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掠奪的佛門珍寶——河北易縣八佛窪遼代三彩陶羅漢

2019-10-13   易水渡

來源:易縣文化旅遊

河北易縣八佛窪遼代三彩羅漢組像,這組羅漢在解放前就全部流失到海外各博物館,所以建國後大家都不甚了解。但在海外卻一直被強烈關注著,關注的程度在中國藝術品中是少有的。

其原因據說是因為這組羅漢的高度寫實性與宗教美的結合能夠在西方引起共鳴,這不同於其它風格的中國藝術品。這組羅漢到底是十六尊還是十八尊,目前還不能確定。

因為當初流失的過程中,我們中國的學者沒有參與,參與的都是奸商和愚民。每一尊大小比真人略大。外國學者初定為唐代,以為是唐三彩。現在公認為遼代。

這批羅漢在盜運過程中即有嚴重損壞現象,甚至有些片瓦不存,所以無法確知尚有幾尊存世。目前能搜到的圖片資料包括:大英博物館一尊、納爾遜與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一尊、吉美博物館一尊、大都會博物館二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一尊(頭後補)、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一尊、柏林人類學博物館一尊(二戰中被炸,永遠消失)。就是說,已知存世的有七尊。

吉美博物館一尊

三彩陶瓷佛像意義在於宋遼其製作的寫實,精美,比同時期木雕佛像少見得多,當年這樣大型佛像的製作十分困難,推測應該為遼晚期皇家定製,最主要的是其上色彩絢麗多樣,完全保留當年色彩!這也是木雕佛像多數後彩所無法比擬的。

中國建築學大師梁思成先生上世紀20年代在國外見到八佛窪遼塑羅漢時,對其評價極高,稱其不亞於文藝復興時最精作品。所惜這批足堪代表唐代以來雕塑寫實之美最高成就,堪稱後人無法企及最高典範的宗教美術巔峰之作已經全部流散異域,國內早已蕩然無存。

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一尊

八佛窪遼塑高超的寫實成就首先表現在人體比例的恰當和結構的準確上。

中國的匠師通常採用緊鎖的雙眉、充滿張力的面部肌肉、突出的鎖骨和肋骨,特別是頸間兩條暴突的胸鎖乳突肌來表現老年弟子飽經風霜的滄桑之感,然而將美國紐約大都會藝博所藏八佛窪老年羅漢與龍門賓陽中洞北魏時期及敦煌莫高窟第419窟隋代的兩身迦葉作比較,就不難發現遼塑結構的準確、寫實的魅力(就連按照佛教造像傳統塑造的遠比常人為大的耳朵,也因為高度寫實的面部的襯托,而並未引起欣賞者任何的視覺及心理上的不適)。

大英博物館所藏的八佛窪羅漢

其結禪定印的一雙手塑造的尤其出色,就藝術成就而言,比之達文西筆下蒙娜麗莎的那雙倍受推崇的手來亦毫不遜色,堪稱繪塑的雙璧。

遼代匠師不唯對人體著意刻劃、精益求精,於造像的細節處理也殫竭智巧。中國工匠在造像著裝方面本有許多出色的創造,如北魏後期發展起來的裝飾化程度很高的裳懸座,唐代佛像內襯劫波育並隨蓮座起伏有致的袈裟下擺。

到八佛窪這些羅漢,已經突破了源自印度的馬土臘貼體濕衣和犍陀羅程式化衣褶的舊傳統,衣料的質感、肌體的結構都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表達,甚至田相袈裟上的圖案紋路隨衣褶的起伏也作了相應的變化。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一尊(頭後補)

八佛窪的遼塑,不僅是中國古代寫實藝術的無上瑰寶,更是高僧大德們氣韻生動、神容畢真的傳神寫照。阿羅漢,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證得此果就已經能脫離了六道輪迴,進入但享諸樂而無諸苦的極樂世界,教化眾生、普渡群迷乃是自覺、覺他的菩薩應負的責任,但八佛窪這些三彩羅漢多作蹙眉沉思之狀——既是對現世苦難的反省,又是對芸芸眾生的憐憫,在遼代藝術家看來,羅漢不應該只是獨自享受智慧帶來的法喜的自了漢,更應該是承宣佛法、自渡渡人、精進不懈的「准」菩薩。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八佛窪羅漢其所蘊藉的如「受難的基督」般的崇高的宗教美感,竟是如此的憾人心魄,似乎能直指靈魂的最深處——是「民胞物與,天下大同」還是「愛你的鄰居更愛你的敵人」呢?

在他那如米開朗基羅著名的「哀悼基督」中的聖母一般的眼光中,金錢、權利、地位、享受、恩怨、戰爭甚至天長地久的愛情——人世間一切的價值和觀念都在冰消瓦解。沒有絲毫憑藉智慧的輕視和嘲笑,也沒有任何作為懲罰的責備和鞭笞,到得羅漢身前,更像是犯了過錯的子女面對慈祥關愛而又痛心疾首的長輩,莫大的愧疚之情充溢於心胸,選擇新的純凈的人生道路——皈依和修行的決心已由此而堅定。即便是不作出家的打算,心中的天平也早已作了向善去惡的傾斜。善哉!善哉!

這是怎樣的鬼斧神工,一尊能奪造化之功的八佛窪的羅漢,對虔誠的僧俗信眾而言,抵得上千卷萬卷承載宗教智慧的佛經!

大都會博物館二尊之一(年輕者)

大都會博物館二尊之二(年長者)

波士頓美術館有一尊,頭部為現代補塑