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往事:安徽省首屆中學語文教研會在巢湖一中舉行成立大會

2019-10-18   最憶是巢州

作者:賈忠慈




1980年12月28日,巢縣一中迎來了她的辦學史上的又一次新的輝煌——

安徽省首屆中學語文教研會成立大會當日在這裡召開!一中校園披上了節日的盛裝,師生們一個個喜氣洋洋,剛建成不久的高高大門樓上懸掛起的「熱烈歡慶安徽省第一屆中學語文教研會成立大會在我校召開」的橫幅標語,顯得格外光彩奪目。這次大會是改革開放後安徽省中學語文界的一次重整旗鼓,解放思想,組織隊伍,檢閱力量的盛會,時光雖然轉眼就已經過去了近40年,但當年大會的盛況至今仍歷歷在目,令人難以忘懷。

1

巢縣一中有幸能成為這次盛會的東道主,是機遇,更是憑她輝煌的聞名遐邇的辦學實力。




這所由在明清書院基礎上於1911年創辦的中學堂,70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棟樑之材,尤其是在1959年的高考中曾獲得過安徽省第一,全國第二名的驕人成績,受到國務院的嘉獎。改革開放以來,1978年,巢縣一中同合肥一中、蕪湖一中等八所名校一道,恢復為安徽省首批安徽省重點中學;1979年2月,時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的萬里同志事前不打招呼,只由巢湖地委書記史鈞傑一人陪同,來到一中視察,他漫步校園,察看教學區,查看操場、食堂,深入教職工宿舍問寒問暖,給全校師生帶來巨大鼓舞;1979年前後,西德、日本等國家教育考察團來到一中參觀考察;1980年高考,恢復為省重點中學後擇優錄取的一中首屆兩年制畢業生再創輝煌,他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學被高校錄取,其中又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被北大、清華、科大、交大、浙大等國內名牌大學錄取,這在當年高考錄取率極低的情況下,幾乎是個奇蹟。

一中的語文教研組當年是一個團結戰鬥的集體,它陣容整齊,實力雄厚,全組共20人,他們具有兩個特點,一是絕大多數老師都具有本科學歷,二是基本上都具有25年以上教齡,許多人已成為聲望很高的一方名師,有的老教師在省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陳全武、楊文莊、汪元中三位老師當年已年近花甲,他們已經是桃李滿天下;徐兆煌、黎中慶、孟英明、智恩等老師是新中國成立後培養的50年代大學生,他們正年富力強;語文組的老師們不僅是業務過硬,而且是更具有崇高的師德,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擔任班主任,他們愛生如子,成天和學生滾在一起,深得學生和家長們的擁戴,如六十年代初從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的許海安老師,不久後就榮獲全國優秀班主任稱號;在1977年冬,文革後首次舉行高考,巢湖地區高考閱卷工作在廬江中學進行,一中語文組就有10位老師被抽調去參加閱卷工作,他們後來被社會上廣泛傳頌為」一中十大將」, 這是對一中語文組的最好褒獎。當年的語文組還十分重視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全組老師齊心協力編寫完成了《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複習提綱》和《作文十要》兩本資料,並且由地區印刷廠印刷成冊,在社會上流傳較廣,特別是《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複習提綱》,是我省最早出現的且具有較高質量的一本好書。

為迎接這次盛會,語文組在學校的支持下,舉全組之力,精心準備好迎接嘉賓的接待工作,並決定推舉四位老師完成公開課教學任務,他們是:黎中慶老師在初中教改班上聊齋故事《狼》,楊文莊老師上吳均的《與朱元思書》,許海安老師上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賈忠慈老師上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

2

這是一次盛況空前的大會。正式代表,特約嘉賓,列席代表,還有臨近地區的不少想方設法安排好自己的課程前來旁聽的語文老師,一共就有好幾百人。會議的規模之大,參會人員的熱情之高,出乎人們的意料。




大會的組織領導是安徽省教育廳,中教處、省教科所的領導親臨會場,全省各地市教育局教研室負責人和語文教研員出席大會,全省各文科高校的專家學者,省內外語文雜誌社的多位記者編輯也應邀出席大會,在這些嘉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安師大中文系主任祖保泉教授的到來,這不光是因為參會的許多教師曾經都是他的學生,更因為他就是巢縣人,而且解放初他曾經在巢中教過書,現在人們看到,只要一有空閒,他的身邊總是緊緊圍著一大群人。

