,曾經成就過父親嚴化的著名導演岳楓,再一次成了姜大衛的伯樂——岳楓讓他們兄妹主演自己的《街童》,「姜大衛」這個藝名便是那時岳楓幫他起的。
雖然才12歲,但之前的片場經歷、銀幕經驗讓姜大衛在影片中的表現十分出彩,眉目靈動、表情豐富而鮮活,這一點,從定格靜止的劇照中便可窺見一斑。
放到現在,他可能會因此一躍而成小明星,繼而被光環籠罩,成為聚光燈和公眾的追逐焦點。
但那時,沒有。
戲裡,他的「大明」獲得了認可;戲外,他還是那個書念不好,又貪玩的叛逆小少年。在街上隨處晃、打個架,時隔多年後姜大衛回憶自己的少年時光,慶幸沒有真的墮落走歪路,算運氣。
之後,哥哥秦沛拍攝《聖保羅炮艇》時,將弟弟介紹進了劉家良、唐佳的班子。
正是滿身精力用不盡的姜大衛對「武行」喜歡得很,他覺得「又好玩兒、又能賺錢,又能學翻學跳學彈簧床什麼的」。
因為喜歡,所以他隨時隨地都在學,看別人套招、記下招式套路,自己琢磨練習,而且人也不扭捏羞澀,有上鏡的機會一定不錯過。
做了幾年龍虎武師,姜大衛引來了自己的命運轉折點。
拍《金燕子》時,姜大衛給井淼做替身,某場戲需要他從二樓翻下。由於動作完成得利落、漂亮,引起了導演張徹的注意。
張徹知道他是嚴化兒子後,對他諸多照顧,開始是給他出鏡機會,後來乾脆介紹他簽約了邵氏兄弟影業。
但這,只是開始。
此後,姜大衛成了張徹的「御用男主角」,先後出演了張徹導演的《遊俠兒》、《報仇》、《獨臂刀王》、《十三太保》等30多部影片。
這其中,最經典、最有代表性的是《遊俠兒》、《報仇》、《新獨臂刀》、《刺馬》、《水滸傳》等。
《遊俠兒》是姜大衛成年後第一次擔當男主角。
其實,從形象來說,姜大衛個子不高,只有172厘米;五官雖然俊秀,但在同時代男影星中也不出眾。
即便是氣質,也與正氣凜然、俠肝義膽的傳統大俠形象不一致,反而帶著幾分浪子的隨性不羈。
說直白點,有點邪。
《遊俠兒》中他扮演的「遊俠兒」外表浪蕩、口花花會招會撩,有點街頭不良少年的趕腳,可內里卻是熱烈如火、情義雙全。
這樣的反差感,比正統的大俠反而更血肉豐滿、惹人喜歡。
《報仇》中,他又成了替兄報仇的「關小樓」。
「關小樓」與「遊俠兒」不同,他帶著仇恨出場,滿身都是孤獨、陰鬱、傷痛、戾氣。少有的柔情,都留在了與義兄「關玉樓」相處的時光里中。「關小樓」就像一匹孤狼,明知前路九死一生,卻帶著一腔孤勇絕不回頭。
李白詩中寫「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但這種不可擋之勇少有人見過。而《報仇》中的「關小樓」,卻將這種銳利的氣勢演了出來。
《殺破狼》中,吳京扮演的殺手持一柄匕首收割人命,出手狠辣,卻又極乾脆、漂亮。但這個角色是「死」的,他就像一件殺人工具,冷血無情,只令人怕,不能讓人愛。
而《報仇》中的「關小樓」,同樣白衣、短刀,鋒銳無雙、所向披靡,卻因為有情,而多了魂靈血肉,讓人為之痛為之擔憂。
他就像一團焰火,為著情義將自己燃燒殆盡,卻光華奪目,在無特效加持的動作戲中,將張徹的「暴力美學」發揚到極致。
簡陋之極,又華麗之極!
《新獨臂刀》中,姜大衛則是斷臂刀客「雷力」。
影片的劇情跟《三少爺的劍》相似,「雷力」曾經是江湖揚名的俠客,卻因為誤中奸人圈套,自斷一臂後退出江湖,成了一家山野小店的店夥計。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為替好友「封俊傑」報仇,「雷力」再出江湖,為好友、也為自己,了斷了恩怨因果。
《刺馬》中,他一樣是為了替兄長報仇,不惜性命、血刃兇手的「張汶祥」——有意思的是,1991年他再次參演《刺馬》,卻成了背信棄義、貪圖富貴的「馬新貽」。
從姜大衛這幾部代表作品來看,我們似乎破解了觀眾喜歡他的原因。
銀幕上的他,氣質冷酷卻內心溫暖,像一把鋒利無匹的鋼刀,卻被情義纏裹,剛毅、冷峻、熱血,真正的荷爾蒙迸濺。
這樣的男人,女人愛,男人敬,而塑造了這些角色的姜大衛,又怎麼會不紅?
因為英文名叫John,喜歡他的觀眾就直用港語音譯,喚他做「阿尊」或「尊哥」。
因為出演《報仇》,姜大衛成了香港第一個「亞洲影帝」。
這個獎,時隔3年後,他憑藉《刺馬》又拿了一次。
但你以為姜大衛只會演戲那就錯了,他同時還是導演、編劇、監製,先後執導作品十多部,1984年的《上天救命》在香港收穫過千萬票房。
迄今為止,他演過的影視劇超過180部,執導影片10多部。
巨星一詞,放在他的身上沒有絲毫誇張。
但在他剛成為簽約演員的事業起步階段,有人卻冷嘲「如果姜大衛能紅,我從邵氏爬到尖沙咀。」
而姜大衛用自己的成績,給了嘲諷者一記響亮的耳光,他笑說「什麼仇都報了。」
而這些年,姜大衛依舊是演藝圈的活躍者,容顏不再,氣度依然。《布衣神相》、《游龍戲鳳》以及《天涯明月刀》等影視劇中,都有著他的身影出現。
周杰倫拍攝《天台愛情》,請來姜大衛出演「自己」的老年時代,算是對網友說他撞臉姜大衛最好的回應。
銀幕上的姜大衛,大多數時候都是情義雙全的真男兒,為兄弟兩肋插刀,為愛人甘舍性命——比如《保鏢》中他演的「駱逸」,長眠在藍天之下荒野之上,卻長生於愛人的心頭。
生活中的他,是無數粉絲追慕的男神,卻娶了一位貌不驚人的妻子。
姜大衛的妻子李琳琳也是一位演員,不過並不算很知名。她比姜大衛小1歲,同樣也是在3歲時跟著家人移居香港。
1970年,22歲的李琳琳在朋友的婚禮上做伴娘時,與已經成名的姜大衛相識。之後不久,兩人開始拍拖,4年後的5月20日註冊結婚成為夫妻。
婚後,夫妻倆育有兩女一子,至今已經相守了45年。
2014年5月20日,姜大衛與妻子慶祝結婚40周年,包括恬妮、雪梨、狄波拉在內的上百位好友到場送祝福,媒體也贊他們「恩愛如昔」。
娛樂圈裡其實並不是「愛情鹽鹼地」,但太多人將感情變成了利益,為利而聚,無利則散,所以才有了不間斷的紛飛離散。
而像姜大衛夫妻這樣能夠相攜到老的,尊重雙方的感情、包容彼此的不足,在歲月中攜手,在時光中相知,如此,才造就了我們眼中的神仙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