參會代表中占主要成分的,還是奮戰在中學語文教學第一線的中學語文教師,蚌埠二中金平老師,蕪湖一中蔡澄清老師,全椒中學劉寬媛老師,他們三位不久前被評為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他們的光臨受到大會的熱烈歡迎。巢湖地區幾個縣裡的知名度很高的多位一方名師也光臨大會,他們是:巢湖師專中文系主任瞿成珠老師、丁之玉老師,這兩位老師都有在中學任教的經歷;肥東一中許定九老師,他已經在中學從教二十多年,桃李滿天下;含山中學呂導生老師,這位 1957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的高才生,當年是才華橫溢,在遭受近20年政治磨難後,現在又煥發出青春光彩;還有巢縣柘皋中學周正貴老師,廬江盛橋中學周中明老師,和縣一中王闓老師,無為襄安中學翟雲洲老師等,他們在中學語文教學講壇上兢兢業業,辛勤耕耘,轉眼間已度過近30個春秋,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愛戴。

根據大會議程,除了聽領導、專家作報告,醞釀並選舉產生首屆中語會會長、秘書長、理事外,還要進行分組討論和大會發言,與會人員的熱烈討論和發言是本次會議的一大亮點,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暢所欲言,為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獻計獻策,概括起來是對以下三個問題基本上形成了共識。

一是語文課到底要教什麼。通過對建國30年來語文教材不斷變化情況的回顧和反思,大家認識到,語文課既不是純政治課,也不是純語言課,語文教學應該始終堅持「文道統一」,既要重視它的人文性,又要重視它的工具性。語文課教學,從小學到高中,同其他學科相比,它學的時間最長,占的課時最多,但是收效不佳,要改變這種少慢差費的現狀,就要依靠所有的語文教學工作者立足改革,勇於探索,闖出一條新路來。

二是語文課應該怎麼教。語文教學中首先必須廢止教師滿堂灌,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要運用啟發式,做到少而精;必須依據教學大綱,扎紮實實抓好雙基教學,狠抓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的基礎知識訓練,加強對學生讀、寫、聽、說基本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要切實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對入選教材的名篇,特別是對那些思想性、藝術性都好的歷代散文、古典詩詞,要抓住青少年學生記憶力強的黃金時期,要求他們養成熟讀背誦的習慣,並且做到堅持不懈,不斷積累,從而收到終身難忘、終生受益的效果;要指導學生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擴大知識面,鼓勵學生堅持記日記,寫心得體會,不斷練筆。與會者們對如何提高語文課教學質量還提出許多積極建議。

三是不斷加強語文教師自身修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打鐵須得自身硬,要做一個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好教師,首先必須刻苦練好基本功,對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的最低要求,就是要做到在師範大學中文系做學生時候學校就提出的,要說好一口話,寫好一筆字,熟練消化300篇文章。語文教師要說好普通話,在課堂上必須用普通話教學;要能寫一手讓學生賞心悅目的好字,包括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要熟練掌握幾百篇在中學語文教材上經常出現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對要求學生背誦的課文,教師本人必須會準確無誤地順暢背出。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必須不斷加強進修,獲得新知。有人認為,中學語文教師要成為雜家,他雖然不能成為像大學老師那樣的專門家,但是,一個好的中學語文老師,應該廣泛涉獵與語文教學相關學科方面的一般知識,如哲學、歷史、美學、邏輯學、音樂、繪畫等,並且能把它們有機融入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中。

3

對一中語文組來說,讓四位老師勝利完成公開教學任務,展示一中的語文教學成果,是一場令人普遍關注的重頭戲。31日上午,四位老師的公開課分頭進行,200多位嘉賓分頭走進課堂聽課,課後,大會又立即組織聽課的專家學者和老師們進行了評教評學研討活動,大家對四位老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一致給予很高的評價,對巢縣一中的語文教學實力和取得的成績也給予了高度讚揚。




能參加這次公開課教學活動,對我個人來說,是一次極好的機遇和鍛鍊。我是1977年6月才從潁上一所農村中學調回母校工作的,學校的不少老教師曾經是我的老師,在語文組內,我的資歷最淺,剛接到這一任務時,我的思想負擔很重,我找到學校分管教學工作的王彥舟校長,陳述自己的資歷太淺,擔心完不成學校交給的任務,王校長馬上就給了我很多鼓勵,要我樹立自信心,勇於挑重擔,退一萬步說,即使失敗了,也沒什麼了不起,你在語文組最年輕,這個擔子你不扛誰扛?王校長的一番話打消了我的顧慮。

30日晚飯後,我正在家中緊張修定第二天上午的公開課教案,祖保泉老師在巢湖地區教育局語文教研員陳友冰同志的陪同下來到了我的宿舍。老師的突然光臨,讓我既激動又意外,他坐定後便單刀直入,對我說,明天我要去聽你的課,你應該明白,你不是在講給我和其他老師聽,你是在講給學生聽,能讓學生聽懂,你就是成功了。祖先生短短的幾句話,既安定了我的情緒,又讓我堅定了信心。

31日上午,我的公開課安排在科學館東階梯教室,當我走進教室踏上講台,才發現聽課的老師人數比我班上的學生還要多,祖先生坐在階梯教室最後一排南邊窗口,他正在用期待的目光望著我,微笑著向我點點頭。我馬上就進入角色,用三個教時順利完成了《游褒禪山記》的教學任務。下課後,祖先生又親自參加評課活動,並且發表自己的意見。

我清楚地記得,那幾天已進二九,天氣十分寒冷,祖先生卻能在課堂上紋絲不動地一坐就是三節課,這又讓我油然想起更久遠的一件往事:1962年冬,我進入合師院中文系學習的第一學期,時任中文系副主任的祖保泉老師教我們班的《文學概論》,一天晚上,天下著雪,我們都在宿舍里上自習,祖主任突然來到了我們的房間,了解我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徵求同學們對他教學的意見,他坐到了我的桌對面和我說話,當他知道我是巢縣人,在巢中、黃師讀過書,他很高興,說他也是巢縣人,並且在巢中、黃師教過書,他遇到了一個小老鄉。從那以後,我對先生的情況就一直在關注中。時光雖然已經過去了近20年,但當年發生的事,還有現在親自登門到學生家,給學生解壓,鼓勵他的弟子上好課,而且在寒冬里堅持聽完三節課相聯繫,不僅體現了他對他的學生的關懷和愛護,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他的關心人民教育事業能夠後繼有人、健康發展的博大胸懷!

4

這次大會於31日下午勝利閉幕。大會推舉祖保泉教授為安徽省首屆中學語文教研會會長,巢縣一中的陳全武老師、張寬宏老師當選為首屆省中語會理事。安徽省首屆中語會的成立,對促進以後的安徽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健康而有成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僅就巢縣一中而言,從1980年到2004年我退休離崗這24年間,我親眼看到,學校在語文教學工作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

這些年間,我們一直不間斷地保持著同省教科所中語組和地區教育局教研室的緊密聯繫,得到省教科所章新建、劉善群、時兆明、楊樺、傅繼業老師以及地區教研室陳友冰、錢德車、羅明濤等老師的鼎力關心和支持。我們還同省內許多兄弟學校同行們建立了真誠的友誼,大家互通信息,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我們堅持教學改革,把立足點始終落實在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上。80年代初,我們組織全校同學積極參加全省中學生語文知識競賽,參加華東六省一市中學生作文競賽,並且有多名學生獲獎。2002年,一中將歷屆學生優秀作文彙編成冊,定名為《如歌歲月》交付人民出版社出版,成為全國百所重點中學學生作文系列叢書之一,獲得社會的好評。

1994年暑期,在省教科所組織安排下,我們省內十幾所名校的語文教師赴湖北省宜昌市,參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召開的高中語文實驗教材試教工作會議,《高中語文實驗教材》是由人教社周正逵先生主編的, 包括《文言讀本》《現代文選讀》《文學讀本》《文化著作讀本》《寫作與說話》等共18分冊,回校後,我帶領葉紅、黃曉峰、宮能祥、李家亮幾位青年教師,用從1994年秋到1997年夏三個學年時光,勝利完成了這輪教改任務。這輪教改實驗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效果顯著,記得有個學生上大學後,在新生入學的聯歡會上,同學們拉他表演節目,情急中,他乾脆當場一口氣背誦出《滕王閣序》,一時被傳為佳話。

我們十分重視加強教師的業務進修,讓他們的教學科研能力不斷得到提高。1981年暑期,我們參加沿江江南地區語文教研會,參與了《古文讀本》的編寫;1985年,部頒語文教材有較大的調整,不少作品首次選入教材,為了及時地給教師提供一套參考資料,省中語會決定編寫一套《高中語文教學參考資料彙編》,並特邀祖保泉先生任主編。巢湖地區接受了高中語文第三冊的編寫任務,我校積極參與,同陳友冰、鄧英達、時先明等先生一道,如期完成任務;1995年,我們接受省教育出版社交給的任務,參與了《高中語文複習資料》的編寫,以後又參與了外省出版發行的《中學語文隨堂導教導學導練導考》多套資料的編寫。

我本人從此也與中語會結下了不解之緣。1988年1月,省中語會第三屆年會在合肥召開,我當選為理事,1994年11月,第四屆年會在屯溪舉行,我當選為常務理事;1995年,在巢湖地區中語會年會上,我當選為會長;1999年10月,我有幸作為安徽代表,赴天津參加全國第七屆中語會年會,2003年11月在武漢舉行的第八屆全國中語會年會上,我和楊樺老師作為安徽代表,當選為理事。

光陰似箭,人生易老。近40年前首屆省中學語文教研會成立大會的情景就好像發生在昨天,而我退休離崗轉眼間也已經有15年。人到老年總愛回首往事,而省中語會成立這件事尤其讓我常常想起,我為我們這些年來為事業付出的努力感到欣慰,也為工作中沒有做好的事而遺憾,但是這一切已經是歷史,我衷心祝願,我們的中學語文教育事業在新的歷史時期創造出新的更大的輝煌!

最憶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